烟气脱硫基本理论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石灰石石膏法示范装置。 IHI(石川岛播磨)的首台大型脱硫装置 1976 年在矶子火电厂 2 号机组 应用 ,采用文丘里管 2 塔的石灰石石膏法混合脱硫法。 三菱重工于 1964 年完成第一套 设备 ,根据其运转实绩,进行烟气脱硫装置的开发。 第一代 FGD系统:在美国和日本从 70 年代开始安装。 早期的 FGD 系统包括以下一些流程:石灰基流质;钠基溶液;石灰石基流质;碱性飞灰基流质;双碱(石灰和钠);镁基流质; WellmanLord 流程。 采用了广泛的吸收类型,包括通风型、垂直逆流喷射塔、水平喷射塔,并采用了一些内部结构如托盘、填料、玻璃球等来增进反应。 第一代 FGD 的效率一般为 70%~85%。 除少数外,副产品无任何商用价值只能作为废料排放,只有镁基法和 WellmanLord 法产出有商 用价值的硫和硫酸。 特征是初投资不高,但运行维护费高而系统可靠性低。 结垢和材料失效是最大的问题。 随着经验的增长,对流程做了改进,降低了运行维护费提高可靠性。 第二代 FGD 系统:在 80 年代早期开始安装。 为了克服第一代系统中的结垢和材料问题,出现了干喷射吸收器,炉膛和烟道喷射石灰和石灰石也接近了商业运行。 然而占主流的 FGD 技术还是石灰基、石灰石基的湿清洗法,利用填料和玻璃球等的通风清洗法消失了。 改进的喷射塔和淋盘塔是最常见的。 流程不同其效率也不同。 最初的干喷射 FGD 可达到 70%~80%,在某些改进情形下可达到90%,炉膛和烟道喷射法可达到 30%~50%,但反应剂消耗量大。 随着对流程的改进和运行经验的提高,可达到 90%的效率。 美国所有第二代 FGD 系统的副产物都作为废物排走了。 然而在日本和德国,在石灰石基湿清洗法中把固态副产品强制氧化,得到在某些工农业领域中有商业价值的石膏。 第二代 FGD 系统在运行维护费用和系统可靠性方面都有所进步。 第三代 FGD 系统:炉膛和烟道喷射流程得到了改进,而 LIFAC 和流化床技术也发展起来了。 通过广泛采用强制氧化和钝化技术,影响石灰、石灰石基系统可靠性的结垢问题基本解决了。 随着对 化学 过程的进一步了解和使用二基酸( DBA)这样的添加剂,这些系统的可靠性可以达到 95%以上。 钝化技术和 DBA都应用于第二代 FGD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许多这些系统的脱硫效率达到了 95%或更高。 有些系统的固态副产品可以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在德国和日本,生产石膏已是电厂的一个常规项目。 随着设备可靠性的提高,设置冗余设备的必要性减小了,单台反应器的烟气处理量越来越大。 在 70 年代因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和存在腐蚀、结垢、堵塞等问题,在火电厂中声誉不佳。 经过 15 年实践和改进,工作 性能 与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 ,使它的下列优点较为突出:( 1)有在火电厂长期应用的经验;( 2)脱硫效率和吸收利用率高(有的机组在 Ca/S 接近于 1 时,脱硫率超过 90%);( 3)可用性好(最近安装的机组,可用性已超过 90%)。 人们对湿法的观念,从而发生转变。 目前它是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工艺,运行可靠、 检修 周期长,采用经济实用、廉价的石灰石细粉作为吸收剂,与烟气中的 SO2 反应,经过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