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n-r法潮流分析与计算的设计_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元 X1=C(i)G(i,i)*e(i)B(i,i)*f(i)。 % dP/de X2=D(i)+B(i,i)*e(i)G(i,i)*f(i)。 % dP/df X5=2*e(i)。 X6=2*f(i)。 p=2*i1。 q=2*j11。 J(p,q)=X5。 % PV 节点 电压误差 J(p,N)=DV。 m=p+1。 J(m,q)=X1。 q=q+1。 J(p,q)=X6。 % PV 节点有功误差 J(m,N)=DP。 J(m,q)=X2。 end end end %(if B2(i,5)~=3 else) end %(if i~=isb) end %(for i=1:n)n 个节点 2n行 (每节点两个方程 P和 Q或 U) JZ0=[39。 形成的第 (39。 ,num2str(a),39。 )次 Jacobi 矩阵: 39。 ]。 disp(JZ0)。 disp(J)。 %=============================== 以 上 为 形 成 完 整 的 Jacobi 矩阵 ================================ %====下面用高斯消去法对由 Jacobi 矩阵形成的修正方程 进行求解 (按列消去、回代 ) ========== for k=3:N0 % N0=2*n (从第三行开始,第一、二行是平衡节点) for k1=k+1:N1 % 从 k+1 列的 Jacobi 元素到扩展列的△ P、△ Q 或 △ U J(k,k1)=J(k,k1)./J(k,k)。 % 用 K行 K列对角元素去除 K行 K列后的非对角元素进行规格化 end J(k,k)=1。 % 对角元规格化 K行 K列对角元素赋 1 %================== 按列消去运算 ================================== for k2=k+1:N0 % 从 k+1 行到 2*n 最后一行 for k3=k+1:N1 %从 k2+1列到扩展列消去 k+1行后各行下三角元素 J(k2,k3)=J(k2,k3)J(k2,k)*J(k,k3)。 %消去运算 end %用当前行 K3列元素减去当前行 K列元素乘以第 k行 K3列元素 J(k2,k)=0。 %当前行第 k 列元素已消为 0 end end JZ=[39。 Jacobi 矩阵第 (39。 ,num2str(a),39。 ) 次消去运算 39。 ]。 JZ1=[39。 Jacobi 矩阵第(39。 ,num2str(a),39。 )次回代运算 39。 ]。 disp(JZ)。 disp(J)。 %==================== 按列回代运算 ======================================= for k=N0:1:3 for k1=k1:1:3 J(k1,N1)=J(k1,N1)J(k1,k)*J(k,N1)。 J(k1,k)=0。 end end for m=1:N0 JJN1(m)=J(m,N1)。 end disp(JZ1)。 disp(JJN1)。 %disp(J)。 %修改节点电压 for k=3:2:N01 L=(k+1)./2。 e(L)=e(L)J(k,N1)。 %修改节点电压实部 k1=k+1。 f(L)=f(L)J(k1,N1)。 %修改节点电压虚 部 U(L)=sqrt(e(L)^2+f(L)^2)。 end disp(39。 各个节点电压模 39。 )。 disp(U)。 %============================== 结束一次迭代 ============================== end %********************** 下面为迭代计算结束后的有关输出过程 ***************** disp(39。 迭代次数: 39。 )。 disp(ICT11)。 XV disp(39。 没有达到 精度要求的个数: 39。 )。 disp(ICT2)。 for k=1:n V(k)=sqrt(e(k)^2+f(k)^2)。 %计算各节点电压的模值 sida(k)=atan(f(k)./e(k))*180./pi。 %计算各节点电压的角度 E(k)=e(k)+f(k)*j。 %将各节点电压用复数表示 end %=============== 计算各输出量 =========================== disp(39。 各节点的电压复数值 E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 排列 ): 39。 )。 disp(E)。 %显示各节点的实际电压值 E用复数表示 disp(39。 39。 )。 disp(39。 各节点的电压模值大小 V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39。 )。 disp(V)。 %显示各节点的电压大小 V的模值 disp(39。 39。 )。 disp(39。 各节点的电压相角 sida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39。 )。 disp(sida)。 %显示各节点的电压相角 for p=1:n C(p)=0。 for q=1:n C(p)=C(p)+conj(Y(p,q))*conj(E(q))。 %计算各节点注入电流的共轭值 end S(p)=E(p)*C(p)。 %计算各节点的功率 S = 电压 X 注入电流的共轭值 end disp(39。 各节点的功率 S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39。 )。 disp(S)。 %显示各节点的注入功率 disp(39。 39。 )。 disp(39。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 Si为 (顺序同您输入 B1时一致 ): 39。 )。 for i=1:nl p=B1(i,1)。 q=B1(i,2)。 if B1(i,7)==0 Si(p,q)=E(p)*conj(E(p)*B1(i,4)./2+(E(p)E(q))./B1(i,3))。 Siz(i)=Si(p,q)。 else if B1(i,6)==0 Si(p,q)=E(p)*(conj(E(p)*B1(i,4)... +(E(p)*B1(i,5)E(q))*(1./(B1(i,3)*B1(i,5)))))。 Siz(i)=Si(p,q)。 else Si(p,q)=E(p)*conj((E(p)E(q)*B1(i,5))*(1./(B1(i,3)*B1(i,5)^2)))。 Siz(i)=Si(p,q)。 end end ZF=[39。 S(39。 ,num2str(p),39。 ,39。 ,num2str(q),39。 )=39。 ,num2str(Si(p,q))]。 disp(ZF)。 disp(39。 39。 )。 end disp(39。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 Sj为 (顺序同您输入 B1时一致 ): 39。 )。 for i=1:nl p=B1(i,1)。 q=B1(i,2)。 if B1(i,7)==0 Sj(q,p)=E(q)*conj(E(q)*B1(i,4)./2+(E(q)E(p))./B1(i,3))。 Sjy(i)=Sj(q,p)。 else if B1(i,6)==0 Sj(q,p)=E(q)*conj((E(q)E(p)*B1(i,5))*(1./(B1(i,3)*B1(i,5)^2)))。 Sjy(i)=Sj(q,p)。 else Sj(q,p)=E(q)*(conj(E(q)*B1(i,4)... +(E(q)*B1(i,5)E(p))*(1./(B1(i,3)*B1(i,5)))))。 Sjy(i)=Sj(q,p)。 end end ZF=[39。 S(39。 ,num2str(q),39。 ,39。 ,num2str(p),39。 )=39。 ,num2str(Sj(q,p))]。 disp(ZF)。 disp(39。 39。 )。 end disp(39。 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 DS为 (顺序同您输入 B1时一致 ): 39。 )。 for i=1:nl XVII p=B1(i,1)。 q=B1(i,2)。 DS(i)=Si(p,q)+Sj(q,p)。 ZF=[39。 DS(39。 ,num2str(p),39。 ,39。 ,num2str(q),39。 )=39。 ,num2str(DS(i))]。 disp(ZF)。 disp(39。 39。 )。 end zws=0。 JDDY=[]。 JDP=[]。 JDQ=[]。 JDDYJD=[]。 for i=1:n %总网损为所有节点注入功率的代数和 zws=zws+S(i)。 JDDYJD=strcat(JDDYJD,num2str(i),39。 (39。 ,num2str(sida(i)),39。 ),39。 )。 JDDY=strcat(JDDY,num2str(i),39。 (39。 ,num2str(V(i)),39。 ),39。 )。 JDP=strcat(JDP,num2str(i),39。 (39。 ,num2str(real(S(i))),39。 ),39。 )。 JDQ=strcat(JDQ,num2str(i),39。 (39。 ,num2str(imag(S(i))),39。 ),39。 )。 end JDDYJD=strcat(39。 节点电压角度: 39。 ,JDDYJD)。 JDDY=strcat(39。 节点电压模值: 39。 ,JDDY)。 JDP=strcat(39。 节点有功: 39。 ,JDP)。 JDQ=strcat(39。 节点无功: 39。 ,JDQ)。 ZF subplot(4,1,2)。 plot(sida)。 title(JDDYJD)。 ylabel(39。 节点电压角 度 39。 )。 grid on。 subplot(4,1,3)。 P=real(S)。 Q=imag(S)。 bar(P)。 title(JDP)。 ylabel(39。 节点注入有功 39。 )。 grid on。 subplot(4,1,4)。 bar(Q)。 title(JDQ)。 xlabel(ZF)。 ylabel(39。 节点注入无功 39。 )。 grid on。复杂网络n-r法潮流分析与计算的设计_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2]表 84a 得 0P =。 根据 1 3000 /minrn , i= 和 Z 型带,查 [2]表 84b 得 0=。 查 [2]表 85 得 ,表 82 得 ,于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无心磨床导轮架及其修整器结构设计 19 00 0 . 5 5 0 . 4 5 6. 1 . 2 5 0 . 0 3 0 . 9 5 0 . 9 9d LPz P
,着力构建以公办养老福利机构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为主体、以社 区 养老 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社会 化 体系。 2. 行业准入分析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所以,解决老龄问题, 做好老年社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成为全面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
2 表面平整度 4 4 用 2M 靠尺及塞尺检查 3 阴阳角垂直 4 4 用 2M 托线板检查 4 阴阳角方正 4 4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5 分格条(缝)平直 4 4 用 5M 小线和尺量检查 6 立面总高度垂直度 H/1000 且不大于20 用经纬仪、吊线检查 7 上下窗口左右偏移 不大于 20 用经纬仪、吊线检查 8 同层窗口上下偏移 不大于 20 用经纬仪、拉通线检查 9 保温层厚度
为软质冰激凌,经速冻硬化者为硬质冰激凌。 其形状随包装容器的形状而定。 ( 7)硬化 冰激凌的硬化是将凝冻成形后的冰激凌迅速地进行一段时间的低温冷却,其温度为 30℃。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8 冰激凌生产工艺条件的影响 冰激凌的生产工艺过程必须遵照一定的技术条件来完成,否则就不能制作出质量优良的产品。 原料的检查 原辅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冰激凌质量。
桥涵基础,墩台等无盘或少盘的结构 10- 30 配筋较密,断面高而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0- 90 泵送混凝土 (如果人工捣实,坍落度 \增加 20- 30mm) 混凝土配合比,对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有如下要求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合最小水泥用量 序号 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臵 无筋混凝土 ` 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1 严寒地区受严重冰冻、水流侵蚀作用 275
S 3222 第 塔板数的确定 16 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 图 乙醇 水溶液的最小回流比 由图可知 q线与相平衡线交点为 )4 7 9 ,2 4 2 (), qq yx( 最小回流比确定 51 24 47 i n qq qD xy yxR 取操作回流比 0 3 9 1 9 m in RR 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hk m o lRDL /7 1 6 3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