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集团广旺公司船景煤矿实习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荐方案,船头山井田和景阳井田为单独建井,分别为船头山矿井和景阳矿井,两矿以 74 勘探线、官田湾向斜轴部及 66A 勘探线附近为界,北面为船头山矿井,南面为景阳矿井。 船头山矿井和景阳矿井的生产能力分别为 900kt/a 和 600kt/a。 按国土资源部已批准的 2020 年 1 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和《四川省筠连矿区总体规划》中推荐的方案,将船头山井田和景阳井田合并建设船景矿井。 船景矿井的生产能力为 1500kt/a。 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矿井建设方案进行了比较,合建方案明显优于分建方案,推荐将船头山井田和景阳井田合并建设船景矿井,船景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500kt/a。 因此,在本次设计中,不再进行建设方案比较,直接按合建方案拟选、确定矿井开拓方案。 矿井开拓方案 本次设计根据地形、外部运输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结合井口和工业场地位置选择,提出了两个开拓方案。 方案一:桑家沟方案 (图 1)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镇舟河东岸桑家沟,井口标高 +475m,矿井采用平硐 —暗斜井开拓。 矿井主平硐位于煤层底板,长度 3470m,揭穿煤层后布置一组 +475m水平大巷,通过胶带暗斜井和暗副斜井至 +255m 水平, 布置一组 +255m 水平北翼大巷,再通过 +255m 水平石门到官田湾向斜南翼,布置一组 +255m 水平南翼大巷。 胶带暗斜井长度 835m,倾角 16186。 ,采用钢绳芯胶带输送机运输。 暗副斜井长度575m,倾角 23186。 ,采用轨道进行辅助运输。 +255m 水平轨道石门长度 1980m; +255m水平胶带运输石门长度 1990m,采用钢绳芯胶带输送机运输。 矿井采用分区排矸、分区回风。 北排矸平硐选在南厂沟,标高 +660m,长度 500m;北回风斜井选在南厂沟附近的山王庙,标高 +795m,长度 660m,倾角 30186。 ;东排矸斜井选在小沟,标高 +725m,长度 1150m,倾角 23186。 ;东回风斜井选在小沟附近的周家沟,标高+650m,长度 720m,倾角 30186。 大巷位于煤系地层中,用石门及斜巷分别与排矸井及回风井相接,形成矿井进、回风系统。 矿井后期在井田西翼的船头山区和景阳区各作一进风斜井。 全井田划分为 +475m、 +255m 两个水平,第一水平 (+475m 水平 )采用倾斜长壁开采,第二水平 (+255m 水平 )大部分采用倾斜长壁开采,局部采用走向长壁开采。 矿井达产时在 +475m 水平一采区布置二个工作面 (在三转包背斜西翼 )及在 +255m水平七采区 (官田湾向斜南翼 )布置二个工作面,以 1 个 82煤层综采、 1 个 81煤层综采, 2 个 2 号煤层高档普采,共 4 个工作面满足 1500kt/a 生产能力。 方案二:河坝头方案 (图 2) 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在乐义乡浑水河西岸的河坝头,矿井采用平硐 — 斜井开拓,井口标高 +465m。 主平硐位于煤层底板,长度 1880m,采用机轨合一布置;副斜井位于工业广场西南部,井口标高 +465m,倾角 23186。 ,落平于 +255m 水平,斜长535m;行人斜井位于工业广场西南部,井口标高 +465m,倾角 20186。 ,落平于 +255m水平,斜长 614m;全井田划分为 +465m 和 +255m 二个水平。 在 +465m 水平沿 82煤层底板布置一组水平大巷,在 +255m 水平 82 煤层底板分别布置南北水平运输大巷,并通过 +255m 胶带运输石门,倾角 20186。 、斜长 789m 的运煤胶带暗斜井和倾角 17186。 、斜长 789m 的运矸胶带暗斜井与主平硐和副斜井联系。 矿井采用分区排矸、分区回风。 北排矸斜井选在南厂沟,井口标高 +660m,长度 831m,倾角 15176。 ,采用机轨合一布置,落平于+ 445m 标高后,通过 1514m 排矸石门与主平硐联系;北回风斜井选在南厂沟附近的山王庙,井口标高 +795m,长度 745m,倾角 25186。 ,落平于+ 480m 标高后,通过 1291m 总回风石门与+ 480m 回风大巷联系;东排矸斜井选在小沟,井口标高 +725m,长度 1254m,倾角 23186。 ,采用机轨合一布置,落平于+ 255m 标高后,通过 636m 排矸石门与+ 255m 轨道大巷联系;东回风斜井选在小沟附近的周家沟,井口标高 +650m,长度 899m,倾角 25186。 ,落平于+ 255m标高后,通过 519m 排矸石门与+ 270m 回风大巷联系。 大巷位于煤系地层中,用石门及斜巷分别与排矸井及回风井相接,形成矿井进、回风系统。 矿井后期在井田西翼的船头山区和景阳区各作一进风斜井。 图 1 图 2 全井田划分为 +465m、 +255m 两个水平,第一水平 (+465m 水平 )采用倾斜长壁开采,第二水平 (+255m 水平 )大部分采用倾斜长壁开采,局部采用走向长壁开采。 矿井达产时在 +465m 水平一采区布置二个工作面 (在三转包背斜西翼 )及在 +255m水平七采区 (官田湾向斜南翼 )布置二个工作面,以 1 个 82煤层综采、 1 个 81煤层综采, 2 个 2 号煤层高档普采,共 4 个工作面满足 1500kt/a 生产能力。 四 水平划分 ㈠ 水平划分 本井田深部勘探边界为 +50m,上部划定边界最高为 +700m,相对高 差 650m 左右,煤层倾角多数为 2186。 ~ 12186。 左右,只是在三转包背斜与官田湾向斜的结合处局部达到 24186。 ,以及景阳区 +255m 标高以上部分范围为 15186。 ~ 20186。 结合矿井开拓方式、采区布置形式和煤层赋存情况,全矿井共划分为 +465m 和 +255m 两个水平,其中船头山区划分为 +465m 和 +255m 两个水平,景阳区只划分为 +255m 一个水平。 ㈡ 水平连接方式 船头山区 +465m 和 +255m 两个水平的矸石运输和回风通过上山来联系,船头山区 +255m 水平的主运输及其它辅助运输利用景阳区 +255m 水平的系统。 五 主要运 输大巷和总回风道的布置 ㈠ 主要运输巷 本井田龙潭组含煤地层平均厚 ,可采煤层段 (C13~ C25 煤层 )厚度约,地层倾角一般 20176。 ~ 30176。 ,由层状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和少量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多数岩层抗压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质量差至中等。 本井田开采的煤层属近距离煤层群,宣威组上段为含煤地层,平均厚 ,主要由砂岩、泥岩组成,其次为煤、炭质泥岩、菱铁矿及石灰岩等;其下为宣威组下段,平均厚 ,主要由泥岩、薄层砂岩及粘土岩组成,一般属软弱岩层,岩层 总体抗压强度低、岩体质量较差。 宣威组地层中间夹的粘土岩具膨胀性,对巷道破坏性较大。 宣威组地层底部的玄武岩抗压强度高、整体性能好,是布置大巷的理想层位。 大巷层位有煤系地层宣威组下段和峨眉山组玄武岩两种布置选择。 大巷布置在煤系地层中有联络巷短,工程量省,适宜倾斜条带开采等优点,但大巷维护费用高;大巷布置在玄武岩中虽有大巷维护费用低的优点,但它只适宜采区式开采,联络巷长 (煤层倾角较缓,宣威组下段平均厚 ),工程量大。 设计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并结合煤层赋存条件,将主要运输巷道及回风巷道集中布置在 82煤 层底板 35~ 50m 范围内围岩相对较好的砂岩中。 在矿井建设及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由于本井田开采的 4 层煤,其间距只有 32m 左右,故各水平只集中设一组大巷。 ㈡ 总回风 巷 由于本井田主体构造为一简单开阔的向斜和宽缓近对称的背斜;地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大,倾角平缓;矿井按水平划分易形成两个正规的回风水平。 故设计推荐采用分区式通风,每一采区都能与水平回风巷相连。 总回风巷平行于主要运输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通过回风石门与回风井相连。 六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㈠ 采区划分 本井田沿走向的采区划分主要 依循下列原则: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构造分布范围,统筹考虑,合理划分,力求使全井田均能够合理开采。 若有断层时,尽量以断层作为采区边界。 尽量将采区划分为双翼采区 (上下山采区 ),保证采区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 采区走向长度本着有利于机械化开采的原则,并结合矿区生产实践经验进行考虑。 依照上述原则,全井田共划分 9 个采区,其中船头山区 +465m 水平,只划分1 采区; +255m 水平划分为 8 个采区。 采区倾斜长一般为 1700~ 2300m;采区走向长一般为 2600~ 3300m。 ㈡ 水平 储量 矿井一 水平 (+465m 水平 )有煤炭资源储量 60884kt,设计资源 /储量 30164kt,扣除各种煤柱和开采损失后,有设计可采储量 21901kt。 矿井二水平 (+ 255m 南 )有煤炭资源储量 113925kt,设计资源 /储量 93451kt,扣除各种煤柱和开采损失后,有设计可采储量 72267kt。 矿井二水平 (+ 255m 北 )有煤炭资源储量 73856kt,设计资源 /储量 38275kt,扣除各种煤柱和开采损失后,有设计可采储量 27339kt。 按划定的采区边界,各采区的设计资源 /储量和设计可采储量见表 234。 ㈢ 采区接替 本 井田煤层为缓倾斜到近水平的近距离煤层,煤层开采顺序为先采上层后采下层;采区开采顺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回采。 具体来讲,矿井船头山区采区的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四采区、三采区;景阳区采区的接替顺序为七采区、八采区、五采区、六采区、九采区。 七 开采对地面村庄、工业广场河流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本井田地处山区,区内除浑水河从井田东侧通过外,无大的建筑物和水利设施,沿煤层露头带虽有不少村庄,但主要位于煤系底部,矿井开采对其无影响。 煤层顶板方向地面村庄稀少,埋藏深且有坚硬的厚层石灰岩,设计暂不留煤柱,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