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盘 浓缩、磨浆和精筛工段。 水力碎浆:经人工拣选后的废纸经链板输送机送至水力碎浆机内 和水通过转盘旋转产生的水力旋流及底刀环对废纸的碎解促使废纸碎解为纤维悬浮液,然后经过装配在浆槽下部的筛板筛选后,良浆通过筛孔经过接在草地下的浆管流至贮浆池。 槽内留下的粗渣,不能通过筛板的杂质由除渣机连续排出。 高浓除渣:来自于水力碎浆机的纸浆从高浓除砂器顶部沿切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线方向泵送入除砂器, 使 浆料在除渣器内作高速的旋转运动,相应的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浆料按螺旋线向下运动,浆料中密度大的重杂质受离 心力的作用大而被甩到器壁,沿器壁缓慢旋转下落,沉降到集渣器中。 在集渣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压力水,稀释回收混入杂质中的好纤维,粗渣由排渣阀定期排走,良浆沿着中间出浆管外壁作向上的螺旋运动而排出。 纤维分离:浆料以一定的压力从槽体呈切线方向的进浆口进入,在叶轮的高速旋转作用下,浆料形成强烈的涡流。 浆料中的轻杂质所受的离心力较小,便被集中到涡流中心向槽体大端移动,并从前盖中心的轻杂质排放口连续排出,而重 杂质 获得较大的离心力被抛向涡流外缘,沿锥形槽体内壁经重杂质排出口被推入呈切线方向安装的高浓除渣器中,然后落入除渣器的 集渣器内而被排走。 夹杂在重杂质的纤维则有除渣器上出口回收。 浆料中未离解的纸片、纤维束在旋转叶轮的作用下被离解,并通过叶轮后面的筛板进入筛鼓内。 此时,仍未被离解的细小纸片再借助于鼓状转子的高速旋转以及转子与筛鼓之间形成的紊流再次受到离解作用。 通过筛鼓的量将从设在筛鼓外部的良浆管排出,尾浆从设在筛鼓内部一侧的尾浆管排出。 纤维分离机排出的轻杂质经振动平筛处理后的排出,尾浆进入安装在复式纤维分离机后的小型的复式纤维分离机离解尾浆中的纸块。 中浓除渣器:纤维分离后的浆料进入低浓除渣器后形成涡旋流动,利用纤维和杂质的密 度差和形状差将两者分离。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多圆盘浓缩机 :浆池浆料进入 多圆盘浓缩机 的网槽后,由于网内外的液位差,使浆料中的水滤入网内。 从一端的排水管排出。 纤维留在网上形成薄浆层,并被带出水面,从网笼输送到压辊,再从压辊用刮刀浆浓缩浆料刮走。 磨浆: 经过多圆盘浓缩机 浓缩后的料浆进入盘磨后浆料在高速转盘的巨大离心力作用下,从盘磨中心向圆周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纤维受到摩擦力、扭力、剪力、水力及热力等各种作用,对纤维起到撕裂、分丝、帚化、压溃、弯曲和揉搓的效果,而切断作用较小。 筛分: 磨浆后的浆料 在 压力筛 内 利用筛鼓内外的压力差和旋翼 头部的正压力作为筛选动力,利用旋翼高速回转所产生的压力脉冲起自清洗作用,未经筛选的浆料从进浆口沿切线方向连续进入筛鼓,合格纤维通过筛孔流向筛鼓外,经良浆管 进入调浆箱 ,留在筛鼓内的渣浆在浆流和旋翼下的推动下经底部的排渣管排出, 回磨浆机精浆。 ( 2)抄纸工段:主要为长网纸机抄纸过程,包括流浆箱、网部、压榨、烘干、卷纸和复卷。 流浆箱:精选后的浆料经调浆箱调整浆浓后进流浆箱经浆料分布装置、浆料匀整装置和上浆装置把浆料均匀而稳定的流送或喷布到成型网上。 采用气垫式流浆箱网部:来自流浆箱的浆料在长网成型,经胸辊、成型 板、 脱水板、水腿 、吸湿箱、真空箱和伏辊等脱水元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件脱除大部分游离水分,形成具有一定湿强度的湿纸页进入压榨部。 压榨部:来自网部的湿纸页在压榨部经 两道大辊双毯压榨 脱水成为干度约 4548% 的湿纸幅进入烘干部。 烘干部:湿纸幅经压榨部压榨后进入烘干部进行烘干,纸机的烘干部采用 单挂及 双 排 缸 的组合排列方式 ,纸的两面交替地与平滑的传热缸面相接触,达到纸两面较均匀受热并有较一致平滑度的要求。 烘干后的纸幅送卷纸部。 卷纸和复卷:干燥后的纸幅经卷纸机成卷后再经复卷机切边后即为成品。 复卷机切下的损纸回水力碎浆机回用于生产。 项 目拟建工程生产工艺及排污环节 流程见 下 图 :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美废 国废 人工拣选 ※ 链板输送 水力碎浆※▲ 高浓除砂器※ ★:废水 ※:废渣 ▲:噪声 纤维分离机※▲ 中浓除砂器 ※ 圆网浓缩机★▲ 双盘磨机▲ 压力筛 调浆池 流浆箱 上网、真空箱、洗网★ 压榨★ 烘干 卷纸 复卷※ 成品 第一循环水 第二循环水 第三循环水 蒸汽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第 五 章 土建工程 一、 主要设 计 依据 厂址概况 本项目位于 X市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 ,北纬 274176。 49′,东经114176。 40′。 距 X市经济开发区 政府 ,距南昌 180公里,自然条件较好。 年平均气温 15— 18℃ 年最高气温 39℃ 年最低气温 – 36℃ 年平均降水量 1600mm 主导风向东南风与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 / s 基本风压: / m2 基本雪压: / m2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测区内 100km范围内,无地震震中记录。 依据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20,本工程不需设防。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X 公司 拟建厂址 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面起伏不大。 厂区南面(约 100亩)已由 X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初步整平,但比紧靠的 320 国道高出 米左右,北面(约 150 亩)则低出。 X 公司 拟建 厂区地质构造上属乐塌陷带表水复向斜北翼;岩层产状;一般倾向东南,倾角为 50176。 - 60176。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洪积、圾积、残积粘性土,含碎石 、卵石。 厂区优层岩为二送系含泥,炭质石灰炭间夹薄层钙质粉砂岩。 二、 建筑设计 建筑平面配置 本项目 厂房的配置,必须最大限度满足工艺流程和生产操作的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交通方便,便于生产操作,力求厂房平面规整、造型美观大方。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造型以满足工艺特征为前提,建筑体型力求简洁,装饰协 调。 建筑装修 鉴于本项目 所使用的 工艺流程较 为复杂 , 且 设备多 体积大 ,结构形式采用 钢混 结构形式,屋面采用彩色压型钢板。 辅助生产及生活用房外墙厚度可用 240mm厚砖墙,门窗可采用密闭性较好的塑钢门窗,楼地 面采用面砖,外墙面采用瓷砖贴面,屋面采用架空隔热屋面,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办公及生活环境。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三、 结构设计 根据厂房特点,结合施工条件,为方便施工,加快 施工 进度 ,避免对现有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经方案优化,分别采用不同结构形式。 生产 厂房 和成品仓库 车间柱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操作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系统采用轻钢结构。 因该两处车间会产生 一定 量的粉尘,因此在此环节必须做好密闭、除尘工作,避免粉尘逃逸到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原料库房 系统 这部分将 单层钢棚结构,以其达到减少建材投入,降低投资的目的。 公用及辅助设施 (1)综合维修车间 等公用辅助设施 采用钢结构钢架形式,柱距 6~ 9m为宜。 (2)车间调度室、办公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生活 设 施 生活区建筑层主要是职工住宿及部分辅助性设施。 该建筑采用 钢混 结构。 四、车间配置 车间与车间之间以及车间内部的配置,主要 应 考虑物流 、工作人员 的合理通畅,尽量减少来回倒运情况的发生,同时认真考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虑了消防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等措施。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1 第 六 章 总图布置与公用工程 一、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原则 ( 1) 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工艺物料输送短捷,人、货合理分流, 生产管理方便; ( 2) 功能分区明确,建构筑物布置紧凑,路网设置合理,力求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以求节约用地; ( 3) 满足现行的设计规程和规范的要求。 平面布置 项目位于 X市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 ,为 新 建项目, 预计 征地面积 , 该地 地形地貌属于开阔平坦 、 缓丘间谷地,丘陵地貌单元。 本工程为 年 产高强瓦楞原纸 30万吨,日 产高强瓦楞原纸 910吨 (工作日为 330 天 ,生产符合 80%) , 主要建构筑物包括: 办公、生活设施;生产设施; 辅助 设施;原料场地等设施。 考虑到项目建成投产后,车辆进出频繁,交汇行驶量大,因此设计 本生产区主干道宽 12米 , 其他通道 9米,与各车间横竖贯通;车间之间、厂区 道路 西侧,都留有适当空地用于绿化。 厂区各车间内根据 工作 人员的多少,设立卫生间,污水汇入化粪池 , 经处理后排入场区污水管网。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2 竖向布置 厂区竖向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生产、运输、安全,卫生及排水等要求的前提下 , 结合厂区现有场地地形条件和排水系统,与总平面布置统一考虑,合理设计。 厂区排水系统的设计 采用 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模式。 项目生产中产生的污水经污水系统处理后可回用至 碎 浆、 稀释 等 生产 环节 ,这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雨水一般都由 道路 两旁的 排水沟顺 地势汇集于场区排水系统,最后 经初级沉淀汇入厂区清水池用作生产用水。 运输、运输设备及道路 ( 1) 运输 场区 应 布置汽车衡 1台,对 入场原辅材料,如:废纸、煤等进行计量。 购入得分原辅材料 基本上 由 汽车 运送至厂内,通过 汽车及 场内小型运输系统 送至 原料库房 堆存 处理。 本项目 年运 入 量 约 为 42万吨, 外运量约为 31万吨, 日均运量为 2200吨 左右。 ( 2) 运输设备 项目主要运输设备采用的是汽车, 公路运输由社会 统筹 运力解决。 ( 3) 道路 本项目建设道路设计, 厂区内道路路面主干道红线宽度 按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3 12m进行设计建设 ,至各功能区 道路路面红线宽度 按 9m 进行设计建设, 道路呈宫格形布置,把 生活 、生产 、原料存放 区分开,使厂区功能分区明确,以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 项目新建 道路 约长 2100m,(含厂区外连接 道路 30) ,水泥砼路面 铺砌面积 约 为19200㎡ ( 合 亩 ) ,其结构为: C30水泥混凝土面层厚 22cm;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 25cm; 级配砂砾垫层厚 15cm。 厂区排水 厂区排水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设置盖板沟,收集地表水及路面雨水,汇集后统一排出。 绿化 ( 1) 绿化设计原则 厂区绿化本着不影响生产,不影 响车间采光,不影响管架和地下管线的铺设,不影响运输,保证道路视距的基本原则,尽量选用适于 分宜 地区种植、易成活、树叶茂密、抗病害和有害气体的速生树种和花卉。 由于厂区有害 粉尘 相对来说要多于一般地区,因此在树种的选择首先应考虑的是 有强吸附能力 的树种,由于厂区 刚刚新 建,应考虑速生树种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生态效应。 ( 2) 厂区绿化形式 本工程的绿化形式主要为道路两侧的绿化以及空场地绿化。 年产 30 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4 在厂区道路两侧植以常绿和落叶树种,使得厂区在夏季有足够的避荫之处,冬季有充足的阳光,以达到采光的需求,这两种树种的搭配可以相互弥补 不足。 在色彩上,绿色作为冷色系,在视觉上可以软化工业化建筑的生硬,从而达到建筑融于环境的效果。 为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达到除尘降噪,美化工厂环境的目的,考虑在厂房四周植树栽草,选用当地树种进行绿化,如樟树、柳杉、柏树、雪松、月季等 , 厂区绿地率 为 35%。 二、 公用工程 给排水 ( 1) 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1997 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20 版)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1997 年版) 4)《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 范》 GBJ15083 5)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图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 2) 给水 项目给水分为生产给水和生活给水两部分。 生产用新水来 主要 自 深水井,配套备用水源来自 X市 经济开发区 工业园 集中 供水系统 , 建设 10000m3清水蓄水池,用作生产及消防水源。 其 用 水量为 7050m179。 /d, 经 新建供水 管道送到各用水点,水压为。年产3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