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工艺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位专业程度高,在制品 1020 件为一捆进行传送。 设备铵主流和支流的和实际需要进行灵活机动的配置,整条生产线按一个较长的节拍生产,适合中等批量的生产。 同步作业方式 以单件产品为单位,按产品加工工艺流程顺序逐次进行作业的方式,工序标准时间相等或成比例,设备完全按工艺顺序和各工序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配置,适合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 集团作业方式 按产品部件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加工,每组内配备所需的机种和人员,每组配一个熟练工人负责部件总 体装配,最后,有一个组负责装配成成品。 课桌式作业方式 按产品的种类配备一定比例的设备和人员,形成一个独立的加工单位,人数一般 2035 人缝纫机按课桌式或对面式排列,特种机相对集中。 工序间在制品的搬运以捆的形式借助于小车,容器传送进行顺序加工。 悬吊生产系统 采用吊挂式运输系统,在制品以吊挂的方式自动传到指定工位,是一种较先进的加工系统。 五、 车间布置与机器排列说明 车间布置 针对本产品及其实际情况,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捆扎连续作业方式布置缝纫车间,既结合捆扎和同步方式,使每个作业工位的工时定额接近,并经过同类型合并,使工序经过重组,从而紧缩工序,更使作业工位之间既保持了作业均衡性,又维护了单道工序的完整性。 这种作业方式既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又具有品种变换的能力。 机器排列说明 ①机器排列首先避免了工序之间交叉、逆流的现象发生,使线路顺畅合理; ②在车间北边设有四扇双层内外开窗,南边中间设有两扇双层内外开窗,两侧各有一个双扇门,在车间东北角还设有一个双扇门,设为紧急出口或通道,方便工人使用。 这种设计充分考虑利用传统“坐北朝南”和门、窗的优势来满足通风、反照明。 双开门的使用分别安排于进口、出口,有 利于运输,同时满足了人流和物流分开,安全通行的需要; ③采光均匀; ④采用大流水作业,各专用设备均能加入作业; ⑤车间整体外形为矩形,以使外观整齐,便于生产管理; ⑥为了方便半成品的运输,选择单层厂房,应结合本厂情况,小型服装厂用单层方式可降低成本,地区选择范围大,设备利于管理和维护; ⑦机器的排列注意人员出入的路线,尽量做到了保证操作人员快捷、方便、安全的出入工作点; ⑧各种机器尺寸如下: 机器名称 尺寸( mm) 机器名称 尺寸( mm) 平缝机 1200*600 平台 1200*600 圆头锁眼机 1060*850 检验台 2020*500 撬边机 1060*500 单针双链缝纫机 1060*500 自动长缝机 2950*1600 六、 全场劳动定员编制 一、 劳动定员编制的作用 1)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合理配备各类人员提供依据,避免企业因无用人标准而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 2)使企业在用人方面做到胸中有数,并能随着生产情况的变化相应的调整劳动力,防止各类人员的浪费和忙闲不均。 3)对新建企业进行人员调配和培训提供依据,以保证新建企业能按期投产。 4)企业定员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正确地组织工资分配与奖励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 定员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1)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创造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方法: 1)按劳动效率(或劳动定额)定员 根据生产任务、工人劳动效率和平均出勤率计算。 一般用于对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定员,比如服装厂的缝纫,整烫和包装工种的定员 定员人数 = 年度生产任务的定额工时 /年制度工时 x 预定定额完成系数 x 工人平均出勤 率 2)按设备数量定员 根据设备的数量、开工班次和工人看台定额计算。 主要用于计算以机械操作为主并以看台定额考核工作量的工种定员。 定员人数 =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设备台数 x 每天开工班次 /一个工人看台定额 x 工人平均出勤率 3)按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 各岗位所需的人数、开工班次数及工人平均出勤率等计算。 适用于对无劳动定额的辅助工人和服务人员的定员。 如门卫、电话总机等。 4)按比例定员 根据企业职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另一类人员的数量。 这种方法多用于计算非生产人员的定 员。 5)按组织机构定员 一般应先确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然后确定各业务科室的业务分工、职责范围;最后根据每个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量大小,确定其定员编制。 管理人员的定员,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三、 有关人员配置 经过对工序表的统计及研究分析 此工序安排的缝制工人为 14 人,出勤率为 95%, 则 应配备缝制人数 =27/出勤率 =15 人 整烫人数占缝制人数的 12%~18% 则 整烫 = 3 人 裁剪人数占缝制人数的 9%~15% 则 裁剪 = 2 人 预备工人占生产工人的 3% 则 预备工人 = 1 人 在我国 ,一般认为工人人数在 300 以下的服装厂为小型厂 ,比例系数规定为 30% 一 线 工 人 = 缝 制 工 人 + 熨 烫 工 人 + 裁 剪 工 人 + 预 备 工人 =21 人 二线工人 =一线工人 *比例系数 =6 人(比例系数为 30%) 工人总数 =一线工人 +二线工人 =27 人 管理干部 =工人总数 *比例系数 =5 人(小厂比例系数为 12%) 定员人数 =工人总数 +管理干部 =32 人 七、 全 厂 总平面布局 一、工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