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土石坝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枢纽布置应满足以下原则: 枢纽中的泄水建筑物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运用条件和要 求。 选择泄洪建筑物形式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开敞式溢洪道为主要泄洪建筑物,并经济比较确定。 泄水引水建筑物进口附近的岸坡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当有平行坝坡方向的水流可能会冲刷坝坡时,坝坡也应有防护措施。 应确保泄水建筑物进口附近的岸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当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后的水流从刷下游坝坡时,应比较调整尾水渠和采取工程措施保护坝坡脚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可采取其中一种措施,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措施。 对于多泥沙河流,应考虑布置排沙建筑物,并在进水口采取放淤措施。 导流泄洪洞:避开塌滑体,保证出口和进口的稳定以及洞身围 岩的稳定。 岩层倾向下游,出口段节理发育,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为进一步保证出口段岩体的稳定,免除由内水压力引起的不良后果,我们采取修建无压洞。 型式:明流隧洞,工作闸门前为有压;隧洞直径: 8 米;消能方式为挑流;闸门尺寸 7 米弧形闸门;进口底部高程为。 溢洪道: 溢洪道应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稳定、岩土坚实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点,宜选用地质条件好良好的天然地基。 壤土、中砂、粗砂、砂砾石适于作为水闸地基,尽量避免淤泥质土和 14 粉砂、细砂地基,必要时应采取妥善处理措施。 从地质地形图可知坝体右岸有天然的 垭口,地质条件好,且有天然的石料厂,上下游均有较缓的滩地,两岸岩体较陡,岩体条件好,施工起来更快捷更经济合理。 上坝线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 溢洪道修建于 QH右岸山坡上,紧邻右坝肩。 型式: 由于闸址段地形条件好,所以采用正槽式溢洪道。 溢洪道净宽 60米,分设 5孔闸门,每孔闸门净宽 12米,堰顶高程 757米。 灌溉发电隧洞:其布置原则与导流泄洪洞基本相同。 型式:压力钢管;内径 ;进口底部高程。 枢纽电站采用引水式,装机容量 5*1250kw。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以及该工程的 一些指标确定工程规模如下: 根据水库总库容 108 m3(校核洪水位时相应的库容 ),在 1~10亿 m3 间,属Ⅱ等工程;根据枢纽灌溉面积 712020 亩,在 50~150万亩间,属Ⅱ等工程;根据电站装机 104KW,在5~1万 KW间,属Ⅳ等工程。 根据规范规定,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各效益指标分属不同等别时,整个工程的等别应按其最高的等别确定,因此本工程为Ⅱ等工程。 同时又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划分标准,Ⅱ等工程中的主要建筑物为 2 级建筑物,所以本枢纽中的大坝、溢洪道、泄洪洞及电站厂房都 为 2级建筑物。 第三章 坝工设计 第一节 坝型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选择大坝型式,还应根据地形、地质、建筑材料、工程量以及施工条件等 方面综合考虑 确定坝型。 水库处于平原地区。 由基本资料可知,库区土料丰富,料场距坝址较近,运输条件良好。 施工简便,地质条件合理,造价低。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分析比较,所以选用土石坝方案。 大坝坝型宜采用土石坝。 根据防渗结构的类型,常见土石坝型式有:心墙土石坝、斜墙土石坝、面板堆石坝、均质坝等,我拟采用斜墙土石坝。 其理由是: 上坝线河谷较宽( 300米),覆盖层较深,交通不方 便 ,不宜修 建混凝土坝; 坝址上、下游有丰富的宜做坝壳和防渗体的砂砾料和壤土,宜采用土石坝; 坝址附近有丰富的重粉质壤土; 坝址地基覆盖层较厚,渗透性很高。 综合考虑,最终确定采用碾压式 斜 墙土石坝。 具体见 下 表 15 坝型选择比较表 方案 因素 土质防渗心墙 土质防渗斜墙 均质坝 地形条件 可 可 可 地质条件 可 可 不可 工程量 较小 小 大 建筑材料 充足 充足 充足 施工条件 可 可 可 综 上 所 述, 最终 确定选用斜墙土石坝。 第二节 挡水坝体断面设计 一、坝顶高程 确定坝顶高程时 ,应考虑正常蓄水情况和校核洪水情况,取其高值作为坝顶高程。 土石坝是不允许漫顶溢流的,因此要求水库静水位必须有一定的超高 Y。 Y=R+e+A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245) Y— 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 m; R— 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 , m; e— 最大风雍水面高度, m。 A— 安全加高,根据坝的等级和运用情况,查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表 213。 设计洪水位 +正常运用情况 16 设计任务书中,水文资料查得设计洪水位为 ,属正常运行情况二级建筑物,取 A=,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9m/s,在设计蓄水位时,宜采用相应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 ~2倍。 此取 2倍 计算公式: AeRy 其中: 设计风速 v=2 9=18m/S 吹 程 D= 由地质剖面图 (附图 6) 查得库底最低高程 697m 坝前水深 H== 当 β =0度 时, cosβ 取最大值 1。 则 e= /2gH (查《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 246) e= 182 1/2/由于 D≤ 10km,且 v=10~20m/s,(查《土坝设计》 612) Dvh 31340 2 h 上游坝坡较缓初步采用 1: ,则 tayθ =1/= 外层上游坝壳为砌石 取 k=(查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表 214) R= 2h tanθ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247 Y=R+e+A=++1= 坝顶高程 =设计静水位 +波浪超高 =+= 考虑沉降量为坝高的 %~%,取为 %,则沉降量为 %= 则坝顶防浪墙高程为 Y 设计 =+=。 校 核洪水位 +非常运用情况 由给定的 ZF 水库工程特征值知道校核洪水位为 ,属非常情况下的 II 级建筑物。 土石坝坝顶安全超高值 A= 多年最大风速 v=9m/s 吹程 D= 坝前水深 H== 当β =0度时, cosβ取最大值 1。 则 e= /2gH (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 246) 17 e= 92 1/2/由于 3≤ D≤ 30km,且 v< 15m/s, Dvh (查《土坝设计》 64) 2h = 上游坝坡较缓初步采用 1: tanθ =1/= 外层上游坝壳为砌石得 k= R=(2h)tanθ = = Y=R+e+A=++= 坝顶高程 =校核水位 +波浪雍高 =+= 考虑沉降量为坝高的 %~%,取为 %,则沉降量为 %= 则坝顶防浪墙高程为 Y 校核 =+=。 正常蓄水位 +非常运用情况 +地震安全超高 正常高水位取兴利水位 ,本区地震烈度为 6度,按 7度设防,地震区安全超高取 ; 坝体防浪墙顶高程为 ++= 考虑沉降量为坝高的 %~%,取为 %,则沉降量为 %= 这种情况下坝顶防浪墙顶高程应为 Y 正常 =+=。 坝顶防浪墙高程 =max{ Y 设计 , Y 校核 , Y 正常 }=。 二、坝顶宽度 坝顶宽度应考虑构造、交通要求和人防条件,同时还要考虑防汛抢险、抗震、人防需要。 对中低坝可选用 510m,对于高坝(坝高超过 70m),最小宽度,可选用 1015m,鉴于本坝无交通等特殊要求,本坝坝顶宽度取 12m。 18 图 31 坝顶结构图 三、坝坡 上下游边坡比见表 32。 表 32 上下游边坡比 坝高 (m) 上游 下游 〈 10 1: 2~ 1: 1: ~ 1: 2 10~ 20 1: ~ 1: 1: 2~ 1: 20~ 30 1: ~ 1: 3 1: ~ 1: 〉 30 1: 3~ 1: 1: ~ 1: 3 坝高 为 =(防浪墙高 ), 坝顶高程: , 坡度取值为 : 上游坝坡 : 1:。 下游坝坡 : 1:。 四、马 道 为 拦截雨水,防止坝面被 水 冲刷,同时便于交通、检测和观测,并且利于坝坡稳定,下游常沿高程每隔 10~ 30 m设置一条马道,其宽度不小于 m,马道一般设在坡度变化处, 在下游坡,共设置 五 级马道。 分别在高程 767m、 752m、 737m、 722m和 棱体排水顶面,高程为 707m; 马道宽2m。 上游坡不设 马道。 五、坝底宽度 推算最大底宽 为 :( +3) +12+10=。 六 、防渗 体 尺寸的确定 防渗体尺寸确定 考虑采用机械施工,防渗体顶面宽度为 3m;顶面高程满足高于 正常运用情况下的静 水 位~, 且不低于非常运用情况下的静水位。 实际选取 ,则防渗体顶面高程为+=;上游坡度均为 1:, 下游坡度为 1:, 则底宽为 3+( )( )=,满足斜墙底宽不小于 H/5=( )247。 5=。 因此,本坝防渗体采用碾压式粘土 斜 墙,顶宽 3m,底厚。 尺寸确定 斜 墙顶部和上游坡设保护层,以防冲刷、冰冻和干裂, 保护层材料常用砂、砾石或碎石,其 19 厚度不得小于当地冰冻和干裂厚度。 ( 1)上游反 滤层 本坝将防渗体向下延伸至不透水层形成截水槽,边坡取 1:1,底宽 11,深 5。 斜墙反滤层: 上 游设 三 层反滤层 第一层:粗砂,粒径≥ 15mm,厚。 第二层:小卵石或碎石,粒径 15~75mm,厚。 第三层:卵石或块石,粒径 75~250mm,厚 ~。 斜墙反滤层:下游设一层反滤层:粗砂,粒径≥ 15mm,厚。 ( 2)顶部反滤层 顶部反滤层厚度为 ,采用附近料场的砂砾料。 七 、排水体 本设计采用棱体排水。 校核洪水时下游水位 ,选顶面高程为 707m, 采用堆石体,内坡为 1: ,外坡为 1:。 顶宽为马道宽 2米。 八 、细部构造设计 坝顶构造 坝顶上游侧设置防浪墙,采用浆砌石,其底部与斜墙连接,高 米,宽 米。 坝顶设 坝顶面向 下游 设 2%斜坡。 护坡 ( 1)上游护坡 上游上部由 , 护坡厚 40cm,其下设 砂砾 反滤层 110cm,结构为: 第一层:粗砂,粒径≥ 15mm,厚。 第二层:小卵石或碎石,粒径 15~75mm,厚。 第三层:卵石或小块石,粒径 75~250mm,厚。 上游下部分为 干砌 块石护坡 ,厚度 50cm。 ( 2) 下游护坡 下游采用 碎石和卵石 全 护坡,厚 20cm。 第三节 坝体渗流计算 一、土坝渗流计算的目的 ( 1) 确定坝体 浸 润线和下游逸出点位置,绘制坝体及地基内的等势线分布图或流网图,为坝 20 体稳定核算、应力应变分析和排水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 以便在不同部位正确采用土壤的容重,抗减强度等物理指标。 ( 2) 计算坝体与坝基的渗流量,以便估计水库渗漏损失和确定坝体、排水设备尺寸。 ( 3) 确定坝坡出逸段和下游地基表面的出逸比降,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渗透比降,以判断该处的渗透稳定性。 ( 4) 确定库水位降落时下 游坝壳内自由水面的位置,估算由此处产生的孔隙压力,供上游坝坡稳定分析之用。 二、计算方法 渗流计算方法采用有限深透水地基上设灌浆帷幕的土石坝渗流,帷幕灌浆的防渗作用可以用相当于不透水底版的等效长度代替。 三 、计算 组合方式 按 下列 水位组合 情况计算: ( 1)上游采用正常高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 ( 2)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高水位; ( 3)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高水位; 四 、计算 坝体做有防渗墙以拦截透水地基上的渗流。 计算公式采用有限透水地基上 带截水槽的斜 墙 的渗流计算方法。 (一) 最大断面 0+220: 由附图 6得河底高程。 上游采用正常高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 上游正常高水位取为 兴利水位 ,下游相应低水位取为。 基础采用 防渗处理,视为基础不透水。 ( 1)计算示意图 21 1:1:OH1hH2斜 墙 坝 渗 流 计 算 图LKKyxaK OTT( 2)渗流量计算 ①通过 斜 墙的渗流量 计算公式: ThHKhHKq 11022101 )(s in2 )( 式中, K0= 105cm; H1=; δ =( 3+) /2=; sinα =; δ 1=; T=0; ② 心 墙后的渗流量 计算公式: TTL HhKHmL HhKq T )()(2 )( 2222222 式中: K=1 102cm/s; H2=; L=; m2=3; KT=102 cm/s; T=0; ③渗流量计算结果 根据水流连续条件,则 q1=q2=q 求得 h=; q= 105m2/S ( 3) 斜 墙后的浸润线 方程 计算公式: 22 式中, 1H 为防渗体斜墙后水 位 的高程, 1H =h= 则 由上式。水库土石坝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AA市 BB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 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 《 报告》 是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 ,在 获 取 BB水库 水环境 资料、水生 生 物 组成和容量 资料 的 基础上,融合现代渔业技术和国际“有机产品”生产规范 形成的。 在保护 8 BB水库现有水质的前提下 , 《 报告》 中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 加快 BB水库 渔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对策 ,即 采取生物操纵方法 ——
外架 专项施工方案 重庆长坪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水富分公司 作者:李龙祥 18 上 采用道木支垫;再加设底座搭设脚手架。 如 上 图 911所示 对无法进行硬化的地基,对回填土地基分层夯实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在地基上加铺 20cm 厚的道渣后铺混凝土预制块,在其上沿纵向铺放 12∽ 16 号槽钢,将脚手架立杆座于槽钢上。 以上两种方法均应在脚手架外侧挖一浅水沟排除雨水,如图 10所示:
g Kg1 防膨剂液2 前置液 4 80 E R 缔合压裂液3 携砂液 4 104 8 S D 2040目陶粒 缔合压裂液4 携砂液 107 12 S D 2040目陶粒 缔合压裂液5 携砂液 131 17 S D 2040目陶粒 缔合压裂液6 携砂液 143 20 S D 2040目陶粒 缔合压裂液7 携砂液 176 23 2040目陶粒 缔合压裂液8 携砂液 5 203 23 2040目陶粒
宠儿。 所以本次设计采用的是压阻式应变压力传感器。 第二节 模数转换 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出水塔的液位高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时,此信号为模拟信号仍然不能直接送给单片机进行分析比较,需要在送 单片机之前进行模数转换( AD 转换)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传送给单片机。 天津科技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8 一、 AD 转换器的分类 ( 1)按数字输入方式可分为并行 AD转换器和串行 AD
: A、编制详细的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报经业 主、监理审批后实施。 B、现场设置测量控制网,确保回填标高准确和平整度符合要求。 C、做好相关试验,主要有含水量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环刀法密实度试验,通过 试验 结果 确定回填土最佳含 水率、每层填土虚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参 水城花园二期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15 数, 确保回填土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D
算值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离端第二 离端第二跨跨中 (2) 中间支座 (C) 弯矩系数 mb 111 20)( lqgM mb (kN m) 2 2 2 表 4 次梁剪力计算值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 (A)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 (B) 中间支座 (C)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剪力系数 vb nvb lqgV )( (k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