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命的美学,也是本心精神至上的体验美学。 第 节 禅宗文化衍生的艺术形式 诗画皆有禅。 “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苏东坡的这两句诗,字句平淡无奇,却显露深邃禅意。 在“无”之中本无一物可见,苏东坡却见到了花月楼台,不禁想起禅宗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象。 以禅入诗的风格趋向也净化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自然闲适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趣味,他们以禅自省,逐渐成为士大夫文人所追 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美术作品中也开始多以表现淡泊明志,空灵自然的山水树石为理想境界。 八大山人朱耷即为当时禅画的突出代表,本就身为禅僧的他,生活简朴空静,在其作品中一直追求单纯的简约形式,笔下的鱼和鸟形简意赅,却蕴含着对于禅宗最高理想境界的追逐,也体现出艺术受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 山水园林中有禅。 山水园林所要表达的自然美与禅宗精神相符。 园林的审美趣味是人们回归自我,回归初心,提升精神境界,最后到达解脱。 禅宗里对山水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审美的层次也一分为三。 第一层则是为参禅时所见,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只能观照到客观实体对象,它 仅作为关照着眼中的认知对象而存在。 第二层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参禅后,开始拨开客体对象的迷雾,不再停留于认知而以悟道的角度去看山水。 第三层叫“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是禅者褪去主观细节后对自然地看法,在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美学追求的至高境界,一切皆为虚空,虚空即为一切。 不难看出,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带来新的美学智慧和营养,在其影响下衍生出的艺术形式也是丰富多彩。 无论是诗画还是园林,乃至现代建筑、景观,禅宗思想和审美带来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随心哲学,美该回归自然,人更应回归初始。 图 4禅诗 图 5八大山人禅画 图 6禅意山水园林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 第 3 章 禅宗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相互 影响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禅宗文化从古至今都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古典园林的“虽由人造,宛自天开”到现代城市景观的“和谐生态环保”,其本质都是人工产物,而如何表现景观的自然特质取决于设计的初衷和设计师的表达方式。 当禅宗思想在中国传播后,不仅推动了景观设计的发展,更开启了景观设计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禅宗思想的宗旨,即使一花一叶,也能于设计中见禅。 第 节 禅与园林艺术的发展 景观设计在过去被称 为“造景艺术”,而园林的营造就是最主要的造景,相比纯艺术门类,园林艺术更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 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使观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境界的奥妙。 它不再无色无味,而是使原本抽象不可言传的境界生活化具体化了,因而透过园林艺术去感知禅宗文化特质,也能更深入的理解禅与 景观设计的渊源和强烈美感力量。 园林艺术是精神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它的物化形态下透漏着前人 留下的精神 特质 与审美意识,也是其所处时代文化意象的映照,可以说,园林是物化了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 以景寓情,不止停留在诗画的追求之上,还是 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的设计宗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正一语道破了园林艺术的特性。 禅道与自然,禅境与园林之间是互相渗透的,设计者以禅宗美学的视角造园,渗入禅的意趣。 结合园林发展历史来看,这也是顺利成章之事。 禅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士大夫追求超然解脱,清静自然惬意的生活情趣,一方面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园林艺术特征的变革。 私家园林早期与皇家园林并无大的本质差别,以石造山(与后来叠石艺术不同),多大规模建筑,审美意识体现较少,多以物质需要为设计目的。 到了魏晋时期,文化意识觉醒,诗画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 ,也使得造园艺术中山水美感意识的觉醒。 而真正使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并影响之后园林风貌的,还要属唐代形成的以抒情写意为特点的文人园林,很大程度上更影响了宋元明清园林发展的历史。 文人园林受禅宗哲学渗透,园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8 林作为士大夫退隐后的居所,成为了调节精神,修身养性的之处。 从园林艺术发展历史和其中的审美形态的演变中,我们看到了禅宗思想是怎样通过士大夫审美情趣的变化渗入到园林艺术中的,也深刻揭示了禅宗思想与古今造园艺术 的深厚渊源 及影响。 第 节 形到心的飞跃 —— 禅境营造艺术 境,即意境。 是抒情性环境里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它借助客观具象传达出意蕴和境界,是形与神相互渗透制约的高度统一。 禅境是以禅意入境,使禅宗的理念和思想渗入环境的打造中,而禅境的营造,更是学问深厚的一门艺术。 由形到心,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真实写照。 古典园林从最初停留在物质需要为目的的形式园林到魏晋开始的山水审美意识觉醒,再到唐代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人园林,其中的飞跃与禅境营造艺术结下深厚渊源。 以私家园林的禅境营造为例,其空间范围并不算大,利用山石、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运用对景、 借景、隔景等手法,打造出清静空灵的禅意空间。 禅意讲求一个“悟”字,以悟获得超然解脱,明白一切皆虚无,人应回归本心。 空灵朴素的环境为观者营造出淡泊超脱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修身养性,另一方面也是禅宗哲学的具象体现。 禅境虽随心而生,但营造手法上却有讲究。 布局上,由于空间有限,而禅境图 7 私家园林禅文化体现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 又要从有限中投射出无限,这就要求在整体空间的划分和布局上做到使空间变换不定妙趣横生,无限韵味。 拿拙政园来说,这里曾是退官隐居的住所。 面积较大,但布局分明,主题明确。 主阁远香堂,以及次要的亭台等建筑,曲径通幽之间,一步一景,使身临其 境的人感受到前人旷达清静超脱世俗的隐居心理。 再说到杭州西湖的水景营造艺术, “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等,皆以不同类型建筑组成整体空间表达,交相辉映,于平实之中唤起心灵解脱,不失为禅境的绝佳境地。 比起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更崇尚“妙造自然”,其精髓也与禅宗美学自然美默契相投,不为造而造,观心得自然之美,乃禅境无上至美境界。 图 8 拙政园远香堂 图 9 西湖三潭印月水景 图 10 西湖 断桥残雪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0 第 4 章 从 禅学角度看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又叫作“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环境等多种要素的整体考虑布置。 它与园 林、地理、生态、人文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含义。 现代城市景观要素则包含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 自然景观要素是指自然风景,如山石、丘陵,树木、湖泊海洋等等。 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历史遗址、古迹名胜、园林绿化、公共小品、广场等,这些要素是可用性较高的景观素材,而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还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系统的规划组织,并融入文化精神底蕴,赋予其独特面貌,不做灵魂空洞的机械躯壳。 与建筑、室内等设计不同,景观设计所要考虑的核心是整体的把握,优秀的设计必然是符合科学、富有文化底蕴使人们身 在其中感受到舒适自然的空间。 人与自然是浑然如一的整体,这是禅宗倡导的修行。禅宗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况 来 源 现停放地点 备 注 第 23 页 共 128 页 称 汽车吊 16T/25T 2 机施项目部库房 挖掘机 PC300 2 机施项目部库房 装载机 ZL50 1 机施项目部库房 插入式振捣器 10 闲置中 自有 机施项目部库房 钢筋切断机 2 闲置中 自有 机施项目部库房 钢筋调直机 2 闲置中 自有 机施项目部库房 钢筋弯曲机 2 闲置中 自有 机施项目部库房 无齿锯 8 闲置中
地属沣河二级阶地,场地内地势平坦,无其它建筑设施。 区域内地 表为耕土,其下依次为沙质黏土、粗粒径沙土并夹有沙卵石。 b、地下水埋藏深度在 810m。 地震烈度为 8 度。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特征 铆焊车间 建筑面积 1260m2,采用单层轻钢排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跨度 18m 1和 6m 2,柱距 6m,屋架下弦标高 9m,设 5 吨航车,室内混凝土地面,铝合金窗。
查每面墙的平整度及室内规矩尺寸,测准粘结层厚度,一般为 5— 7mm。 可用水平仪或水准管划出水平线。 在每面墙上两侧竖向定位饰面砖带,镶贴时分层挂线,使薄钢片勾住拉紧,这 条拉线就是表面平整线,它既能控制每行砖的平整度,也能控制每行砖的水平度。 ⒌ 挂线:使用已弹好的立线,找出地面标高 的阴角位置,定出每面墙的两端点。 在下面用托板尺垫平垫牢,使它和墙面底砖下线平行,然后在托板尺上面出尺杆
闲世界等国际国内著名项目成功落户。 在建项目中 ,印尼大马集团 (世界 500 强企业 )香樟华苹项目已初具规模,即将面世。 新加坡悦榕集团 (世界 500 强企业 )悦榕山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县超五星级酒店河畔度假酒店 (广东超前列酒店 )一期成功推出并取得良好效应,目前二期建设顺利。 通过坚持走 “三高一强 ”的道路,县正朝打造世界旅游胜地的目标前进。 县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目 标
........................................................................ 23 讨论 .................................................................................................... 24 BP网络在函数拟合中的应用 ..
能下放到街镇,在中心内设立住房保障、劳动就业、残疾人服务、综合执法等多个服务窗口,实行 “一站式 ”办公、 “一条龙 ”服务,这种“3+X”工作模式抓住了在基层吸附矛盾、化解矛盾的关键,靠前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服务。 街道、乡镇领导和综治干部每天轮流接访和定期下访,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综治信访动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解决在初始阶段。 深圳市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飞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