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中,沉入植物群落生物量最多,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群种繁多,数量大,水质清新、无污染,及其适宜于淡水名特优鱼类的养殖。 技术资源分析 该公司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 6 人,中级职称的 12人,长期从事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及推广工作。 此外,以 ********水产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特邀 *******教授作我公司技术指导。 组织领导 该项目是一个涉及到带动 ***渔业大发展,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公益性较大的科技产业化项目,项目的成功对带动周边渔民致富具有积极意义。 第六章 工艺技术与设 备选型 技术来源 以 *****为技术依托单位,以该校水产学院 *****教授在开展的鳡鱼良种 繁育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对 ***水 体 野生鳡鱼进行 捕捞、 挑选、培育、孵化、筛选,采用已有的养殖技术进行推广。 亲鱼 培育和筛选 亲本鱼培育 15 亲本来源于长江 中上游 ***水库 捕获的野生原种。 用于人繁的亲本应选择分类体征明显,体形标准匀称,体质健壮,体色银白,四龄以上且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雌鱼在 1114kg 为宜,雄鱼在 610kg为宜。 培育方式:亲鱼可单独网箱培育,也可与其它鱼类亲鱼混养。 放养密度:单独网箱培 育一般每 10m3水体放养 10kg 左右的亲鱼 1尾 ,并搭配一定数量的鲢鳙成鱼(以控制浮游生物)和鲤鲫鱼。 亲本培育池中雌雄配比一般为 2∶ 1。 饵料与投饵:以活性饵料为主,有低值活鱼、鲜鱼块、新鲜畜禽内脏。 专养池年初首次投入活的小鲤、鲫鱼等,以后视饵料鱼消耗情况再补投活饵料或投喂经消毒的鲜鱼块、畜禽内脏;套养池中主要以套养池中的野杂鱼为饵料,可在年初投入活的鲤、鲫或泥鳅等活饵料。 摄食高峰期根据活饵消耗情况补充投喂经消毒的鲜鱼块和畜禽内脏。 为保持专养池中饵料鱼的生长,可适当为饵料鱼投喂人工饲料。 秋冬季培育:注意亲 鱼的摄食动态,及时增补饵料鱼,定期冲水和水体消毒,控制水体透明度为 4060 cm。 春季培育:使网箱深度在 1 m 左右以提升水温,以后逐渐加深网箱1. 5 m 左右,临产前 30d要逐步增加冲水刺激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及时增补活性饵料鱼或鲜鱼块,临产前 10 d 左右开始减少亲本的摄食量直至停食。 产后培育:产后亲鱼身体虚弱,常有损伤,因此应用 1015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或擦拭亲鱼伤口 ,并体内注射青霉素等消炎药物后放在清新洁净的水体中护理暂养一段时间再进入网箱培育。 进入网箱之前, 16 产后亲鱼培育网箱要及时 增补活性饵料鱼,进入网箱培育后及时投喂经消毒的新鲜动物内脏或鱼肉块。 产后亲鱼培育池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保持水质清爽并注意溶氧的变化,及时启动增氧设备。 人工繁殖 催产时间: 4月底 - 5 月中旬,水温达到 18℃以上。 亲鱼选择与配组:雌鱼腹部膨大,仰腹可见明显的卵巢轮廊,手摸有弹性,生殖孔突圆而短,生殖孔红肿稍有扩张。 雄鱼腹部明显比雌鱼小,生殖孔突尖而长,生殖孔闭锁,末端呈红色,性成熟好的雄鱼稍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遇水即散开,雄鱼胸鳍尖,硬刺外缘粗糙。 若进行自然受精,雌雄配比一般为 1:。 催产剂种类与用量:地欧酮( DOM)加鱼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雌鱼用量为( DOM5mg + LRHA25μ g) / kg,雄鱼为雌鱼剂量的一半。 催产剂的配制与注射方法:将所需量的 DOM、 LRHA2 按一定浓度配制成混合悬浊液使用。 催产剂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 注射时先将鱼体侧卧于湿润的亲鱼夹布上,将注射器针头朝向亲鱼头部方向与鱼体轴成4560176。 角刺入胸鳍基部 深,然后按剂量将药剂缓缓注入亲鱼体腔。 注射次数一般为一次注射。 受精:将催产后的雌雄亲鱼放产卵池中, 46组为宜;适时冲水(入池 2 h后开始缓慢冲水,发情前 2 h 逐步加大水流,发情时停止冲水),使亲鱼自行产卵、排精、受精。 受精完成后及时移出亲鱼并收集受精卵。 17 孵化 孵化设备:使用家鱼人工孵化环道,环道排水方式为外排水,进水口外侧使用 80 目筛绢过滤,环道排水过滤纱窗使用 60 目筛绢。 放卵密度:孵化环道中受精卵密度一般为 510万粒 / m3。 孵化管理:孵化初期水流保持慢速,然后逐步提高流速,脱膜前达到最大流速,开始脱膜时降低流速,脱膜后平游前加大流速 ,鱼苗平游后保持慢速流 水。 水流最慢时以保证受精卵和鱼苗不堆积、无水流死角为限。 孵化用水以清瘦水质为好,透明度 60cm以上,溶解氧不低于 6mg/L。 防止提前出膜可用 5mg/L高锰酸钾慢速浸泡,杀灭敌害生物可用 mg/L 敌百虫。 其他管理措施与家鱼孵化管理相同。 鱼苗培育 孵化环道培育(体长 2cm 前) 开口:脱膜后第 3 d,卵黄消失 50 %以上,鱼苗能短距离游动时应及时开口,饵料选用熟蛋黄颗粒水浆,当天按每万尾鱼苗 12 个熟蛋黄的量投喂,次日开始直接投喂经食盐水清洗消毒过的个体较小的轮虫和水蚤,维持环道中有较高的 生物饵料密度。 鱼苗密度: . 2 万尾 / ㎡。 投饵:鱼苗开口后第 2 d 除继续投喂水蚤外,还可将出膜不久的团头鲂鱼苗作为饵料鱼投入环道中,之后根据鱼苗个体大小投喂适宜规格的草、鲫、鳙鱼苗。 饵料鱼每日投喂 3次,每隔 8h投喂 1次,水蚤每日投喂 2 次,早晚各 1 次,活饵料用 3 %左右食盐水浸泡消毒。 18 水质管理:环道中水流应保持慢速,溶氧 6mg/L 以上。 环道培育到体长 2 cm 左右时应及时转到小型池塘中培育。 小型池塘培育(体长 25 cm 期间) 水泥培育池:面积 1050 ㎡ ,水深 m,底部排污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 50cm以上,溶氧 6mg/L以上,配备增氧设备和遮阴物,培育池使用前用 10mg/L 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密度: 20202500 尾 /㎡ ,同池规格一致。 投饵:饵料以活的草、鲫、鲂、鲢、鳙鱼苗和丝蚯蚓为主,也可辅以投喂鱼肉浆。 饵料鱼苗规格应略小于 鳡 的规格,一般日投饵 12 次,投喂量须充足 ,始终保持培育。 池中要保持一定的生物饵料密度,防止因摄食不均而引起互相残食。 饵料投喂前均需用 3 %的食盐水或 5 mg/L高锰酸钾消毒,丝蚯蚓要全池泼洒,使其分布均匀。 大规格鱼种培育 培育设施 水泥池:面积 105 ㎡ ,水深 m,排污方便,配有增氧设施和遮阳物。 放苗前用 510 mg/L高锰酸钾消毒,水体透明度 40cm以上。 土池:面积 300600 ㎡ ,水深 1m左右,透明度 40cm以上,无渗漏,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淤泥少,配有增氧设施和遮阳物,放苗前 710d 用生石灰 1500kg/hm2清塘消毒。 放养密度 19 鱼种规格 5 cm时,水泥池 500尾 /m3,土池为 100 尾 /㎡ ;规格 7 cm 时 , 水泥池 300 尾 /m3,土池 50尾 /㎡ ; 规格 10cm时,水泥池 150尾 /m3,土池 30尾 /㎡。 规格 13cm 以上时,水泥池 50 尾 /m3,土池为 15 尾 /㎡。 放苗时,同池同箱鱼种规格要求一致,并需经 34 %食盐水或 510 mg/L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投饵 规格 5 cm 左右苗种入池培育的开始 35d仍以投喂足量的活饵为主,以后逐步减少活饵,同时投喂鲜鱼肉浆占 60 %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并且逐步停止投喂活饵。 在鱼种习惯摄食配合饲料后逐步减少鲜鱼肉浆,直到完全停止。 初期日投饵为 3 次, 10 cm 以后日投饵为 2 次,采用定时定点声响驯化投饵,日投 饵量为鱼体重的 5 10 %,一般以 90 %左右的鱼吃饱为度。 水质管理 水泥池培育每天排污一次并适时注水换水,适时增氧;土池培育要根据水质状况及时注换水,并适时开启增氧设备。 分期筛选 体长 20cm 前,一般每隔 7d 左右拉网检查一次,进行筛选,按规格分级分池饲养。 巡塘观察 每日早、中、晚和夜间应进行巡塘观察,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及病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作好记录。 20 生产工艺流程 按照全国水产原良种生产操作规程和农业部《水产养殖苗种生产管理办法》 要求,采用混合选择的技术路线即从群体繁殖的后代中逐步择优选择,以保持该品种的优良性状,同时实行对该良种生产的苗种进行种质检测,以保证良种的种质。 在生产时,必须严格引进良种,经筛选后培育成亲鱼,所繁殖的子一代除作为优良鱼种提供给生产单位和养殖户外,再经过严格的筛选,培育成后备亲鱼或亲鱼提供给种苗生产单位作为繁育良种的亲本。 仪器设备 本项目仪器设备明细详见第八章。 第七章 项目建设 总体布局 及规模 项目建设 指导思想 本项目以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服务广大渔民,增加渔民经济效益为宗旨,通过合理利用、 开发、推广 鳡 鱼 这一优良养殖品种,提高水产科技含量,推进水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 丰富 水产品市场 ,力求 达到 “生产规模化,选育科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市场化”。 使渔民通过 鳡 鱼 的养殖,促进渔业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增加渔民经济收入, 使渔业 对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项目 建设 目标 该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 生 产优质鳡鱼亲本 200组 600尾(平均 10 ㎏ /尾);孵化鳡鱼水花 5000 万尾,按成活率 60%计算 ,可生产鳡鱼苗种 3000万尾 : 其中鳡鱼鱼苗 2800 万尾,鳡鱼鱼种 200万尾。 该项目建成后,主要技术目标是通过对野生鱤鱼的培育,鱤鱼的 产卵率 达到 70%左右,受精率 达到 60%;孵化率 达到 70%,鱼种培育成活率 达到 60%。 该项目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鳡鱼孵化技术力量最先进、功能最强,集鳡鱼亲本培育、孵化繁殖、苗种培养、养殖生产实施全程监控 的 规范化、标准化鳡鱼良种场。 该项目建成后, 将 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进行良种的规范化生产,通过 科学的 亲本筛选、提纯复壮,保证 鱤鱼原有的特性和品质,达到大规模的优良苗 种生产能力,提供全国各地发展鱤鱼 需要的优质亲本和苗种 ,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 调整渔业养殖结构, 保持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该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水产特色品种、特种水产养殖技术的运用,提高 ***市和周边地区渔业生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带动 8000农户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推进全省渔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项目建设任务 建成集 鱤 鱼良种繁育、培育、养殖推广为一体的产、供、销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供应纯正优质鱤鱼 亲本和种苗,推动鱤鱼养殖 ,推进渔业产业化 , 保护鱤鱼自然种群,发挥 鳡鱼 显著 经济 效益。 22 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 包括 : 新建 100 亩 鱼 池 ,其中 70 亩 苗种培育池、 30 亩后备亲鱼池 ,完善 进排水配套系统; 300m2苗种孵化池; 800 ㎡ 暂养池;600 ㎡ 实验 室、值班房 和 仓库; 2020m 输电线路、 1000 ㎡ 道路硬化及绿化,配套机电、小型工具、 实验 检测仪器等设备。 新建 50 口( 1800 ㎡)培育亲本和苗种网箱 , 30㎡ 水泥泵船 、小型 工作船和 5吨位 鱼苗运输船各。鳡鱼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实心砖。 屋面:为不上人屋面,防水层: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 厚 1:3 水泥沙浆找平层, 80mm厚苯板保温板,焦渣找坡(最薄处 30mm厚,最厚处 210mm), 12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 楼面: 20mm 厚水泥砂浆地面 , 12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 , ( 10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 , 20mm厚混合沙浆抹灰。 厕所:面砖地面, 150mm
83。 65 砌筑工程: 70 楼地面工程: 74 外装修工程: 75 内装修工程: 79 门窗工程: 81 电气工程: 83 暖卫、通风工程: 94 第七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08 第八章 质量保证措施 109 质量目标: 109 质量保证体系 110 组织保证措施 110 质量管理制度 111 技术保证措施 114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121 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及质量控制
间,购机械及配套设备,需款 100 万。 (四)扩建 羽绒加工厂,共需款 1100万元 扩建羽绒加工厂房 2020平方米,需款 100万元 购置精选羽绒机械及配套设备,需款 500万元 购置加工羽绒制品机械配套设备,需款 500 万元 (五)养鹅人员技术培训及鹅产品加工人员岗前培训,共需款 50 万元 (六)其他 共需款 300万元 项目前期工作费(包括项目其他费用),需款 100 万元
依据、原则和方法 (一) 依 据 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财务部制定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23 国家有关税收政策; 项目养殖、加工工程方案。 (二) 原则 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效益与成本费用计算口径一致。 (三) 假设条件和评价方法 假设条件 假设双方合资顺利,养殖、加工内容和规模如方案所定
,满足市场需求。 对策最好再增加一条 第 五 章 建设方案 23 第五章 建设方案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产品方案 1. 公司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6000 亩,以发展良种基地为主导,引导、示范并带动农民种植 6 万亩基地。 2. 收购、加工鲜芋 6 万吨,分期分批引进广汉市魔芋研究所振动流化床干燥生产线,最终达到 24 条机械化干燥线,年产干片8000 吨。 3. 魔芋粉加工,该企业加工干片
WBACADKP L )498*(*3)2(1 4 * 2 7t a n1 PQ K V AQpS 19621211 ○25t 单梁吊车 负荷计算: A 623*4 B 111 .5 1 1 .5 1 30 .2LC K KWBACADKP L 9)6*(*3)2(2 KWPQ *9t a n2 K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