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茶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年代信阳开始引进福鼎大白茶绿茶品种,耐寒性较差,比较适宜种在平地或低山。 在 20xx 年,信阳浉河区茶叶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 万亩,茶园面积每年以近 5 万亩的规模在递增 [2]。 多少年来信阳茶叶就是绿茶毛尖, 信阳毛尖是 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中 国名茶之一,素来都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海内外。 而近两年在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倡导下又开发了信阳红,信阳红的出现改变了信阳茶叶只能摘一季的现状 [3]。 而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品质上佳的信阳茶完全可以也应该有多种面目,因此近两年又有信阳白茶,信阳古茶,信阳乌龙。 (二)茶产业发展特点 信阳茶叶种植已初具 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信阳茶叶以惊人的速度在飞速发展着,茶园种植面积由解放初期的 2 万亩发展到 20xx 年的 120 万亩,足足增大了 60 倍。 信阳茶叶种 植分布的区域相对集中,种植地点主要集中在浉河区、光山县、商城县、固始县、新县和罗山 6 个区县,其中以浉河区最多。 6 区县面积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 %,规模种植发展迅速,茶农种茶的意愿也在不断增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第 7 页 强。 茶叶生产采用产业化模式 近年来信阳市政府狠抓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建立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这些都是实现茶叶规模生产经营,规模效益的前提和保障。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信阳市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实效。 例如光山的蓝天玉叶集团1 万亩的无公害生态茶基地已建成,信阳佛灵山生态茶叶基地已发展成 1 万亩等。 同时产业 化经营稳步推进,近年来,信阳市各地把发展名优茶机械化生产作为推进茶产业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创新机制、内部引进外部联系、全方位服务等多种手段,帮助基层茶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的信阳市名优茶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4]。 茶树良种普及率得到提高,随着种茶区域的扩大,千亩、万亩以上规模茶园的不断出现,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目前,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 万多亩,占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左右,主要品种有福云 6 号、福鼎大白、龙井 4乌牛早、浙农 11浙农 11舒茶早、迎霜、劲 峰、薮北茶等等。 “信阳红” 走进市场 20xx 年是“信阳红”元年,这在 2300 年的信阳茶业史上书写了新的一页。 如果说“信阳毛尖”开启了信阳茶产业一个时代,那么,“信阳红”的出世,则是信阳茶产业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由于“信阳毛尖”产量很低,而且,绿茶一般一年只在春季采摘一次,并且春季还分谷雨前茶和清明前茶,这些导致产量很小。 但实际上,茶叶一年可以采摘好几季,春茶以后还有夏茶、秋茶,甚至有的地方还有冬茶。 而现在的绿茶,采完春季茶之后,夏季茶、秋季茶怎么办呢,能不能采摘呢。 做绿茶不行,这会有损“信阳毛尖”的品 质,那么,夏季茶、秋季茶就可以用来做红茶。 在 信阳红茶的研制过程中,为了保持信阳毛尖茶叶形状精美的优点,解决信阳夏秋季节茶茶多酚含量高、口感苦涩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在借鉴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在制茶专家的现场指导下,逐步掌握并且完善了一套信阳红茶独特的加工工艺方法 [5]。 主要表现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阶段的创新上,尤其在发酵这个过程上,最为强调温度、湿度、茶叶表面温度、发酵时间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第 8 页 的精准控制,把茶叶片变成铜红色、青气消失、现出清新花果香作为最适合的时候。 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在 20xx 年 4 月 13 日,九拓信阳红公司研制的信阳红茶首先面世,接着五云、文新、佛灵山、光州、辰龙、九华山、十八盘、其鹏、广义、灵鼎峰、磨盘山、黄柏山等一批茶企业研制的红茶也相继问世。 到20xx 年末,信阳市 8 个主要产茶县区已有 30 多家茶企业生产红茶,产量一度达到 50 多万公斤。 信阳红茶以其条形好、色泽好、成份好、品感好的良好品质,一投入市场便遭到很多好评。 在此后举行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上,各地茶叶客商举杯品茶,纷纷拍手叫好。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在信阳第十八届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上说:“‘信阳红’初出茅庐,便茶香四溢,获 得好评,赞誉有加。 ”在 20xx年 9 月份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信阳红”品质鉴评会上,专家组对“信阳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信阳红”形状条索紧细,色泽棕润且多金毫,内质汤色红亮,味道香甜持久,叶底嫩匀红亮 [6]。 三、信阳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阻碍 茶产业发展的内部 因素 茶园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 目前,信阳市建于 20 世纪 60~ 70 年代的老茶园面积约有 20 万亩,这些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 30%,建园基础较薄弱,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如开垦时翻的土很浅、种植时又没有施 有足够的肥料、没有修筑梯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第 9 页 田、土壤基础条件差等,造成茶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肥力下降,土层较浅而且易结到一块去,通气效果和保持水份效果都不好,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茶树生长的很慢。 有些坡地茶园跑土、跑水、跑肥现象时常发生,茶树根系裸露、吸收养分少,影响正常生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还不利于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 [7]。 20xx 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 5%,与全国平均水平 26%相比,差距甚大。 此外,信阳茶园无论是在良种推广上还是亩均产茶量上,都远低于日本、印度等国家。 发展新茶园投入时间长、成本高,许多茶农对扩大茶园面积没有足够的信心。 首先是茶叶从种植到收获收益需 3 年以上,在这期间每亩投入至少得个 20xx 元。 目前信阳市提倡的无性系茶叶种植,采摘的时间早于普通茶叶 710 天,芽头齐、品种纯正,产量高出普通茶叶三分之一,比较适合机械采摘和炒制,但是因为投入大,每亩光茶苗就需要 600 元,比普通茶贵 400 元,而且管理复杂,茶苗成活率还低于普通茶苗,这些都超出了一般种茶户经济承受能力 [8]。 其次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里都剩些老人和孩子,开垦新茶园缺乏有效的劳动力,同时,机 械上山采茶也面临路不通、成本高的难题。 再次目前全市可用机械采摘的茶园很少,绝大多数仍然是传统的人工采摘,在目前雇佣工人比较困难、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尤其在一些深山偏远地区,茶叶不易采摘,直接影响了种茶户积极性。 最后是部分茶农对三年后茶叶价格能否走高心存疑虑,再加之国家没有补贴政策,许多茶叶种植户对扩种茶园信心不足。 茶叶品种单一,产业延伸不够 20xx 年信阳市 20968 吨的茶叶品种中,绝大部分仍为散形茶,其中“信阳毛尖”约有 13000 吨,占 62%左右,炒青、烘青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