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卡通系统规划解决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快捷 ”。 目前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卡片有两种方案,即两卡分离和两卡合一,两卡分离是只每个用户有两张卡,一张是非接触 IC校园卡、一张是磁条银行卡,两卡之间通过软件系统建立一一对应,两卡 合一是指将校园卡非接触 IC 芯片和银行卡磁条复合在一个卡片上,两种方案的比较如下: 卡形式 优点 缺点 两卡分离 分系统管理,银行卡由银行管理、校园卡由学校管理,两系统不需联动处理,管理方便、简单。 哪一张损坏或丢失,更换或补哪一张,避免浪费,避免银行卡磁条在食堂等恶劣环境中使用的易损坏问题,在圈存过程中避免银行磁条信息和密码在校园网上传播的安全隐患。 每用户需带两张卡,两张卡需分别充值 两卡合一 方便携带 为方便发卡或换卡,学校系统与银行系统必须联动发卡、挂失或密码修改,管理和操作比较繁琐,容易出错,银行 卡磁条在食堂等恶劣环境下使用非常容易损坏,无论磁条,还是芯片只要一个损坏整张卡都要更换,浪费大 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 采用 学校和银行分别发行校园卡和银行卡 的两卡物理分离方案,把 “ 校园卡 ” 的管理功能和消费功能清晰地分开,充分实现系统目标 :  在校园内的管理功能和小额消费通过卡片上非接触 IC 卡的存储功能和 “ 电子钱 包 ” 功能实现; “ 电子钱包 ” 及其对应帐户由 校园卡系统财务 结算中心管理。  在社会上的消费功能、存 /提款则通过银行卡在银行已建设成熟的消费点( POS)网络、 ATM 网络和银行储蓄网络实现。  校园卡系 统由放置在校园卡数据 中心的 金融转账 服务器 通过DDN或FR专线与银行直接连接,实现 校园 卡结算中心与银行之间的转帐、结算、对帐和帐务查询处理。  通过放置在学校和银行网点的 “ 圈存机 ” 和其他自助银行设备实现校园卡中电子钱包资金与银行帐户之间的电子转帐(圈存和圈提)、挂失和查询功能 ,以及校园卡电子钱包之间的转帐。  对校园消费和经费收费等“金融支付”功能,系统提供:“电子钱包”小额无密码支付、“电子钱包”大额密码支付和银行卡自动转账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为满足校园应用的特点,系统提供对“电子钱包”实时挂失的支持。  “ 电子 钱包 ” 的消费交易 , 采用 “ 实时结算 、日终 对帐 ” 的处理方式,这样 加快了结算速度,又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 电子钱包 ” 消费是在一个封闭环境(校园内)进行的小额消费,对安全性相对要求较低。 但需要通过日终的对帐、轧帐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建设成本。  对于较大额收费,比如学费、选课费等, 提供网络和自助服务设备自助缴费方式,从 银行帐户直接 转账 划转,在校园卡系统中记录明细,修改相应缴费状态 ,并能与学费管理、教务管理等第三方管理软件实时联动完成管理控制功能。  为便于系统的运用和管理,以及与学 校其他系统的协调,校园卡系统建设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通过身份认证服务器完成 新校区 所有系统的身份识别, 并通过统一数据管理系统 与人事、学工和教学等等系统共享基础数据和认证手段, 实现统一用户及业务管理,“单点登录( Single sign on)”, 使校园卡系统真正成为数字化 校园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 统一校园卡系统接口 和数据交换规范 , 提供了标准接口和标准报文两种接口方式, 便于各种查询平台和 应用系统 的接入, 数据交换规范使校园卡数据中心成为数据和信息交换中心, 便于 通过统一数据管理系统 与其他系统交换 、 查询数据 信息。 由于 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对于校园卡系统各个学校的管理模式差异较大,根据学校初 步规划:校园卡数据中心放置在信息中心机房,便于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方便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维护;卡管理中心可能设置在方便学生的地方,比如食堂等等。 为适应这种分散管理、协调工作的模式,系统的总体结构必须先进、灵活,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系统部署,使相关部门能够以系统和卡为线索协调工作。 为达到这个目的, 我 公司校园卡系统基于 J2EE 技术体系,完全模块、组件化开发、采用B/S三层结构,无客户端,浏览器管理。 同时充分扩展校园卡网站功能, 可实现与 数字 化校园的统一门户、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 等系统的无缝衔接 ,使系统可以随着学校的管理模式变化进行功能和权限控制,全面适应独立、分散和协同的校园卡管理模式。 系统技术体系 为满足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使用 J2EE、 JavaScript、 Html、 Xml、 Webservice、 Css、LDAP、 SQL92标准等技术,采用目前流行的 B/S三层体系结构,一切符合 Inter/Intra技术标准,以方便用户升级、移植。 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支持,可以支持 MySql、 Oracle、 DB MS SQLServer 等多种数据库,并能够支持包括 JSP、 ASP、PHP在内的多种 web 开发语言。 由于完全采用平台无关的开发技术,所以系统可以运行于 Windows、 Unix、 Linux 等多种操作系统,给用户的选择带来更大的自由度。 基于 B/S模式构建 Inter 应用 采用 Browser/Server 的结构模式,使用户的应用完全集中在浏览器端,只要网络连通,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应用系统,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更减少了大量的系统维护工作 ,特别适合“校园一卡通系统”这样大范围、跨校区 信息化应用的操作、管理和维护。 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三层体系结构是针对于以往的主机 /终端模式或者服务器 /客户机模式区别而成的,具体包括:前端用户界面、中端应用服务和后端数据库服务。 校园卡管理平台及应用系统完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进行构建,用户显示层全部采用浏览器方式;中间业务层采用标准化、完全开放的 J2EE 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应用结构上的 统一,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高可用的应用系统;后端数据支持层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查询等操作,多台服务器同时读写并保证数据一致性。 采用 J2EE技术规范 J2EE 标准由 Sun 公司制定和发布,并得到 IBM , BEA Systems, Oracle 等大型厂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符合 J2EE 规范的 Java 应用服务器和其它 Java 产品,可以说 J2EE 已经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J2EE 是一种利用 Java 2 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其核心是 Java 平台, J2EE 不仅巩固了标准版中的许多优点,例如“编写一次、随处运行”的特性,方便存取数据库的 JDBC API、 CORBA 技术以及能够在 Inter应用中保护数据的安全 模式等等,同时还提供了对 EJB, Java Servlet、 Jsp 以及 xml 技术的全面支持,其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能够使开发者大幅缩短开发时间的体系结构。 J2EE 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无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需求,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 J2EE 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费用和复杂性,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系统集成的强有力支持,完全支持良好的向导支持打包和部署应用,增强了安全机制、提高了系统性能,保证系统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跨平台支持。 因此特别适合校园卡系统及未来数字化校园的整体 开发。 校园卡系统应用软件平台的采用 J2EE 技术规范,采用 java、 xml 等技术进行开发,保证系统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跨平台支持。 采用大型数据库 Oracle 存储系统数据 Oracle 数据库以其高性能、海量存储和数据安全性著称,校园卡系统基础平台采用Oracle 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解决的数据存储、数据安全的后顾之忧。 采用 LDAP目录服务存储用户信息,实现单点登录 校园卡系统将用户信息集中存放在 LDAP 目录服务中,为校园信息门户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 (SSO)奠定了基础,用户登录系统后就可以访问所有授权应用系统和资源。 总体结构 要 构建统一的 数字化校园基础应用和 校园卡系统平台首先需要安全、可靠,满足学校现在和未来多年应用需要的数据存储处理中心。 考虑到 学校 的实际 规模和大学城规划 ,必须选用 小型机和 大型数据库系统才能满足需要,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吞吐量,建议采用先进的磁盘阵列作为数据库存储。 因为校园卡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为实现长期、稳定的运行,必须采用双机集群热备份系统,即通过先进的集群软件将两台中心主机连接起来,正常情况下由主机负责业务处理,当主机出现故障时,集 群软件能够检测到故障,自动启动备份机接管主机的业务处理,保证所有交易处理不间断进行。 本系统 作为 校园卡业务处理 系统, 为与 未来 数字化校园基础应用平台统一,建议 未来与学校数字化校园 数据中心 共享主机, 既节省大量硬件投资费用,有便于管理, 实现统一基础数据、统一 接入和身份认证。 为了便于系统扩展, 校园卡 系统 采用流行的三层处理结构,即将数据库、业务处理分隔开,业务处理的变化不会影响数据的安全,既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又便于业务处理的扩展。 在系统总体结构中,我们将所有业务逻辑处理交由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处理,主要包括:负责 平 台管理和 交易处理的综合业务 服务器 、负责银行业务处理的金融服务器、负责外围系统 、 设备接入 和管理 的接入服务器 以及提供 网上 管理和 服务的 WWW 服务器等 ,这些应用服务器可根据需要共用一台机器,也可分开部署。 为了管理消费终端等面向客户的 可 脱机运行设备, 实现各个子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联机运行的灵活模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并与 学校 第三方系统有机衔接,系统还要提供相应的前置 或代理 系统来管理相关 脱 机运行设备和实现数据的本地 缓存 ,便于系统管理、运行和数据核对。 校园卡系统中直接面对客户和管理人员的是管理工作站、圈存机、 自助服务终端、消费机等设备。 总体上,整个系统的结构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系统 网络分为 三级平台结构: 银行作为一级平台。 校园卡管理中心作为二级平台。 校园卡系统专网和整个校园网络作为三级平台 一级平台为银行网络系统,通过 DDN 与校园卡数据中心实时连结,可用普通电话拨号作为线路备份,实现用户的实时圈存、银行卡挂失、每日业务结算等功能。 二级平台是“校园卡”数据中心系统专用局域网,是系统中心数据库、中心服务器和各种应用服务器所在地,通过防火墙同三级平台相联,提供各种业务处理。 三级平台利用整个校园网和校 园卡系统专网作为系统的骨干通讯平台,主要实现校园卡在学校内的各种业务处理,为保证主要系统的稳定、可靠,系统中食堂消费、澡堂、图书馆等系统和设备可通过专网直接连接数据中心。 查询、圈存、自助服务及其它应用系统 (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由于分布的广泛、分散和应用的要求(如应安装在学生集中的地方),完全采用专网是不现实的,因此这些系统和设备由校园网络通过防火墙与数据中心连接,既保证了校园卡系统在校园广泛应用的方便性,又避免了完全开放的校园网络给校园卡系统带来的安全问题。 整个校园卡系统运行在现有的校园网络 和校园卡专网 上 ,充分利用覆盖整个 新 校 区 的现有网络构建完善的校园卡使用环境。 为方便系统维护和中心机房管理, 校园卡系统 数据中心设置在新校区信息中心,利用信息中心机房良好的运行环境,方便技术人员维护中心设备和系统。 为方便学生,卡管理中心可设立在食堂等学生集中的地方。 分布在学校各处的校园卡应用系统和外围应用系统均通过各自的前置主机与接入服务器对接,校园卡应用系统,包括消费、门禁、水控等等,其前置 主机与终端 设备 之间 可 采用 RS48 CAN 或TCP/IP 连接,为保证 校园卡 系统 “ 不停机 ” 工作 ,日间终端 设备可 采用 联机或 脱机方式,子系统 主机可通过 实时、 定时或人工方式,随时连接终端机,完成数据采集、参数下载、黑名单更新和状态监控等。 面向数字化校园的平台设计思路 传统校园卡系统平台主要包含“一卡通”业务的核心处理功能,将核心业务处理功能作为共用模块独立出来构建校园卡业务平台,保证核心系统的稳定性,为“一卡通”应用的不断扩展提供极大方便。 而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应用平台是各个应用管理子系统( N个应用模块)的总平台。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它是统领、涵盖数字化校园工程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于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校园卡系统就是将“一卡通”系统核心业务平台 按照数字化校园基础应用平台的理念进行一体化设计,直接将“一卡通”核心处理功能作为一部分融合到基础应用平台中,统一作为数字化校园 N个应用子系统和校园卡系统 N个子系统模块的基础服务功能和处理机制,避免平台系统的功能冗余和不一致,使系统的总体结构更加合理,管理、维护更加方便。 本项目明确提出了面向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卡通需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 1+N+1”,要求基础应用平台必须是开放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集成、随时添加或外挂其它应用模块或第三方产品。 基础应用平台提供的就是对各个用户、各个应用系统等的管理与 控制。 N个应用模块对应的数据库必须能够共享、智能分类与汇总,实现逻辑上的互导与交融。 例如:相同的共用字段,要确保数据的唯一性与一致性。 因此,禁止在多个子系统的数据库中单独创建、重复创建。 基础应用平台要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