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念阶段管理案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比晚建好。 思考题: 1. 1. 三峡工程项目 的可行性如何。 2. 2. 三峡工程有哪些风险。 案例三 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 英吉利海峡隧道( The Channel Tunnel)又称欧洲隧道 (Eurotunnel),由三条长 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 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 3※ 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 米,开挖洞径为 — ;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 ,开挖洞径为 —。 从 1986 年 2 月 12 日英法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 Treaty of Canterbury)到 1994 年 5 月 7 日正式通车,历时八年多,耗资约 100 亿英磅 (约 150 亿美元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资本建造的成功工程项目。 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 人们称誉这项工程,一梦 200 年海峡变通途。 下面简单分析案例成功的经验: 一、项目需求 —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要求 在英法两国之间穿过海峡建立固定通道的想法,可以追溯到 19 实际初的拿破仑一世时代。 今天欧洲隧道竣工,尽管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然而 200 年来对是否建造英吉 利海峡隧道的决策始终不是取决于科技方面,而是取决于围绕这个计划的政治环境。 长期以来英国方面反对建设海底隧道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军事上的风险,他们希望利用海峡作为抵御来自欧洲大陆军事入侵的天然屏障。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上述顾虑逐渐消退。 后来,英国假如了欧洲共同体,预期会有一个同意的欧洲市场,因而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建立更为方便、快捷的通道成了显而易见的需要。 在 1972— 1992 年的 20 年间,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客、货运交通量实际上增长了一倍。 1992 年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的 60%。 20 实际 70 年 代以来,建设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决策主要受到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1987 年 12 月隧道工程得以破土动工,是由于当时英、法两国政府对欧洲一体化都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支持把 1975 年曾被工党政府下令停止的隧道工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法国总统密特朗则把这项工程视为“国家强大的象征”。 这次欧洲隧道得以竣工建成,两国首脑的推动,排除各种障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就在欧洲隧道举行正式通车仪式的前一年 (1993 年秋 ),包括英法在内的欧洲共同体十二国签订了马斯切克条约,并将欧洲共同体改名为欧洲联盟 ( European Union)。 从欧盟有关国家政府的观点来看,还有两个因素与隧道建设有关:一是运输政策,即通过建设高速铁路网,以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这将大大扩展海峡隧道的影响范围和增加它的长期效益。 二是地区政策,英法两国希望通过隧道带动海峡两岸地区的繁荣。 现在隧道连接地区( Transmanch Region)已成为一个专门名称,包括英国的 kent 和法国的NordPasde Calais 地区;后来把比利时的一些地区也包括进来,称作欧洲专区 (Euroregion)。 通过地区性的合作,一个称作 TDP(Tranfrontier Development Program)的金融发展计划已经起动。 这些“从政治角度显然有重大意义,对欧盟的发展,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和国际经济、文化合作交流,都会有重大促进。 ”但近期还不大可能对经济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近 20 年来欧洲隧道项目大演变既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产物,又是它的一个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几乎是平行发展的。 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考虑台湾隧道问题时必须要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项目“构思”是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 项目构思是指从提出项目设想到论证 、立项和组建主办机构的过程。 欧洲隧道经历和面临的危机,其原因可追溯到它的构思期。 项目在论证阶段曾聘请多方面的独立咨询的交通专家进行预测。 普遍认为 1992 年之后的 15- 20 年内跨海峡的交通需求可能会翻一五番。 1991 年英、法、比(利时)之间的跨海峡旅客市场已达到 3130 万人次(包括飞机、水路和火车轮渡)。 预测 2020 年会达到 5830万人次,其中 3930 万人次将通过隧道旅行。 但实际情况表明当初对效益的预测偏于乐观。 欧洲隧道在组织结构上有明显缺陷。 参加过隧道建设的人也认为:如果现在开始干的话,不能让发起人(英 法隧道集团 CTG 一 FM)又作为建设方,允许自己的合作伙伴(指总承包商 TML 和牵头银行)与他们自己(指欧洲隧道公司)签订合同。 隧道公司财务主任说:“财务上最致命的教训是必须有一个强硬的、独立的业主,来对建设和贷款问题进行谈判。 ” 承包商 TML 是一个庞大的集团,一家总包,削弱投标的竞争性,也是导致造价高的一个因素。 捕捉立项时机是项目构思的核心内容。 欧洲隧道立项再过去至少被放弃或中断了 26次,这次是不是最佳的时机呢。 有人说:“如果 20 世纪 70 年代隧道工程不中断,造价不会像现在那样高,财务上的团难会小得多。 这种说 法有待推敲。 不过欧洲隧道几起几伏的演变至少说明重要项目的论证不能只进行一次;昨天不可行的,今天也许变成可行,错过机遇,明天又可能成为不可行;这需要保持一个小组,进行长期的可行性预测和跟踪,捕捉立项的最佳时机。 尽管欧洲隧道在构思期带来某些先天不足,目前项目业主又负债累累,但它的银行财团负责人摩登仍宣称“这个赌注的结果要看 20 世纪末欧洲隧道的所有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他认为能够在 21 世纪初度过平衡点( Break Even Point) ,开始盈利。 对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做全面评价,目前还为时过早。 回顾一下世界上以 往一些大型土木工程的建造历史,也许不无好处。 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的实际费用都超过预算 50 倍以上。 再近一点,连接日本本土和北部岛屿北海道的 Seikan 单洞铁路隧道 24 年才建成,比原计划整整超过了 14 年。 相比之下欧洲隧道的命运就算不错的了。 无论如何这些伟大的工程都在地球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项目冲突管理 —— 以台作和协调克服分歧和对抗。 隧道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工程技术问题相对来说解决得比较顺利,主要教训来自组织机构、合同和财务方面”。 该项目涉及众多的“干系人”( Stake Holders)和“当事人”( Parties),包括荚法两国和当地政府的有关部 f 门,欧、美、日本等 220 家贷款银行, 70多万个股东,许多建筑公司和供货厂商,管理的复杂性给合作和协调带来了困难。 合同是合作的基础。 掘进工程采用的目标费用合同( Target CostContract)是比较合理的,因而掘进工程基本上按计划完成。 隧道列车的采购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Cost Plus Fee Contract),由于无激励因素带来较多延误和超支。 固定设备工程采用总价合同( Lump Sum Contract)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由于欧洲隧道是以设计、 施工总包方式和快速推进( Fast-Track)方法建设的,在签订合同时还没有详细的设计,这就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潜伏了分歧、争议和索赔。 因而,总价合同决不意味着固定价。 合同各方的对抗曾经引起欧洲隧道的多次危机。 例如, 1989 年总承包商( TML)的费用增加,导致了 1990 年初业主(欧洲隧道公司)的资金告罄。 于是银行财团、业主和承包商各方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几乎到了项目吹台的边缘,经过艰难的谈判,各方才接受了一个折衷办法,英法两国以政府机构名义参与贷款来代替政府的直接支持,从而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 如果中国要想建造 台湾海峡隧道,也必然会面临海峡两岸、国内、国际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 认真研究,签好协议,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是至关重要的。 四、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风险 欧洲隧道被西方传媒和学术著称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因为它总长居世界之冠,投入资金巨大,工程量宏大,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 它在技术上的方针是要求可靠、先进。 可靠与先进之间不总是统一的,所以它没有为隧道工程进行专门的创新设计,而是采取经过试验的成熟技术,在各个部分精心选取欧美不同国家的标准设计,以确保其高质量和可靠性。 将 成熟的先进技术在复杂的工程中成功地加以综合应用。 这样大大降低了工程风险。 五、项目建设中较突出的工程技术成就 在欧洲隧道的建设中比较突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举例如下: 1. 1. 充分的地质工作和正确的判断 地质钻探工作从 1958 年做到 1987 年,重要的钻孔达 94 个。 浅层勘探在海底以下 150米之内,考虑隧道不止的范围;深层勘探在海底以下 800 米之内,主要为评价地震风险提供数据。 2. 2. 精心、合理的安全设计 海底隧道的规划设计把施工和运行安全放在极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不采用一条大跨度双线铁路共同隧道,是为了减小海底 施工的风险和提高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在两条单线铁路洞之间是后勤服务洞,每间距 375 米设置直径为 米的横向通道与两个主洞连接,连接处有防火撤离门。 后勤服务洞用来在隧道全长范围内提供正常维护和紧急撤离的通道,向主洞提供新鲜空气的通道,并保持其气压始终高于主洞 ,使主洞中的烟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入后勤服务洞。 此外,隧道的运输、供电、照明、供水、冷却、排水、通风、通讯、防火等系统都充分考虑了紧急备用的要求。 隧道沿线每 250 米设一个 2 米直径的卸压管,从后勤服务洞的顶上跨过 ,把两个铁路主洞连接起来,使其有较好的空气动力效应,并避免在管中产生气流冲击。 铁道路轨采用的“松那飞”( Stoneville)的系统,一系列连续焊接的铁轨下面设弹性减振装置,使车辆在轨道上行驶非常平稳。 该系统的部件要经过多种性能测试,包括经历 1000 万次荷载周期的疲劳试验,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该隧道还采用一种由铁路控制中心操纵的“司机台信号系统”引( Cab Signal)。 这种信号不是在机车外面或轨道旁边,而是显示在司机台的屏幕上。 一旦司机对信号没有做出反应,自动列车保护装置就会使列车减速,直到停止, 保证列车安全行驶。 长隧洞掘进时的通风往往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欧洲隧道对空气循环的途径和风机的布置都作了详细的规划和研究。 不仅设互通风管,而且也利用隧洞本身作为通风通道,使开挖面的风量达到 立方米 /秒,符合社会保障与安全组织和地下工程协会规定的通风标准。 隧道施工的主要设备是隧道掘进机( Tunnel Borifig Machines),具有不同的型号、尺寸和性能,出自欧洲、北美和日本的不同厂家。 它们从英国海岸的莎士比亚崖和法国海岸的桑洁滩两个掘进基地开始,分别沿三条隧洞的两个方 向开挖,共有 12 个开挖面,其中 6 个面向陆地方向掘进,另 6 个面向海峡方向掘进。 开敞式掘进机适用于透水性较小的地层;封闭式掘进机适用于进水性较强的地层,其掘进头能承受 11 巴( 1 巴 = 标准大气压)的静水压力。 最大的一台掘进机直径 ,全长约 250m,重达 1200T(合同运行寿命 2 万小时),价值超过 1000 万英镑。 它能完成掘进、钢筋砼衬砌块的安装、罐装以及施工轨道敷设等一连串工序,实际就像一条自动化作业线。 最高掘进纪录为 428m/周,英国一边的6 台掘进机平均掘进速度为 150m/周。 整个掘进工作按 计划完成,只用了三年半时间。 由于欧洲隧道工程没延误一天工期,仅贷款利息就要支付约 200 万英镑,因而施工速度至关重要。 当工期对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而掘进工作面又受限制的情况下,采用隧道掘进机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思考题: 1. 1. 工程初期遇见到哪些风险,这些风险是怎样处理的。 2. 2. 你认为随着项目的迚行还会有些什么风险产生。 案例四 日照电厂项目融资 日照电厂项目在中国近十余年利用外资的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从海外获得了无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担保的 3. 5 亿美元贷款。 它的融资活动是一个成功的项目融资。 一、艰苦的谈判 在山东日照建起一座大型发电厂,可以缓解山东建设紧缺的用电问题。 1993 年 3 月,国家计委以内资项目批准了日照项目建议书并正式立项。 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 2179。 35万千瓦,预计投资额在 9 亿元人民币左右。 为了扩大筹资渠道,山东省想到了走中外合作道路。 同年秋天,山东省电力公司代表中方,与以色列大财团 UDI 公司签署了《中外合作经营山东日照发电有限公司协议书》。 按照大型基建项目资金安排的惯例,项目合作经营公司需要将该项目所需资金的 25%左右作为公司股本金。 其余资金则需 在国内外进行贷款。 日照电厂走中外合作的道路,眼光看准国际资本市场, UDI 的任务之一便是为合作公司在境外筹集贷款。 1994 年 7 月, UDI 确定了以德国和西班牙银行的出口信贷为主,采用项目融资的办法解决境外投资。 中国总理访德期间签署了设备供应和提供出口信贷的意向书。 获得出口信贷,意味着项目将购买德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发电设备;而采用项目融资,意味着复杂的合同设计安排和艰苦的利率谈判。 为了增加贷款银行的信心, UDI 还建议著名设备供应商西门子公司加入到合作公司中来;为了使融资更加顺利地进行,合作公司中方又邀请熟悉国 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担任了中方财务顾问。 设备考察、合同安排和利率谈判反反复复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