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某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大力实施“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锐意进取,通过实施扶贫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世行项目、长防长治等项目,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 2**8 年,全县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财政总 收入 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 **4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11 年拟定开发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开发区为 XXXX 县 XXXX镇 XXXX 村一个行政村。 全镇辖区总面积 1*8 平方公里,已形成的镇区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 有 12 个行政村, 98 个村民小组,有 8 5362 户, 2**77 人,其中,城镇人口 2948 人。 有耕地面积 1248*亩,其中:水田 **3 亩,人均耕地 *.71 亩。 项目区距县城 1*公里,镇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南北走向,玉带河由西向东流经全镇,最低海拔 52*米 ,最高海拔 15**米。 沿河两岸多为串珠式谷坝,境内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 ,无霜期247 天,年降水量 1**。 京昆高速公路纵贯东西,镇内交通便利。 林特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45%,有林地 亩。 经济林 万亩,经济树种有 杜仲、银杏、厚朴、油桐 等,林特产品有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食用菌及天麻、杜仲、黄莲等中药材。 项目区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电力设施较为完善,具有一定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中药材、烟叶、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食用菌、干果两大骨干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民的经济收入较稳定 ,实施开发建设群众基础、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2*1*年项目区粮食总产 *万公斤,亩产粮食达 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6 元。 其中项目建设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XXXX 村达到 *42 元。 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必要性 实施小流域治理是西部大开发项目战略目标和任务,也是改善 *江汉水源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需要。 XXXX 县境属长江流域,有 *江、 *江两大水系,分属 *江的 9 上游和 *江水源的源头,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区,其中 *江汇入长江, *江直接进入国家南 水北调 中 线工程 —— 丹江口水库。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将有效地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性好的条件,对有效保持 长江流域水源区长效生态环境, 促进水源涵养,水质改善,控制水土流失,确保长效生态环境,推进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小流域治理是强化农业基础,综合开发利用土资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XXXX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中低产田较多,土层薄,地力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养分失调,由于受长期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常规粮油生产效益不高,现金收入低,缺乏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加之,我县为国定贫困县,财力单薄,长期以来,大规模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少,以致于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低,迫切需要在全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土地治理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 通过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综合开发,全面改善农业基本 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0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实施小流域治理是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根本性转轨的需要。 我县的农业仍然是以粮油种植为主的传统低效农业,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极低。 通过项目建设,普及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信息流通,使农民群众能够受到入世后“大农业”、“大市场”的考验,促进农业由传统型、粗放型、低效型向现代、集约、高效型方向转变,加快全县农业新技术应用的进程,推动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实施小流域治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通过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既可以集中连片的治理小流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又有利于加快我县县域茶叶、生猪、干果和养殖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自然资源条件好,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条件优越。 11 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腐熟成熟度高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越条件。 是食用菌、干果林的适生区,林特产香菇、木耳、核桃、板栗等初具规模,已成为项目区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 矿产资源丰富,电力设施基本完善,交通网络较发达,基本农田连片集中于中低山区域,灌溉设施基本完备,农作物一年两熟,退耕地、荒坡面积较广,可开发潜力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可增强农业保灌增收能力,促进经济林、水保林更加发达。 在有效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长江水源地水源涵养,改善水质,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项目区经济基础较好, 干群实施开发积极性高。 项目区曾实施了长江水保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开发建设工程,是我县农业和经果林及矿产较发达地区, 95%以上的农户生产生活自给有余,经济收入有来源,农村劳动力充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自筹资金,群众投工投劳有保证,开发建设的群众基础良好,尤其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新农村建设重要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提出,干部、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项目区乡村干部多次到县综开办争取开发建设。 项目的前期规划 ,乡村干部大力支持和协助,为农综办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项目区群众积极支持政府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某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某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 完成管道部分设计。 工艺流程的设计 本设计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油 气集输 工程 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2 从井口出来,到第一个节流阀作为 第一部分;从第一个节流阀到第二个节流阀作为第二部分;第二个节流阀后为第三部分。
47A并联,近期三用一备,远期再增加一台 2270 两台 % 84% 2950 三台 % 85% 3835 三台 % 83% 第二方案选用800S76并联,三用一备,远期再增加一台 2270 两台 % 83% 2950 两台 85% 83% 3835 三台 % 84% 第三方案选用600S47并联,四用一备,远期再增加一台泵 2270 三台 % 83% 2950 三台 % 73% 3835 四台
城市。 2、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六库现状总人口 31988 人,近期 2020 年 万人,中期 2020 年 万人,远期 2020 年 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建设总用地 389 公顷,人均 平米,远期 669公顷,人均 平方米。 供电工程规划 1、 电源: 根据总体规划,规划区内供电电源由江东变电站 (电压等级35kV/10kV)提供。 2、 10kV 网络规划: 规划区作为全县政治、经济
权、结算和分拨等环节)、收货费用(涉及卸货、检查和测试等环节)、监督费用、 西华大学毕业论文 10 设备的使用费用以及跟进所产生的费用等。 而且,由于 A公司以“质量是公司的灵魂”为经营理念,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可 想而知,在公司库存流程中有检查、监督、质量控制等作业,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二)库存持有成本 指在存货中持有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产生的成本。 A公司库存持有成本中具体包含以下几项
.................................................................................... 35 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指标分配 ................................................... 35 接收天线部分 ..................................
√ √ 合成及氨储存 √ √ 尿素 √ 危险因素辨识与分布 合成氨 从 某化肥厂 生产工艺和主要生产工序所使用的原、辅料和最终产品进行识别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其火灾爆炸、电气伤害、中毒、机械伤害、高温烫伤、高处坠落、辐射、车辆伤害等是本装置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有毒、粉尘、噪声、高(低) 温为主要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 : 火灾爆炸 合成氨整个系统始终存在 H CO、 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