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债务重组问题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面临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没有竞争力,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同时,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又极低,除把实现的利润大部分上缴国家外,还要用于改善职工生活及福利,可用于生产经营和投资的资金有限。 所以,当企业需要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时,财政拿不出钱来,短期内企业又不可能积累起巨额资金,只好向银行贷款。 近几年, 国有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进行扩大再生产,多数企业也都列入高负债经 营行列。 另外由于职工工资的刚性增长,只升不降,企业留利用于生产积累和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致使人多数企业无力补充资本金。 同时又由于资本市场发育缓慢,多数企业不能通过直接融资的手段注入资本金,造成企业资本金的补充无力,债务也就随之扩大化了。 ( 3) 资本和债务 界限 不清,债务偿还机制不健全 在 我国的传统体制下,主要借款方是国有企业,主要放款银行也是国有 企业,二者的终极所有权都属于 国家。 所以借贷双方很容易被误解为同一所有者所属的两个不同核算单位之间的资金拆借。 国有 企业所需资金基本上靠银行贷款,由于企业的产权主体是国家 ,靠贷款而实现的资产升值自然属于国家, 但由于借贷的本质是所有 者负债,所以债务实质上也是国家的,最终风险也是 国家的,这就导致企业能受盈而不负亏,只有借款的积极性,而 无偿债的积极性。 对银行来说,自身的所有者是国家,放款对象又是国有企业,即使放款不能收回,资产也未向其他所有者流失,这样,债务和所有者的投资被混为一谈,从而出现“有钱用完,无钱借款,还贷下届”的现象,常常在借款时就没打算还贷,企业偿债的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造成企业的债务有增无减。 目前来看,银企双方的自负盈亏机制和经营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真 正 建立起 来。 不仅使国有企业的负债过高难以缓解,而且盲目借债的严重后果也没有人真正去承担,最后只能落在国家头上。 ( 4) 政府干预过多,政企行为不分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逐步有了经营自主权和一定的投资权,市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受到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 在现实的贷款发放中,项目由政府审批,贷款由政府协调。 在这种隋况下.企业借款,银行收贷,只能向政府负责,其结果是债务只借不还,风险无人负责。 此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的加快,一些跟不上改革步伐的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弊病,或亏损,或 濒临倒闭面临破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或其他条件的制约,政府常常利用行政手段指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实行政策“输血”,这些贷款主要用于支付工人工资,进入消费领域.而形成的债务从发生之日起就不能偿还。 而且,政府现在明的或暗的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自主权还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 当前,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企分开不彻底,企业上缴地方和部门的各种基金、收费、集资、捐赠以及各种检查摊派的费用已远远超过企业的正常支出,从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企业资本金减少,负债额的增加,进而企业缺乏活力。 ( 5) 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负 债日益增多 在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跟不上市场的变化,“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能适应日益 加剧 的市场竞争,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进一步加大了资本金的占用:一是市场意识薄弱,信息渠道闭塞,致使决策失误、适应市场能力差,从而产品产不对销,质量低劣.成本高而技术水平低,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二是企业领导者管理甲低,存在明显的浪费和损公肥私现象;三是企业之间拖欠货款现象普遍,导致企业 支付能力减弱;四是企业待处理的明亏、潜亏和挂账损失不 断加大:五是企业财务费用和 管理费用 加大,管理成本上升。 ( 6) 企业 过多地 承担了社会职能 “ 企业办 办社会”的现象突出,企业不仅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职工医院、子弟学校、 职工住房及有关厂 区、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和管理运行 ,而且由于 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费用长期由企业包下来,随着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的日益增多,职工养老和医疗费用呈大幅上升趋势,企业只好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来支付职工的 社会保障费用。 正因如此 ,企业的管理成本日益加大,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渐渐丧失资 金的积累能力,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 运转,不得不靠负债度日,这就与其它所有制经济处 于 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 导致的严重危害 ( 1)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使其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 国有企业负债比率过高。 从国有工业来看,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 80%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银行贷款,仅利息支出就已经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再有由于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不高,成本却逐年加大,企业的利润率低于当时银行贷款利率,仅还本付息一项就足以使企业丧失市场竞争能力,陷入财务困境,从而面临着无法维持的局面。 企业的过度负债使企业没有资金去搞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培养技术人员等有利于企业更新发展的措施和途径,而停留在计划经济下拥有的技术结构、 知识结构和资金结构,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也使经营管理者信心不足,后顾之忧严重,且面对市场的无睛竞争缺乏对策,从而经营活动不能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 2)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首先,企业的过度负债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上缴税利的能力直接决定国家财力。 由于国有企业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企业的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应得的利润和税收收入也就因此减少,进而国家财力明显不足。 其次,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影响国有银行经营。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过度依赖国有银行贷款维持企业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势必导致国有银行过度放贷,资金周转速度放慢,国有企业形成的一些难以偿还的债务,使银行大量贷款本息不能按期偿还,银行的收益急剧下降,贷款信用机制受到严重损伤。 在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同时,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也不利于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 再者,从我国目前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储蓄的主体主要是城乡居民,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 58968亿元,国有银行把 80%的资金贷给企业。 对于国有银行来讲,一方面必须向居民支付存款到期本金及利息.另一方面又得承 受着国有企业所带来的大量不良资产。 长此以往,国有银行的兑付能力必然会逐年下降,到了最后必然酿成信用危机,形成“挤兑”风潮,更何谈建立市场经济下的金融体制呢 ? 再次,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影响国民经济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导致企业的收益几乎全部用于还贷,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 在缺乏其他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企业要么拖欠相关企业的货款,要么继续寻找银行的贷款,以新贷换旧贷。 而国有银行将贷款投入到国有企业中,由于企 业缺少约束机制,拿到贷款之后一方面继续生产积压产品,另一方面用于扩大消费基金转化为居民储蓄,有些企业甚至将高成本资金转贷出去投入到房地产、证券市场进行高风险的投资。 对于国有银行来讲,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通过吸收储蓄,承受着必须偿还的本利责任;另一方面为保住国有企业,继续将高成本的资金投入到低效或无效运转的国有企业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处于一种长期扭曲的状态。 长此下去.不仅会拖垮企业,拖垮银行,最终会拖垮整个国民经济,为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注下了巨大的隐患。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影响国家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较低的通货膨胀,且有较高的经济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紧缩银根,那么,势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导致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这样,致使国家不得不放松银根,结果,银行的不良债权又急剧扩大,必然以增发货币来维持金融体系的运转,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为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恰恰是以牺牲国有企业为代价从而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的治理,但在企业负债过高,处于经营困难的同时,国家又将高成本资金投入到低效运转的国有企业之 中。 ( 3)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阻碍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对国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切实解决传统体制留下来的历史包袱,使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经过改组后,有能力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影响着公司制改革。 我党指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在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传统体制和体制转轨时期留下来的历史性 包袱,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如何解决大量的不良债务问题。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 解决传统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真正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然而,在企业改组中,一旦所有者的产权代表确定以后,无论是国有资本代表,还是非国有资本代表,为维护其自身长远的利益,就不会以牺牲企业收益为代价去承担企业遗留下来的债务。 因此,如果不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那么只能使公司制改组流于形式,导致国有资本继续萎缩,小良债务继续增加:或者在改组过程中将大量不良债务甩给银行,造成银行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导致全 面的信用危机。 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影响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造。 要扣转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局面.必须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步伐。 国有银行商业化的目标是真正自主经营并承担风险,按盈利性、安仝性、流动性原则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管理体制。 但由于国有企业的过 度负债导致国有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而且随着利息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因而不对旧的不良资产进行清理,就很难建立起一个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就很难完成对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 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制约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步伐。 由于历史的原因, 国有经济几乎履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增长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闲置和浪费,而且国有企业重复建设多,占用资金周期长。 因此,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必要对国有经济进行调整。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现实障碍,即负债,冗员和社会职能三大包袱,这些问题不得到切实解决,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就无法真正实施,也就会拖住行业调整和改组的步伐,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 的方式及其选择 债务重组方式及其利弊 我国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四种 , 即转让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修改负债条件以及前三种方式的组合形式。 ( 1) 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 在这种方式中 , 资产是指作为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 , 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债务人常用于偿债的资产包括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对其他企业的投资。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彻底了清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 避免了债务人的破产 ,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债权人的要求。 其缺点是变相的偿债 , 必然会造成债务人有效资产的减少 , 不利于生产经营的进行 ; 对债权人来讲 , 这些非现金资产难以变现 , 同样无益于 生产经营。 因此 , 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非现金资产的变现能力。 ( 2) 发行权益性证券偿还全部或。浅析国有企业债务重组问题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是运输合同的一部分。 因此,承运人如有意以提单所载条款、条件或约定,作为运输合同的内容,并无不可。 当然,就合同本质言,如未经托运人同意,其增订或变更部分,当不能生效。 [5] 该论文所讨论的不知条款,是由承运人以批注或者打印的形式出现在提单的正面,其位置和对货物基本情况的描述同栏,托运人本身必须就货物的申报对承运人负责,他有机会审查提单上的所有条款,而他并没有对‘不知条款’提出异议
的开设形式 高校数量 单独设置理论课 5 报告讲座 7 调查的地方普通高校中,军事理论课单独开设的有 5 所,其余的全部是在军训期间以报告的形式来开设。 2. 2. 4 军事理论教员的结构 南京市 12 所地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 13 人中,学历硕士及以上的有 2 人,占总数的 16%;本科有 8 人,占总数的 61%;专科及以下的有 3 人,占总数的 23%。 军事教师的年龄 30
物排放量占到全国工业的 1/6。 近年来环保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只是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能达到机械制造业生产的逐步清洁化、绿色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若能达到发达国家的 50%— 60%左右的水平就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水平。 设计方面 工业发达 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CAD/ 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我国采用 CAD/
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以便农村居民老年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老农保”实施阶段政府不直接承担财政支持,国家只是作为外部因素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引导,从实施结果来看未能很好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见效不明显。 但是当今“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部分由政府直接财政补贴来承担,直接性的补助给农村老年人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 2020年, 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一年的养老金是 360元,从 2020年起他们的养老金提高到了
的广泛应用,你所知道的信息,别人也都能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只有速度致胜才能占领市场。 谁能最快满足用户需求谁 就赢得了市场。 所以把创新的基因渗入到每个员工当中去,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表面文章上,而是通过市场的途径来实践。 每人每时每刻都与市场结合在一起,离开市场就没有生存的余地。 国外的企业文化概念,前提是企业中每个人是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可能在中国许多人很难接受
则 0)4(5)22( 222 Tyyyy , 整理得 ,16888165 22 yyT 当且仅当 42y 时 ,得 ,516min T 即 ),( yxF 的最小值是516. 在二次曲线中的应用 (1) 二次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 李永根老师在文 [11]中介绍了二次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 二次曲线 在平面上 ,由二元二次方程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