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韫达煤矿某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     ( 5)、地面至中央变电所电缆电压损失计算 1 1 1 13 ( c os si n )3 ( )U I R XV          ( 6)、中央变电所至机电硐室高压电缆电压损失 17 2 2 2 23 ( c os si n )3 ( )U I R XV          ( 7)、 6000V侧全部电压损失为 13 1 1 6 . 4 8 4 4 . 4 3 5 6 . 3 2 1 7BU U U U v           6000 5=300V。 二 、 机电硐室至串车采煤机回路 的 干线电缆 校验 (一)按长 期允许电流校验 该电缆正常工作时的全部负荷包括采煤机和破碎机。 计算负荷为: 4 5 6 1 1 0 5 6 6ep kw   2222 22 2 2 2* 12020 2 0 0 * 0 .0 1 1 7( 8 0 0 * 1 0 0 0 )1200% * 1 0 5 .5 0 .0 9 98 0 0 * 1 0 0 00 .0 9 9 0 .0 1 1 7 0 .0 9 8 3 0 6c u eeedeb b bpuSuuSX Z R              bbRZ ( 2)、供采煤机干线线路电阻及电抗 采煤机干线电缆为: MYP1140 3*120+1*25 单位公里电阻: R0= /km 单位公里电抗: X0= /km 因此采煤机干线电缆电阻为: R1=*= 因此采煤机干线电缆电抗为: X1=*= ( 3) 、采煤机负荷线路电缆( MCP1140 3*95+1*16+4*4)电阻及电抗 单位公里电阻: R2= /km 单位公里电抗: R2= /km 采煤机 支 线电缆电阻为: R2=*= 采煤机 支 线电缆电抗为: X2=*= (4)、 采煤机回路总电阻 Σ R=Rb+R1+R2=++= 采煤机回路总电抗 18 Σ X=XB+X1+X2=++= 采煤机正常工作时的变压器二次工作电流 计算负荷为: 4 5 6 1 1 0 2 0 0 3 7 8 0 3ep k w     长期工作电流为: 30 . 6 8 0 3 1 0 3241 . 7 3 2 1 1 4 0 0 . 7 53 c o sxeb ekpIAU     各元件电压损失计算 ( 1)、采煤机正常工作时电压损失计算 3 ( c os si n )3 32 4 ( 0. 01 17 0. 75 0. 09 8 0. 66 )41 .3 8b b b bU I R XV          ( 2)、采煤机干线电压损失 1 1 1 13 ( c os si n )3 267 ( )33U I R XV          ( 3)、采煤机支线电缆电压损失 采煤机正常工作电流 32 0 . 7 4 5 6 1 0 1841 . 7 3 2 1 1 4 0 0 . 7 53 c o sxeekpIAU     采煤机支 线电压损失 2 2 2 2133 ( c os s i n )3 184 ( 545 5 484 )16 8 33 16 97120 0 10% 120BXU I R XVU U U U vUv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煤回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损失 13 4 8 . 2 8 3 3 2 1 . 9 2 1 0 3BU U U U v           采煤机回路允许电压损失 1 2 0 0 1 0 % 1 2 0XUv    采煤机正常工作时系统允许电压损失 120V 大于系统实际电压损 19 失,因此采煤机回路电缆选择合理。 经济电流密度校验 各段电缆 结果见下表: 序号 电缆 名称 截面mm178。 长期允许电流A 电缆负荷 kw 功率因数 需用 系数 电源 电压 正常工作电流A 校验结 果 1 中央变电所至 机电硐室 70 235 6000 107 合格 2 硐室至串车运输机开关 120 270 452 1140 214 合格 3 采煤机负荷电缆 95 260 456 1140 216 合格 4 硐室到采煤机开关干线 120 270 566 1140 268 合格 5 工作面运输机负荷电缆 50 173 160 1140 76 合格 6 转载机负荷电缆 50 173 132 1140 62 合格 按 正常工作 电压损失校验各段电缆结果见下表 序号 电缆名称 变压器电压损失 电缆电压损失 末端电压 系统电压 1 地面至机电硐室高压电缆 6199 6300 2 机电硐室至采煤机电机 1103 1200 采煤机实际工作时需要系数较低, 根据运行经验, 实际电压损失能够满足要求。 电动机末端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的 95%,合格。 同理可计算其他各段电缆的正常工作电压损失满足要求。 计算结果在此略。 根据以上 计算,所选用的各段电缆载流量和正常工作电压损失满足要求。 (三)、按线路起动时的电缆电压损失校验 本设计的供电系统中,负荷最大的设备是采煤机。 但是根据实际 20 运行经验,采煤机采用变频控制,实际采煤机的起动电流并不大。 因此选用工作面运输机机尾电机的起动电压损失校验,该段电缆最长,且运输机经常处于重载起动,只要工作面运输机的最小起动电压满足要求,其他设备不需计算,均能满足起动损失电压要求。 运输机起动时 电压损失计算 的电气参数 ①供 工作面 运输机回路的变电站( KSGZY800/1200)电阻、电抗 Rb= XB= ② 起动时的功率因数: cosφ =, sinφ = ③ 运输机起动时允许的起动电压损失: 12001200*75%=300V ④运输机起动时的系统系数 KX= ⑤运输机起动电流倍数按 6 倍计算 ⑥按运输机双机同时起动计算电压损失 ⑦运输机功率 P1=320kw,低速起动时的功率为 160KW。 ⑧其他设备功率之和Σ P=200+37+132=369kw ⑨运输机 低速起动时的 干线电阻、电抗 (选用 MYP1140 3 35+116)电缆, RL= XL= ⑨运输机机尾电机支线电阻 RZ=*= XZ=*= 运输机起动时变压器的 、运输机干线、运输机支线工作电流计算 运输机起动时,其他设备(转载机、乳化液泵、喷雾泵)正常工作是的变压器 二次起动电流为 : ( 采用低速起动,电动机的起动电流按低速运行的 起动 电流计算 )。 则 变压器二次电流 为: 21 30 . 6 1 6 0 1 0 6 0 . 7 ( 1 3 2 2 0 0 3 7 ) 6601 . 7 3 2 1 1 4 0 0 . 6 1 . 7 3 2 1 1 4 0 0 . 7 53 c o s 3 c o sxexeq ee kpk p nIAUU                   运输机干线工作电流 30 . 6 1 6 0 1 0 6 0 . 7 1 3 2 * 1 0 0 0 5491 . 7 3 2 1 1 4 0 0 . 6 1 . 7 3 2 1 1 4 0 0 . 7 53 c o s 3 c o sxexeqL ee kpk p nUU                 运输机机尾电机起动 电流 30 . 6 8 0 0 1 0 6 2431 . 7 3 2 1 1 4 0 0 . 63 c o s 3 c o sxexeql ee kpk p nIAUU            运输机起动时各元件电压损失 变压器电压损失 3 ( c o s s in )3 6 6 0 (0 . 1 1 7 0 . 6 0 . 0 9 8 3 0 . 8 )170B L B q B qU I R XV          干线电压损失 3 ( c o s s in )3 5 4 9 ( 0 . 1 0 1 6 8 0 . 6 0 . 0 3 4 7 2 0 . 8 )84L q L L q L qU I R XV          运输机起动时机尾电机支线电压损失 3 ( c o s s in )3 2 4 3 ( 0 . 1 0 7 5 2 0 . 6 0 . 0 1 9 4 4 0 . 8 )37z q z z q z qU I R XV          运输机起动时全部电压损失 1 7 0 8 4 3 7 2 9 1B L ZU U U U v           运输起动时电机末端 电压 为 1200291=909V,为额定电压%75%,按电压损失计算合格。 根据以上计算,运输机起动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 %,由于运输机的配套电机为 2*160KW,出厂长度为按运输机长度是 200M 设计,实际安装长度为 100m,所以运输机的需用系数应较低,起动电压应高于计算值,控制运输机的开关能够可靠吸合。 其他回路起动电压不需计算能够满足要求。 22 第五章 短路点选择与 短路电流计算 第一节 短路点的选择 选择短路点的原则是按电气最远点进行选择,本设计对各主要回路均进行了选择,其目的是合理整定供电系统中的高低压开关,保证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动作可靠。 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合理性、 准确性,并具有 选择性。 系统短路点 选择 选择 D1 点为中央变电所至机电硐室高压开关电源侧,目的是校验中央变电所到硐室高压电缆末端短路时的继电保护灵敏度。 选择 D2 点为机电设备硐室 KSGZY800/6/ 变电站出口短路,校验硐室内高压开关灵敏度。 选择 D3 点为运输机机尾电机接线端子短路,校验运输机控制开关的灵敏度。 选择 D4 点为 采煤机电机接线端子短路,校验采煤机控制开关的灵敏度 选择 D5 点为运输顺槽回柱绞车电机接线端子短路,校验机电设备硐室馈电开关灵敏度。 选择 D6点为回风顺槽后三角点 JD25绞车接线端子短路,校验回风顺槽入口处馈电开关灵敏度。 第二节 各短路点短路阻抗 、短路电流 计算 一 、 机电硐室 D1 点短路回路阻抗 及短路电流 计算 D1 点短路回路包括地面变电所至中央变电所高压电缆阻抗、中 23 央变电所至机电设备硐室高压电缆阻抗,地面变电所 SCB1600 型变压器阻抗。 其中变压器、电缆组抗在第四章已经计算,数据如下: 地面 变电所至中央变电所的高压电缆阻抗 电缆电阻: R1= = 电缆电抗: R1= = 中央变电所到机电设备硐室阻抗 电缆电阻: R1= = 电缆电抗: R1= = 因此该点短路时系统总阻抗为 332 2 2 23 3 35525 0DDD D DDDDRXZ R XRX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1 点短路阻抗 2 2 2 21 1 1( 0 . 6 4 8 0 9 1 . 3 9 8 2 5 1 . 5 4D D DZ R X        D1 点两相短路电流 2 116300 20452 2 * 1 . 5 4pDDUIAZ   二、机电硐 室 KSGZY800/1140移动变电站二次出口短路阻抗及电流计算 (一)、变压器出口电路电阻及电抗 2222 22 2 2 2* 12020 2 0 0 * 0 .0 1 1 7( 8 0 0 * 1 0 0 0 )1200% * 1 0 5 .5 0 .0 9 98 0 0 * 1 0 0 00 .0 9 9 0 .0 1 1 7 0 .0 9 8 3 0 6c u e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