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一万吨黄桃罐头的工厂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量 %左右则加柠檬酸 %,含酸量 %柠檬酸)。 加罐液 装罐时糖液的温度不得低于 95℃ 趁热装入罐内,称重。 加罐液量至罐型内容物总重量的 177。 1- 2%,装罐后上面留约 ,趁热密封罐口,注意密封时罐内温度不得低于 75℃ ,比如热装密封法,若用真空封罐机,可装入温度稍低的糖液,抽空密封。 排气及密封 用热排气使罐心温度 80℃ 趁热密封,密封后逐罐检查封口是否良好,抽气密封 300mmHg以上。 杀菌及冷却 密封后的罐头应尽快杀菌,其时间不得超过 30 分钟。 净重 567 克杀菌公式(排气): 339。 ─3039。 / 100℃ 冷却。 (抽气): 539。 ─3539。 / 100℃ 冷却。 净重 425 克杀菌公式(排气): 339。 ─2539。 / 100℃ 冷却。 (抽气): 539。 ─3039。 / 100℃ 冷却。 检验入库 将冷却好的罐头擦净保温一周,将合格者贴标入库储存待销。 开罐评审 正品罐头按产量的 1%~ 3%随机抽样进行开罐检查,质量指 标符合要求:果肉淡黄至金黄色, 色泽一致,糖水透明,允许有少量不引起混浊 的果肉碎片,果肉酸甜适宜,无异味:果片完整,软硬适中,切削良好,无伤疤 和病虫斑点;果肉重不低于净重的 54%,糖水浓度 16%左右。 四、 HACCP 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潜在危害分析 原料 危害因素分析:果蔬类罐头原料往往容易携带病虫害、农药及大量微生物。 肉禽、水产类罐头原料来源复杂,有从市场上收购的,有来自冷库的,有在运输途中造成污染的。 容易携带细菌和致病性微生物,又如蘑菇罐头原料很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如到厂后不及时处理,极易 产生肠毒素。 当日生产不完的原料如不入冷库贮存,在常温下除可造成腐烂变质外。 还可使细菌大量繁殖。 用这种原料生产罐头是极不安全的。 空罐加工及封罐 6 6 / 12 危害因素分析:空罐加工时内壁损伤往往使酸度较高的水果罐头产生氢胖,使肉类罐头产生硫化氢。 脱焊或封罐不严往往使罐头失去真空、内容物泄漏,还可使罐内残存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甚至造成二次污染,使内容物变质。 生产过程中 危害分析 危害因素分析:实罐车间存在诸多危害因素,如原料清洗不彻底或去皮不净,可残留大量微生物或农药, 容器设备不洗可造成污染。 生产人员个人卫生不好容易使产品混入异物或感染致病菌等。 罐头杀菌 危害因素分析:罐头杀菌温度、时间、压力如掌握不好。 往往可导致成批的产品变质。 后果严重。 罐头保温贮存 危害因素 分析: 商业性杀菌不可能把罐头内的微生物都灭活,因此罐头内可能还有一些腐生菌或平酸菌存在。 成品检验 危害因素分析: 有些毒素如肠毒素,使用一般杀菌公式是不能灭活的,故有些罐头的肠毒素是重点检验对象。 有些罐头中的平酸菌是抗热性细菌,一般杀菌公式也不能使之灭活,因此平酸菌是某些罐头细菌检验的重点对象。 大多数罐头还能检出各种腐生菌,有时也可造成大量罐头变质。 确定关键控制点 原料是关键控制点 CCP1 原料 的 严格筛选 : 剔除腐烂变质、含病虫害及致病菌的不合格原料;采取措施防止细菌污染及繁殖,控制腐败性微生物在最低限度,甚至平酸菌不得在原料上存在。 当日用不完的原料必须入冷库贮存。 空罐加工及封罐是关 键控制点 CCP2 空罐加工 的 严格控制 : 内壁决不允许有损伤,要严格检验空罐的内壁。 卷边、焊缝及涤料是否完好,对每批容器进行抽样解剖检查来评估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封罐前排气要充分。 密封要严格,制定严格的打检制度.剔除无空罐头,防止其流向市场。 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CCP3 7 7 / 12 实罐车间的严格卫生制度 : 配备更衣、消毒、洗手设施;定期对生产设备和容器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清洁;车间温度应控制在 20℃ 以下;对原料的水洗、切割、预煮、装罐等应严格按照卫生规程操作,使细菌保持在最低限量内。 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必须按食品卫 生法严格执行。 总之,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腐生菌增殖,更不允许有致病菌污染车间。 罐头杀菌是关键控制点 CCP4 罐头杀菌 : 大多数低酸性罐头是以消灭肉毒杆菌为依据的。 即所谓的肉毒杆菌蒸煮 (这个过程能减少每个罐内肉毒杆菌的生存量为 10- 2(Fo= 3min 时 ),生产人员应知道每种产品的杀菌目的,按照操作规程生产,为了避免潜在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