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00吨新型节能铝型材生产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清水离心泵能耗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97622020) ( 22)《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GB213512020) ( 23) 《 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 1 部分 :铸造锭》( YS/) 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 一、节能技术推荐目录 ( 1)《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家发改委 [ 2020]36号) ( 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改委 [ 2020]24号) ( 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家发改委 [ 2020] 第 9页 33号) 二、节能产品推荐目录 ( 1)《 节能机电设备推荐目录(第一批)》 ( 工 节 [ 2020] 第 41号) ( 2)《节能机电设备推荐目录(第 二 批)》 ( 工 节 [ 2020] 第 112号) 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 ( 1)《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节[ 2020] 第 67号) ( 2)《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工产业 [ 2020] 第 122号) 相关工程资料 xx 铝业有限公司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有效资料。 第 10页 第二章 项目概况介绍 项目建设 单位 概况 x。 项目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产 22020 吨 新型节能铝型材项目 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 x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总用地 158097 m2。 总建筑面积80829 m2。 主要建设内容为 生产车间 、 办公楼 等其它辅助设施。 主要综合经济指标详见表 21 表 21 主要综合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生产规模 t 22020 第 11页 2 总占地面积 亩 186 3 建筑面积 m2 80829 生产用房 生产车间 m2 46982 辅助用房 宿舍 m2 23028 仓库 m2 3223 4 建设期 月 18 5 总投资 万元 25000 6 燃料、动力消耗 (评估前) 电力 万 kWh 新鲜水 万 m3 天然气 万 m3 7 绿化率 % 10 8 全厂劳动定员 人 400 9 经济 效益 固定 资产 投 资 万元 21000 年 销 售收入 万元 60000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投 资 回收期 年 含建设期 项目主要建设方案为年产 3 万吨新型节能铝型材,建设期 18 个月。 产品方案 铝合金牌号: 6063 T5 年产量:项目完成后,设计年产量为 3万吨 技术条件:符合 第 12页 的技术 标准 生产规模 ( 1)生产规模: 项目预计新增员工 400 人,采用三班工作制,建成 达产 后可年产节能铝型材 3 万吨。 ( 2)用地规模: 项目新征土地 186 亩。 ( 3)建、构筑物规模: 新建生产厂房 811247 平方米。 ( 4)设备规模: 项目新增铝型材生产线、静电喷涂生产线等,电力设备装机总容量为 kW。 ( 5)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 25000 万元。 项目 用能情况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为电、天然气,耗能工质为新鲜水。 该项目 拟新增 2 台 S112020/10 型 变压器 以满足项目生产需要 ,项目主要耗电设备总 装机容量为 ,主要耗电设备为熔铸炉、挤压机、时效炉、烘干道等设备。 项目供水由 x 市 自来水公司提供。 项目用水主要作为生产过程中的 生产用水和生活。 依据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 GB/T25892020) , 企业综合能耗是 第 13页 指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经测算,该项目达产后年综合能耗当量值为 ,等价值为。 该项目能耗情况及能源消耗结构见表 22。 表 22 项目综合能耗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年消耗量 折标系数 折标煤 ( tce) 备注 1 电力 万 kWh 2 新鲜水 万 m3 3 天然气 万 m3 合 计 当量值 等价值 注 : 折标系数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2020)进行计算 ; 电等价值参照国家发改委关于明确能源消耗折标系数参照标准。 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 项目 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 经计算,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消耗电量 万 kWh, 耗能工质新鲜水 消耗 万 m179。 ,消耗天然气 万 m179。 ,合计总能耗。 各种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比例 详见图 2图 22 图 21 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比例 入 (当量值) 第 14页 0204060能源消费结构图(当量)三维柱形图 1 电 水 天然气 图 22 各种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图( 等价 值) 050100能源消费结构图(当量)三维柱形图 1 电 水 天然气 本项目正常投产后共需职工 400 人,其中车间管理技术人员 30人,其他职能科室 43 人,经营班子领导 3 人,其余为职工。 劳动定员详见表 21 表 21 劳动定员表 序号 岗位名称 定员(人数) 日班 甲 乙 丙 丁 小 计 总经理、副总 3 3 1 技 术 人 员 30 30 财务 人 员 13 13 第 15页 序号 岗位名称 定员(人数) 日班 甲 乙 丙 丁 小 计 总经理、副总 3 3 营销 人 员 或后勤人 员 30 30 熔铸 10 10 10 10 40 挤压 20 20 20 20 80 喷涂 20 20 20 20 80 2 仓库 3 3 3 3 12 3 后勤 5 5 5 5 20 质检、化验、时效 8 8 8 8 32 4 搬运 10 10 10 10 40 保卫 1 1 1 1 4 5 维修 4 4 4 4 16 7 合计 400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项目选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该项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 输条件能够大幅度降低项目的物料运输能耗,并且 从能源种类来看,该项目所需的能源(含耗能工质)在项目所在地均有供应;从项目消耗的能源及耗能工质的数量看,占整个区域能源供应和消费总量的比重均不大。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开发 区的发展规划。 同时,项目建设在 开发 区,减少了项目高压线路的电力损耗。 项目所需辅 助 材料可就近采购,只需要 短途运输,减少了原料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能耗。 项目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第 16页 本工程生产装置和附属设施的总平面布局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及运输组织,避免人流与物流的交叉,满足风向及建筑朝向的要 求。 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紧凑、合理,工艺装置采取集中、联合布置、辅助生产装置和厂房就近布置的原则,以达到尽可能缩短工程管线、降低运输过程能源损耗的目的。 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可减少照明及空调设置,节约电能。 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并结合竖向设计,为物料采用自流管道创造条件,可减少物料及能源运输加压设备的使用,可降低能耗。 该项目设计以符合、满足建设基本使用功能为出发点,从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效果、社会生态目标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的统筹组合,以满足符合建筑性质、建筑用途的功 能要求。 根据工艺布置,既考虑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操作方便、工艺流程顺畅、平面即竖向交通的合理安排,又能考虑到建筑平面及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项目工艺和技术方案 本项目工艺主要包括熔铸、挤压、静电喷涂及其他辅助工序。 熔铸工艺路线图 第 17页 配料 装炉 熔铸 扒渣 静置 扒渣 精炼 合金化 铸造 锯切 均质交交付 熔炼 精炼 炒灰 工艺流程图简介 装炉: 将烘干的铝屑铺在炉底或放少量碎型材垫底,再投大块铝锭及废料。 熔炼:升温后,将废料在 710℃ 740℃进行溶炼。 扒渣:停火后将铝液充分搅拌,用扒子推扒炉底,炉壁 ,此时金属中的渣和 附于炉底,炉壁的渣将上浮进行扒渣。 在锅中渣用扒搓动使铝液与渣基本彻底分离,将表层的渣扒在指定地方,锅内的铝液待冷却后扒出,待下炉再入炉。 精炼、通过加入合金、精炼剂进行精炼。 铸造:通过 等水平密排热顶式铝棒铸造机 将铝液铸造成铝棒。 均质:通过均质炉进行均质。 锯切:根据生产计划将铝棒切割。 挤压工艺路线图 工艺流程图简介: 铝 棒 加 热 热 剪 挤压成型 风 冷 矫 直 切 割 时 效 挤压铝型材 第 18页 熔铸: 铝锭和棒材挤压后的余料通过 15T 天然气熔化炉,加热熔化成新的铝棒。 加热: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加热工艺温度为 480℃ 左右,使铝棒受热变软,易于挤压。 热剪:将加热变软后的铝棒按需要剪成短棒。 挤压成型:通过模具及挤压机将软化铝棒挤压成相应规格和形状的铝型材。 为防止挤压时铝棒传热变硬,需对模具进行预热,模具在模具加热炉中采用电加热预热至 400℃ 左右。 风冷:在冷床上用风扇吹风,使铝型材急剧冷却。 矫直:对型材进行精确校正拉伸,使其外径尺寸符合规定标准。 切割:将矫直整形产品头尾切除,同时按规定尺寸进行定尺切割,使型材形成相应的规格尺寸。 时效:为增强型材强度和硬度,需对其进行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 在时效炉中进行,时效温度 200℃ 左右,采用天然气为燃料。 喷涂:对铝型材进行静电喷涂,在铝型材表面形成涂膜。 静电喷涂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脱脂、水洗:由于挤压铝型材在加工、贮运过程中粘附的油上料 除油 清洗 中和 清洗 膜化 清洗 纯 水洗 干燥 上料 喷涂 固化 卸料 检查 包装入库 第 19页 污会在基材表面形成油膜,一方面会影响表面覆盖层与基体内部金属的结合力,另一方面会降低喷涂层与基体的牢固度,因此需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采用硫酸,一般浓度为 100g/L,具体浓度根据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