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年新课程中国古代史高考试题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 C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9.( 20xx 年广东)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 D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10.( 20xx 宁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 A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1.( 20xx 山东)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西汉 ]《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 [美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 E 美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 —— 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 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1953 年 )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 11.答案要点: (25 分 ) (1)家 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 (或儒家思想 ) (4 分 )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 —— 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2 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6 分 ) (3)社会经济的发展 (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 (或政府政策推动 )。 (4 分 ) (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 分 )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5 分 )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1.( 20xx 广东)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D 2.( 20xx 海南)图 3 是湖南长沙马王堆 — 座墓葬中出土的 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它 应该抄写于( ) B A. 商周时期 C. 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 20xx 宁夏)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 “ 宋人尚意 ” ,即 \ 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右 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就很 能体现 “ 尚意 ” 的特征。 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 D ,笔画平直稳重 ,笔画平稳舒展 ,笔画密集繁复 ,笔画简约流畅 4. ( 20xx 广东)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等主流文 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 势是( ) A 5.( 20xx 海南)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 王阳明和哥白尼 D. 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6.( 20xx 年广东 )有研究者在论述 “ 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 ” 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 (不改嫁 )者,五十以后 不改节 (节操 )者,旌表门闾 (表彰其家族 ),除免本家差役。 ——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 54 人;《宋史》 55 人;《元史》 l87 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 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 ——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 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 分 )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 、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 、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 分 ) 6.答案要点:(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 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 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 ① 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 ② 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7.( 20xx 海南)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C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8.( 20xx 江苏)“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B 9. ( 20xx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 《步辇图》 (见下图 )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 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关于 《步辇图》的说法正确 的是( ) B ① 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 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④作品中的人物刻 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 ( 20xx 山东 )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D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11. ( 20xx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下列关于 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问”的图像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难得糊涂”之语 12.( 20xx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 A 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3.( 20xx 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B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4. ( 20xx 广东文科基础)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 ) D A. 汉 B. 唐 C. 宋 D. 清 15. ( 20xx 海南) 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07-08年新课程中国古代史高考试题汇编(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