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州实验中学高三物理综合练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锤 ②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这会对实验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小这些影响,你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③图示为某次实验所获得的打点纸带,你认为应该选用图中 A、 B、 C、 D、 E 哪个点的的速度最能符合实验要求 ( ) ④下表记录了一次实验得到的橡皮筋条数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 W–x ( x 坐标自行决定)图线分析小车从静止出发后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要求简述理由) 1请设计一个粗略测定直流玩具电动机效率的实 验。 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平额定电流已知,要求写出实验原理,画出相应的图示。 三、选做题 1 A( 34)㈠ .一列简谐横波沿绳子传播,振幅为 m,传播速度为 1 m/s,频率为 Hz,在 t0 时刻,质点 a 正好经过平衡位置,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则( ) t0 时刻,距 a 点 2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 m ( t0+1 s)时刻,距 a 点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 m ( t0+2 s)时刻,距 a 点 1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 m ( t0+3 s)时刻,距 a 点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 m ㈡ 15.( 12 分)为从军事工事内部观察外面的目标,在工事壁上开一长方形孔 .设工事壁厚 d= cm,孔的宽度 L=20 cm,孔内嵌入折射率 n= 3 的玻璃砖如图所示,试问: 实验次数 橡皮筋根数 速度( m/s)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A B C D E ( 1)嵌入玻璃后,工事内部人员观察到外界的视野的最大张角为多少。 ( 2)要想外界 180176。 范围内景物全被观察到,应嵌入多大折射率的玻璃砖。 B( 35)㈠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 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稳定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 ,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稳定的电场 LC,电路中有快速振动的电荷 ㈡将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看作是绕固定的氢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的电量为 e,质量为 ,则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 时,原子的能量 E=Ek+Ep= rKe22 ,其中 K为静电力恒量,试证明氢原子核在 距核 r处的电势 Ur=Kre .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 M 的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卡车载一质量为 m 的货箱,已知货箱与前挡板的距离为 l,货箱与卡车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当卡车以速度 v行驶时,因前方出现障碍而制动,制动后货箱在车上恰好滑行了 l 而未与卡车前挡板碰。20xx苏州实验中学高三物理综合练习(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本题共 2小题,共 18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0. (8分 )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电器元件接在实验电路中时,通过的电流 I 与两端电压 U 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将该元件接在电动势为 8V,内阻为 4Ω 的电源两端,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为 A。 若将两个这样的元件并联接在该电源上,则每一个元件消耗的功率为 W。 11. (10分 )(1)有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
U/V 0 I/A 13.( 12分)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 l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蜡烛做的蜡 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在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假设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蜡块在玻璃管内每 1s上升的距离都是 10cm,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 1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 、 、 、 .图乙中, y 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
_______A。 12. ( 6 分 ) 某工厂的一位技术员做了以下实验:使灯泡内气体压强为 ,将灯泡内相同长度但不同粗细的钨丝通电加热到 2400K 的恒温,要维持 这一温度所需的电流以及灯丝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 O O’ 20070122 高三统测 物理试卷 (共 3 页 ) 3 灯丝粗细( μm) 电流( A) 平均使用寿命( h) 25 800 50 1600 100 3200
s; ⑶若用米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为 g,则滑块与木板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各量均用字母表示)。 ⑷若用米尺测量出滑块初始位置到光电门 2 的距离为 S,为测量被压缩弹簧的弹性 势能,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说明其含义,并指明代表物理量的字母),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 (各量均用字母表示)。 13.( 8分)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电容器的电容。
共 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分.) 题号 6 7 8 9 答案 AD BD BD B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89 分 ) 三 、简答 题Ⅰ(本题共 2 小题,共 18 分.把答案写在答案纸中相应的横线上) 10. (a) AD ( 4 分) (b) ABC ( 4 分) 11. 答案: (
题图 ) 12.在△ ABC 中,∠ A:∠ B:∠ C=1: 3: 2,那么△ ABC 是 __________三角形 ,已知 AB、 CD 相交于点 O, OE⊥ AB,∠ EOC=28176。 ,则∠ AOD= ________度. 14.点 M( 2, 3)到 x 轴的距离是 ________ .到 y 轴的距离是 M( 2, 3)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N的坐标是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