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砼混凝土搅拌站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最主要的土 建 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结材料, 骨料 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 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商品混凝土就是指在工厂中生产,并做为商品出售的 混凝土。 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生产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大多配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计量精确,搅拌均匀,质量高。 有完善的质检系统, 保证质量。 施工企业购买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 建筑材料 的堆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文明施工。 具体规格又分为 C1 C C2 C30~ C80。 (1) 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2) 要求拌合物具有好的工作性,即高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小,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 (3) 经济性 , 要 求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或商品砼,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或商品砼,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混凝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 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游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 —— 预拌混凝土厂或混凝土公司。 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能够因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等特点为建筑工程中节省水泥及其砂石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改进施工组织,减轻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能,同时也因为能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而使人类受益。 同时,推广商品混凝土还是推广散装水泥的重要先导措施,因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混凝土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一个国家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 商品混凝土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 10%~ 15%,降低工程成本 5%左右。 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 到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商品混凝土应用量已达混 凝土总量的 60%~ 80%。 适应当地 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根据附近淮北 市 2020 年《 淮北 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8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65%。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建成高标准新型农民社区 100 个,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城市“东进、西延、南扩”,实现相山组团与濉溪组团、烈山组团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加大市域南部开发力度,壮大百善、临涣区域副中心,打造段园、石台、南坪、五沟特色重点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推进老城区路网、街道景观整治改造,优化老城区教育、文化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加快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十二五”末,东部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35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37 万人。 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力争今后五年农民变市民人数超过 10 万人。 强力推进 41 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 亿元。 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体系,继续实施省道 202 二期一级公路改造,开工建设相山 — 岳集快速通道、濉永路改建项目,完成泗许高速淮北段征地拆迁及部分路基工程,积极推进符夹线铁路电气化改 造,做好淮北 — 徐州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启动南坪港区和航道建设。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新建示范镇 6 个、示范村 4 个。 加强市县电网规划建设,启动濉溪变电站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铁佛、滂汪变电站。 启动东部新区建设。 完善新区路网,确保宿丁路等 12 条道路以及梧桐路北段改造年底前建成通车,加快淮海东路、长山南路南段等道路建设。 启动政务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市委党校、淮北矿业集团和淮海集团公司办公新区、公安监管中心,开工建设淮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做好淮北职业技术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学院新校区、市人民医院 东院区前期工作。 高标准建设东部新区 公交站场、天然气加气子 站等公用设施。 以上工作的开展 及 项目的 建设 启动 为商品混凝土的销售市场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按本项目商品混凝土辐射半径 50 公里计算,预计未来年 需求量 200 万 m3左右,并逐年有所增长,本项目达到规模正常生产后,年供应能力为 40万 m3,仅占市场需求量的 20%,产品的销售是有保障的。 市场潜力巨大 本项目以当地 地域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全球能源挖掘开发为契机,以市场资源优势为动力,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 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 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 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 本地区 城乡建设的 巨大 发展 为该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借力而行的智者企业前景无限,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扶持 淮北 是国务院确立的 11 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之 — ,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资助试点城市修复城市基础设施 ,进行棚户区改造,在产业规划、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等政策方面对试点城市给以倾斜。 符合生态立 市、产业强市、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 近几年,淮北、萧县 加快以民营经济为接续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跨跃 式发展,制定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许多优惠政策,为商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符合 产业发展战略、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为政府减负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纵深发展,城乡的再就业人员呈上升趋势。 我地 近年来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加速 了民营企业的有序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 ,促进了 构建和谐社会、奔小康的步伐。 该项目建成后,可再安置 100 人就业,不但为政府减轻了负担,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 市场分析 我国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者,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方针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 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 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 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 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散装水泥发展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水泥的散装率仍然很低,工业化国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散装率达 70%以上)。 到 2020 年末,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已经达到 亿吨,是 1978 年改革开放之初的 66 倍;全国平均散装率达到 %,比 1978 年的 %提高了 31 个百分点。 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水泥散装率分别是 %、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十 一 五 ” 时期是散装水泥发展最快的时段。 2020-2020 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每年平均增长 %,水泥散装率每年平均提高 个百分点,实现了散装水泥量、率的同步快速增长。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东部散装水泥供应占全国总量的 56%;但中西部散装水泥发展很快,内蒙等省区散装水泥发展也较快。 中西部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为缩小我国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异做出了积极贡献。 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能力快速提升。 目前全国散装水泥综合运输能力达 亿吨,综合发放能力 亿吨。 比 2020 年分别增长了 352%和 252%。 在散装水泥健康发展的同时,作为散装水泥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 ,立法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发展散装水泥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家 2020 年 “ 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写进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把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明确了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法律地位。 为配合国家推动散装水泥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 系列推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的政策法规。 目前全国已有 2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部分地区还制定、颁布了使用预拌砂浆的相关地方规章。 产业政策的完善,立法工作的突破,使散装水泥行政管理的协同力度得到增强,社会地位认知度迅速提升。 在推动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始终保持了散装水泥管理机构的健全。 目前已有 73%的省级机构、 58%的地(市)级机构和 50%的县(市)级机构由自收支事业单位调整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或全额 拨款事业单位,进一步稳定了散装水泥管理 机构和 干部队伍。 各级散装水泥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参谋、助手作用,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行业管理有关工作,及时反映行业需求并开展相关服务。 经过多年的推动与发展,我国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已初具规模。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 三位一体 ” 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发展模式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我国散装水泥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争取 “ 发散 ” 和 “ 禁现 ” 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散装水泥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家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散装水泥提供了发展平台 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 “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 的经济工作方针,并相应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的财政、金融政策。 (三) 国家将保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连续性,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适度发展,完成生产力合理布局;继续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发展,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力度,使其加 快退出市场。 (四) 国家将继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五)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建筑业也快步走向工业化、专业化、现代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予拌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已成历史的必然。 混凝土予拌化是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代表了混凝土生产的最新最先进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混凝土业今后的 发展方向。 全国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 三位一体 ” 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后, 发展模式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安徽 省的混凝土迅速发展 , 预制水泥构件 , 设施装备能力不断增强。 主要支撑点由预制构件板块转向为商品混凝土板块 , 成为散装水泥使用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的重点。 截止 2020 年底 ,全省拥有混凝土搅拌站 193 个 ,形成 3961 万立方米的搅拌能力 ; 拥有散装水泥发放库 461 个 , 中转库 65 个 , 固定接收库 528 个 ; 专用汽车 988 辆 , 混凝土搅拌车 2081 辆 , 混凝土泵车 310 辆 ,散装水泥流动罐 1818 个 , 专用车皮 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