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电图表现、 X线表现、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杂音部典型 的患者要注意与室缺、主动脉窦瘤破裂鉴别,彩超和心导管检查造影可鉴别之。 (五)治疗 1 适应症 凡经确诊的病例,除有禁忌症外均应手术治疗。 手术年龄以 2~ 5岁为佳。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死亡率0∙5~ 1%。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有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或心内膜炎者也应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2 禁忌症: ( 1)严重肺动脉高压以右向左分流为主者; ( 2)体质虚弱,身体其它器官有严重疾病者; ( 3)合并有其它的先心病并且未闭的动脉导管有代偿功能的,也不能在根治术前先行动脉导管闭合术。 3 手术方法 ( 1)结扎法; ( 2)切断法; ( 3)其它 二 房间隔缺损 ( Atrial septal defect) 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从而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左、右相通的先天性畸形。 (一) 分类: 房间隔缺损分为原发孔型缺损和继发孔型缺损两类。 1 原发孔型缺损 临床上较为少见,这类缺损一般位于冠状窦的前下方缺损的下缘为二尖瓣环或靠近二尖瓣环,多伴有二尖瓣大瓣缺损,称为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 2 继发孔型缺损 临床上较为多见,这类房间隔缺损的解剖特点为缺损位于冠状窦的右上方,也就是说冠状窦位于缺损的左前方。 根据缺损部位不同此型房间隔缺损又分为四型: ( 1) 中央型 ; ( 2) 上腔型; ( 3) 下腔型 ; ( 4) 混合性。 1中央型:多在卵园窝处,四周为卵园窝边缘,有时卵园窝处有多处小缺损,形成筛状膜称为 Chiari网状结构,又称为筛状房间隔缺损; 2上腔型: 缺损位于房间隔上部,接近上腔静脉口有时伴有肺静脉畸形连接,手术中要特别注意; 3下腔型: 此型为房间隔下缘缺损,缺损下缘邻近下腔静脉口;此型在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下腔静脉瓣特别发育者,不能将其误认为是房缺的一部分而将之修补封闭。 4 混合性:一般为较大的房缺。 (二) 病理生理 一般左房压为 8~ 10mmHg,右房压为3~ 5mmHg。 因此房间隔缺损有左向右分流,而分流的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左右房的压力差以及左右心室的充盈阻力。 婴幼儿期,两个心房的压力近似,因此,通过缺损的血流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肺血管阻力及右室压力下降,左向右分流量相应增大,右室负荷及肺血流量以及其压力均随之增大。 而长期的肺动脉高压 可导致肺小血管病变及肺血管阻力升高。 而其阻力增高到右房压力超过左房,在房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的病人临床上将出现紫绀,为手术禁忌症。 房缺不能自行闭合,故凡确诊为房缺者都应手术修补房缺,手术的最佳年龄为4~ 6岁。 原发孔型缺损的伴有二尖瓣大瓣裂损,二尖瓣的返流使左向右分流量增多,肺动脉高压出现较早。 ( 三) 临床表现 1 症状: 原发孔型缺损症状出现较早,早期就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而继发孔型缺损的病人早年多无症状,一般到生长发育期才出现临床表现,主要为劳累后心悸、气促、易呼吸道感染,有时可有右心衰竭。 2心脏检查: 可见左前心区稍隆起,触及心尖搏动增强,少数可触及震颤,听诊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瓣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