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源明珠四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规定,并达到优良标准。 B、钢筋工长按设计要求编制加工生产任务单,经项目工程师审核后,交后方钢筋车间加工。 钢筋编号挂牌堆放,运至现场安装。 制作时先按料单放样,试制合格后,才能成批生产。 为确保加工的几何尺寸准确,同批材料操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更换,特别是钢箍和弯起钢 筋的控制尤为重要,所制作的钢筋形状要准确,无翘曲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痕。 所加工的半成品应按规格、数量分类堆放,车间设专人对加工完的半成品挂牌登记,统一发放,在下料前应对照料单合理编排,做到物尽其用,严禁长材短用,减少浪费。 钢筋加工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C、箍筋抗震构造 135 度弯钩要求预制作,不得绑扎后弯折。 ⑵钢筋连接 A、根据设计抗震规范要求,本工程钢筋连接方式均为搭接接头。 B、钢筋搭接长度和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执行。 ⑶钢筋绑扎、安装 A、钢筋绑扎严格按图操作,绑扎 箍筋和板筋前用粉笔划出图纸要求的间距,再进行绑扎,梁板上洞口加强筋按图纸要求进行绑扎,其绑扎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B、竖向钢筋采用一层一搭接,接头位置在上层顶板面上,其伸出板面长度和接头在任意截面的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梁板的面筋可在跨度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搭接,底筋可在支座范围内搭接,钢筋的搭接长度及锚固长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C、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层的垫块应采用比结构高一等级强度的水泥砂浆制作成符合保护层厚度要求的 15mm、 25mm、 35mm,不同厚度的小方块,梁的垫块在扎梁筋之前放 于梁底模上,柱侧壁的垫块在封模之前绑在其钢筋上。 D、楼板筋绑扎应分档划线,绑扎呈“八”字形,锚固弯脚弯向砼内,间隔 垫砼保护层垫块。 板面钢筋施工中与设备水电安装紧密配合,并留给充分施工时间进行穿插施工。 E、对钢筋较密的部位,以及电线管、水暖管的交叉处,需要留洞切断钢筋的位置,施工前应征得设计部门同意后加以补强,填写好记录方可进行。 ⑷钢筋进场后,应分规格堆放整齐,垫好垫木防止污染和变形,并在质保书上、检验报告齐全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质量要求:⑴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⑵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⑶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值必须符合下表,合格率应控制在 90%以上。 分 项 名 称 允许偏差值( MM) 15 骨架的宽度、高度 5 骨 架 长 度 10 受 力 筋 间 距 10 排 距 5 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钢筋保护层 梁、柱 5 板 3 四 、砼工程 因本工程工期紧,为保证创市优工程,故结构砼主要采用商品砼。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⑴砼的配合比必须有试验室出具,现场按试验室提供的配比进行施工。 ⑵砼浇筑前,施工现场可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适当地调整配合比,送总监批准后实施。 ⑶严格执行按配比施工,采取自动计量装置上料台。 ⑷严格控制砼的搅拌时间,每机搅拌时间不少于 90s。 ⑸砂石含泥量不得超标。 砼浇筑 ⑴砼浇筑前应将模板表面洒水湿润。 ⑵高度在 2m以上柱浇筑砼时,为防止砼的离析,需采用滑槽或串筒下料,分层浇筑的下料高度小于 500mm。 ⑶砼入接处,每处配备 3只插入式振动器。 ⑷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不冒气泡为止,插入间距为 300mm 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进下一 层 50100mm。 ⑸浇筑过程中拌和物内严禁随便加水。 ⑹浇筑前,应将模板表面洒水湿润。 ⑺砼浇筑过程中,模板和钢筋派专人看护。 ⑻为防止砼的收缩裂缝,除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外,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以减少气泡,提高砼的密实性。 砼浇筑完毕后,楼面砼应在终凝前,掌握时间进行反复抹压表面的工作,防止砼开裂。 施工缝留设与处理 ⑴砼施工原则上不留施工缝,由于特殊原因需留施工缝时,必须事先征得设计人员和总监的同意,填写技术措施单后方可留设。 墙身构造柱施工缝的留设,设在楼板面和基础变截面处,上口设在楼面梁下 50100mm处,楼层平 面不留施工缝。 楼梯施工缝留设按现行规范执行,特殊部位施工缝在施工前与设计部门商定制订具体技术措施后留设。 所有悬挑结构梁一次浇制完毕不留设任何施工缝、停歇缝。 ⑵所有施工缝表面必须凿去表面浮浆露出石子,浇筑前洒水润湿后用与结构相同级配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 ⑶若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而无法连续浇筑时,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宜设在次梁(板)跨中 1/3 范围内。 16 ⑷施工缝必须垂直设置,严禁留斜缝。 砼养护 ⑴砼浇筑终凝后,即可进行养护工作。 ⑵养护时,夏天可采用覆盖草包浇水养护,冬天或雨天采 用塑料薄膜养护。 ⑶养护时间一般为 714 天。 ⑷浇筑后的楼面上应控制人流,严禁堆放杂物,砼表面强度达 后方可上人操作。 砼试块制作 ⑴试块组数应满足每 100M3不少于一组,每台班不少于一组(坍落度测试次数同试块)。 ⑵试块制作完成后应送入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另外加做一组留在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承重模板拆除时强度依据。 砼质量要求 ⑴砼强度必须符合现行规范规定。 ⑵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灰渣等现象。 ⑶实测质量偏差必须符合下表,其合格率应控制在 90%以上。 项 目 名 称 允许偏差值( MM) 轴 线 位 移 8 标 高 层高 177。 10 全高 177。 30 截 面 尺 寸 + 5 表 面 平 整 度 5 五 、 墙体消音环保 工程 施工顺序 基层处理→ 铺设龙骨 → 铺设吸音穿孔铝扣板 施工方法 ( 1) 基层处理 的工艺流程一般按照“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以便做到减少修理,保护成品。 ( 2) 在天顶钻孔切入膨胀螺丝,并铺设龙骨吊顶(离地三米)。 ( 3) 消声阻尼预留一定进排气空间,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 4)轴流风机安装呈垂直状态,运行状况良好;自动控制。 ( 5)烟气治理达到格林曼 1级。 ( 6) 墙面四周及天花铺设吸音穿孔铝扣板。 六、设备安装 工程 保证机组设备正常运行,各部件间连接正确、正常、牢固。 ( 一)制造标准 总体要求符合 GB28191995 移动电站通用技术条件,并满足系列标准: GB282011997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用途、定额和性能。 GB282021997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 发电机组 发动机。 GB282031997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发电机 GB282041997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 GB282051997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发电机组。 GB282072020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说明。 焊接质量要求。 DL8662020 焊接工艺评定规定。 17 (二)安装标准 总体要求机组安装满足工艺 设计规范: JB76061994 内燃机安装标准。 —— 安装螺栓扭力满足: 普通螺栓拧紧力矩 —— 同轴度和平行度满足 两联结轴的同轴度和联轴器端面平行度 18 —— 总装满足工艺要求 装配用辅助材料、设备和工具 C1 装配用辅助材料 例如:电焊条;焊锡;松香;砂纸;刷子;棉纱;汽油;机油;钙钠基润滑脂;环氧树脂;黄油;白铅油;滑石粉;绝缘胶带;生料带;胶水。 C2 设备和工具 例如:联轴器热套加热设备;吊车;砂轮机;手提电钻 ;点温计;联轴器装卸工具;木(胶)槌、铜槌、铁槌;电烙铁;手压冷压钳;钢锯;各种扳手、螺丝起子;钢扳尺、钢卷尺、角尺、塞尺、游标卡尺、千分表;刮刀、锉刀、钻头、丝锥、铰孔工具。 (三)验收标准 —— 总体要求机组各项技术参数满足技术设计规范: 1 YD/T5022020通信 用柴油发电机组。 1 GB282061997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已注明试验方法的检验项目按 GB/T202062020 及 GJB1488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1 GB282092020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机械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1 GB2820102020 往复式 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噪声的测量(包面法)。 表 1 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名称 出厂试验 型式试验 鉴定试验 GB/T20206章条号 本标准 章条号 1 检查外观 √ √ √ 201 2 检查成套性 √ √ √ 202 3 检查标志和包装 √ √ √ 203 4 测量外形尺寸 ─ ─ √ 206 5 检查同轴 度 √ √ √ ─ 6 测量绝缘电阻 √ √ √ 101 7 耐电压试验 √ √ √ 102 8 检查常温启动性能 √ √ √ 206 9 检查低温启动措施 √ √ √ 207 10 检查相序 √ √ √ 208 11 检查控制屏各指示装置 √ √ √ 210 12 测量接地电阻 ─ ─ √ 302 13 检查过载保护功能 ─ ─ √ 305 14 检查短路保护功能 ─ ─ √ 303 15 测量电压整定范围 √ √ √ 401 16 测量电压和频率的稳态调整率 √ √ √ 402 19 17 测量电压和频率的稳态波动率 √ √ √ 407 18 测量电压和频率的瞬态调整率及其稳定时间 √ √ √ 408 19 检查冷热态电压变化 ─ ─ √ 413 20 测量在不对称负载下的线电压偏差 ─ ─ √ 414 21 测量线电压波形正线性畸变率 ─ ─ √ 418 22 连续运行试验 ─ √ √ 425 23 测量升温 ─ ─ √ 426 24 测量燃油消耗率 ─ ─ √ 501 25 测量机油消耗率 ─ ─ √ 502 26 测量扭转振动 ─ ─ √ ─ 27 测量噪声级 ─ ─ √ 602 28 测量传导干扰 ─ ─ √ 603 29 测量辐射干扰 ─ ─ √ 604 30 测量有害物质浓度 ─ ─ √ 605 31 测量烟度 ─ ─ √ 606 32 高温试验 ─ ─ √ 607 ─ 33 低温试验 ─ ─ √ 608 ─ 34 长霉试验 ─ ─ √ 612 ─ 35 雨淋试验 ─ ─ √ 613 ─ 36 倾斜运行试验 ─ ─ √ 614 37 运输试验 ─ ─ √ 615 38 行驶试验 √ √ √ 605 20 第五章:质量安 全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确保甲方及监理方验收通过 (二)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工程师中间控制、质检员现场检查的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一个横向从土建、安装、装饰到各分包项目,纵向从项目经理到生产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 项目部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工种配备专职质检员进行跟踪检查,将质量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中。 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按 ISO90001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对设计图纸、构件制作、 原材料质量、砼搅拌与振捣、试验室等建立管理控制点,严格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层层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使工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