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资本包括可用人、财、物等直接生产成本替代,那么环境资本产出的增值部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并在财务上表现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差,称之为环境 资本回报。 环境资本回报率越高,说明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生产力水平越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也就越低。 根据这一逻辑分析,可以用环境资本回报作为衡量企业承担环境责任 的第一个 指标 ; 另外,企业增加环保支出,虽然不利于股东短期利益最大化,但 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及 产品的后续处置支出,也是企业对承担环境责任的一种体现 ,因此 我们把环保相关支出作为衡量企业承担自然责任的第二个衡量指标。 表 1: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评 价 指 标 体系 大类 指标 小类指标 指标说明 社 会 层 面 政府 税收支出 经理层 薪酬 +股票或股权激励计划的理论价值 股东 股东资本增值与股利之和 债权人 利息支出之和 员工 企业平均薪酬与当地基本薪酬与员工总数乘积 外部性指标 1 消除负外部性支出,如“三废”补偿金等 外部性指标 2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支出,如教育捐赠等 自然 层面 环境资本回报 毛利总额 环保支出 内部环保支出,如环保设备、减持处置成本的额外支出 标准化指标 资产总额 Total_asset t:企业资产总额 注: NOS 为 股本总额; N 为 企 业员工总数 ,不包括企业管理层 ;各项指标均 某一期间数值 ;在计算经理层收入时之所以没有扣除项是考虑到管理层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及其人力资本成本无法衡量。 表 1 列示了本文所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为 体现各项指标重要性 程度 差别, 可 根据评价目的, 分别 赋予 各项目 权重, 各项指标 加权平均数 之和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绝对数额的大小。 此外, 在进行规模不同的企业间比较时,可以用 企业 总 资产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绝对数额 进行标准化处理。 我们认为,企业是一个拥有人财物等资源的经济体, 但由于人力资本价值衡量存在困难,因此用企业资产总额作为 企业占有资源总量的替代。 四、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评述 (一)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 在 20 世纪之前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企业只要确保所获收入大于成本,便可获利, 所以 企业长期关注对成本指标的计量与计算。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80 年代, 经济 使竞争 更 加激烈 ,此时成本指标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企业不仅关注投资收益率的获取,更关注投资收益率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所致,于是杜邦分析体系开始风靡 ;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 竞争 加剧及跨国公司的发展 , 企业意识到不但要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关注 非财务指标, 在此背景下, 经济增加值( EVA)以及 早期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设计 的平衡积分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BSC)随着产生。 同上述绩效评价指标相比 , 本文 的 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成本 收益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杜邦分析体系以及经济增加值( EVA)考核体系均是基于财务指标 且财务指标本身存在缺陷( Merchant, 1985; Kaplanamp。 Norton, 1996) ,追求的均是股东 财富 最大化,不能对企业承担其他利益相关者及环境责任的情况进行反应和考量 ,而本文 6 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突破了财务指标的局限;其次, 平衡 计 分卡的产生虽然在一 定程度 弥补了 财务指标评价的缺陷 ,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平衡分卡主要集中在因果关系链的最后部分,即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与财务结果改善之间的关系( Norreklit, 1998),且四个维度之间 本身 存在相互依赖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Norreklit, 2020),平衡计分卡也未能处理好内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 Mouristen, 1996),当然平衡积分卡也不能反映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情况 ,而本文的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体系 权衡 了 内部、外部各类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对环境 的 影响 ,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企业长期整体价值 最大化 ;此外,从适用性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相对较简单 ① , 可操作性更强。 (二)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缺点 尽管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 , 在确定各分项指标权重时, 尽管可以采取“德尔菲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 应用 主观性较强或 受 客观数据缺失 的影响 ; 第二 ,由于不同行业 在 技术特征、资产结构及 受环境制约 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使得 该指标体系更适用于同行企业 间 比较 ;第三,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 企业的 使命和目标存在差异,为 兼顾这种差异,在使用该指标体系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进行考核时,需要对 各项 指标权重做出适当调整;第四,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内外部环境 具有动态性 ,这 会引起现有利益主体利益格局的变化,也可能产生新的利益主体 ,因此 需要对 评价 指标权重做出 动态 调整 或增减新的评价指标;第五,由于各个评价主体关注的重点和要求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一个相对客观、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评价主体来具体确定权重,而不是各自为政,否则就会降低评价效率,使得评价结果失去意义。 我们认为本文所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本 文所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不但摆脱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股东 财富 最大化 的研究 视角,而且还 把 社会、环境 作为两大类 利益相关者纳入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框架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 这种分析模式不但逻辑严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与社会、环境两类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本质,而且也 有利于理解 企业价值及社会责任的本质。 这种认识和评价 思路对企业社会 责任 研究 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都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正如全文所述,本文所构建的社会责任评价 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计量工具 ,扩宽了 其运用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伍旭中 . .中国经济问题 ,03:4449. [2]董进才 ,黄玮 . .会计研究 ,01:112116. [3]李心合 . .会计研究 ,01:6673. [4]易开刚 . .管理世界 ,12:175176. [5]沈洪涛 . 国内外研究综述 .会计研究, 03:8692. [6]赵红 . .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论文 . [7]黄晓鹏 . :理论与中国实践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8]Carroll A. B. 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4(4):497505. [9]Schwardz M. S., Carroll A.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ree domain approach[J].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2020,13(4):503530. ① 由于设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了指标的可计量性,因此可操作性强。 7 基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区域化管理绩效评价 以黑龙江省安达市为例 仪秀琴 (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 大庆市 163319) 【 摘要 】 当前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急迫的任务,农兽药综合管理、奶牛标准化养殖、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等的区域化管理成为标本兼治的过渡性必然选择,而政策环境、法规基础、监管体 系及合作联动机制为乳品质量区域化管理奠定基础,因此,构建以竞争能力、竞争环境为主体的业绩评价为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 关键词 】 质量安全 区域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 1 前言 通过对近年来连续发生的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 阜阳劣质奶粉 ”还是“三鹿婴幼儿奶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为的故意污染事件。 这种食品安全事件,与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