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13 页 smQRQ R / 3 渠道流速 smv /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21 2 8  管径 mAd 6 0 8 = 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 DN600mm 3) 进水井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进水孔过流量 smQRQ / 6 40 04 5 0 00 0)(4)1( 32 = 孔口流速 smv / 孔口过水断面积 254 mvQA = 孔口尺寸取 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 mm  4) 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 23233 bHbHgQ  smQRRQ /1 )1( 33  内 式中 mb  —— 堰宽, H—— 堰上水头高, m mbQH ) ()( 3 23 23 = 出 水竖井平面尺寸 mm  5) 出水管 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sm / 325  管道流速 smv / 管道过水断面积 25 5 4 2 5 mvQA  管径 mAd 4 0 5 4 2 =  取出水管管径 DN1400mm 校核管道流速 smAQv /2 0 )(8 5 25 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4 页 (11)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1) 设计需氧量 AOR。 AOR=(去除 BOD5需氧量 剩余污泥中 BOD5氧当量) +( NH3N 硝化需氧量 剩余污泥中NH3N 的氧当量) 反硝化脱氮产氧量 每日产生的生物污泥量 dkgKYSSQxdeV S S/ )20200(2 0 0 0 0 01)( 30     生物合成需氮量为 dkg /17 2814 40 0%12  折合每单位体积进水用于生物合成的氮量为: Lmg / 0 0 0 0 01 0 0 01 7 2 8  反硝化 NNO3 量 LmgNO /  所需去除氮量 dkgS NO /2 2 721 0 00/2 0 00 0 3  碳化需氧量 D1 dk g Oexe SSQD V S S / )( )( ==     硝化需要量 D2 dk g OxNNQD V S Se /1 0 3 3 61 4 4 0 )1535(2 0 0 0 0 )( 202 ==   反硝化脱氮产生的氧量 dk g ONOQD /= 总需要量 hk g Odk g ODDDA O R /== 去除1kgBOD5的需氧量 520 /)(20 0 00 0 7 34)( k gB O Dk gOSSQ A O R  = 2) 标准需氧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 选取 HGB 型橡胶膜微孔曝气器 工作条件 充氧能力 服务面积 f( m2) 水 深 H( m) 风 量 ( m3/h) 充氧能力 qc( kg/h) 氧利用率 ε( %) 理论动力效率 E[kg/( kw h) ] 2 3 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池底 ,淹没深度 ,氧转移效率 EA= 20%,计算温度 T=25℃。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5 页 hk g Odk g OCCCAO RS O RTLTsms/)()(225)20()()20(== 好氧反应池平均时供气量 hmESO RG As / 3==  3) 所需 空气压力 p mhhhhhp  式中 阻力之和—供风管到沿程与局部—mhh  —曝气器淹没水头—= mh —曝气器阻力—mh  —富裕水头—mh  根据供气量和压力选用四台 RF350罗茨鼓风机 4) 曝气器数量计算 (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 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取工作风量为: hm/2 3 )(4 01 41 37 641 个= cqS O Rh 核算: 曝气器实际风量:   hm / 3 曝气机实际服务面积: 0 1 4/ m 5) 供风管道设计 供风干管道采用环状布置。 流量 smhmGQsS / = 流速 smv /10 管径 mvQd S   取干管管径 DN550mm 单侧供气 (向单侧廊道供气 )支管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6 页 smhmGQ sS /=单 流速 smv /10 管径 mvQd S 9 1 =单   取支管管径为 DN300mm 双侧供气 sm SS /8 3 3== 单双 流速 smv /10 管径 mvQd S 8 3 =双   取支管管径 DN=450mm (12)厌氧池 及缺氧池 设备选择 (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 , 厌氧池 和缺氧池 设导流墙,将厌氧池 和缺氧池 分成 4 格。 每格内设潜水搅拌机 1 台,所需功率按 3/5 mW 池容计算。 厌氧池有效容积 mV ==厌  缺氧池有效容积 mV ==厌 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为 )(5 = 选取 8 台。 型号 叶轮直径 ( mm) 电动机功率 ( kW) 转速 ( r/min) 外形尺寸 ( mm) 重量 ( kg) 1800 1800 300 (13)污泥回流设备 污泥回流比 R 污泥回流量 hmdmR R /5 0 0 0/1 2 0 0 0 02 0 0 0 0 33  = 设回流污泥泵房 1 座,内设 5 台潜污泵 (4 用 1 备 ) 单泵流量 hmRR /1 25 05 00 04141 3===单  选取选取 400QW1250530 型潜污泵 扬程 /m 流量 /(m3/h) 转速/(r/min) 轴功率 /kw 出口直径/mm 效率 /% 5 1250 980 30 400 (14)混合液回流设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7 页 1) 混合液回流泵 混合液回流比 2=内R 混合液回流量 hmdmQRQ R / 6 6 6 6/4 0 0 0 0 0 02 0 0 0 0 02 33  =内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 2 座,每座泵房内设 5 台潜污泵 (3 用 2 备 ) 单泵流量 hm RR / 7 7 6 6 6 661231 3===单  水泵扬程根据竖向流程确定。 取扬程 H=2m 选取 550QW35007110 型潜污泵 扬程 /m 流量 /(m3/h) 转速/(r/min) 轴功率 /kw 出口直径/mm 效率 /% 7 3500 745 110 550 2) 混合液回流管。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 smRQ /85 36 ==内 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 smv / 管道过水断面积 26 8 5 5 mvQA  管径 mAd 5 = 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 DN1600mm 校核管道流速 smdQv /4 226 =  3) 泵房压力出水总管设计流量 sm / 367  设计流速采用 smv / mmDNmAdmvQA140 0 27取泵房压力出水管管径=管径===管道过水断面积 要求 1) 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以澄清混合液并回收,浓缩活性污泥,因此,其 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 .因为沉淀和浓缩效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8 页 不好,出水中就会增加活性污泥悬浮物,从而增加出水的 BOD 浓度;同时回流污泥浓度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曝气中混合及浓缩影响净化效果 . 2) 二沉池也有别于其他沉淀池,除了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进行污泥浓缩,并由于水量水质的变化,还要暂时储存污泥,由于二沉池需要完成污泥浓缩的作用,往往所需要的池面积大于只进行泥水分离所需要的面积 . 3) 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 2020~ 4000mg/L),有絮凝性能,因此属于成层沉淀,它沉淀时泥水之间有清晰的界 面,絮凝体结成整体共同下沉,初期泥水界面的沉速固定不变,仅与初始浓度有关 .活性污泥的另一个特点是质轻,易被出水带走,并容易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使实际的过水断面远远小于设计的过水断面 . 4) 由于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是泥,水,气三相混合液,因此沉降管中的下降流速不应该超过 ,水分离,提高澄清区的分离效果 . 二沉池为 周边 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 4 座。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水力停留时间 t=3h,表面负荷为 1m3/( m2•h1) 图 二沉池设计草图 1) 二沉池表面面积 2/ mNqQF = 二沉池直径 mFD   , 取 55m 2) 实际水面面积 222 23754554 mDF =  3) 实际表面负荷  hmmnFQq  23/ / 754 33 = 4) 单池设计流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9 页 20 834 33 mn  5) 回流污泥浓度为 LmgXr /8000 混合液浓度     LmgrrXX r / ,为保证污泥回流浓度,二沉池的存泥 时间不宜小于 2h, hTw  , 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 Vw 30 )(4)1( mXX XQRTVrww   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设泥斗的高度 mh 。 6) 校核堰口负荷  msLDQq */ 0 8 0/1   校核固体负荷 )*/(1012376 )(24)1( 30/2 dmkgF NQRq W  7) 澄清区高度:设 ht  mF tQh  按澄清区最小高度 ,取 mh  8) 污泥区高度:设 ht  mFCN tNQRh uW W 3 7 6)83( 0 8 3)()( )1( /0//2   9) 池边深度: mhhhh 2//2/22  ,取 10) 沉淀池高度:设池底坡度为 ,污泥斗直径 d=2m,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dDh  ,超高 mh  ,污泥斗高度 mh  mhhhhH  2. 进水 部分设计 1) 进水管计算 单池 设计污水流量 sm /5 7 =单 进水管设计流量 smR /)()1( 3单进 =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0 页 选取管径 DN1000mm, 流速 smDQv / . 9 2 644 22 ==进   2) 配水槽计算 配水槽宽取 取导流絮凝区停留时间为 600s, 120  sGm ,水温取 20 Co , smv / 26 ,则得到配水孔平均流速: smT v Gv mn / 6   孔径Φ =50mm,沉淀池内配水槽内孔数( m)为: 2  m 孔距为: mmDd   1) 单池设计流量 sm /5 7 ==单 2)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 smQq /2 8 9 单集 = 3) 环形集水槽设计 采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