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管理高级培训课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税率 ) 其中 : (一 0 药品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 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会计准则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和 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等有关规定核定 . 期间费用以是平均水平为基础核定 . (二 )带异型包 装的药品 ,其包装费不得计人价内 . (三 )销售利润率最高为 : ,凡达到 GMP 生产标准的 ,列入分类管理范围的原料药类不限 ,二类为40%,三类为 25%,四类为 15%。 制剂药一类为 35%,二类为 25%,三类为 18%,四 ,五类为 125。 未列入国家新药分类管理范围 ,或已不在新药保护期的原料药为 12%,制剂为 8%. GMP生产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种类药品利润率的基础上分别减少 3%. . 二批发价格 经营企业要按财务有关制度核算企业的经营费用 ,按规定的进 销差率顺加作价 . (一 )原料药供应价格作价公式为 : 原料药供应价格 =含税和价格 (1+综合经营管理费率 )+实际运杂费 医药物资经营企业垫付资金 ,经仓周转的 ,综合经营管理取高不超过 8%。 垫付资金 ,但不经仓库周转的 ,最高不超过 5%。 不垫付资金 ,不经仓周转 ,代制剂组织原料药 ,只能收取手续费 ,手续费最高不超过 1%. (二 )批发价格不分产 ,销区作价公式一律为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批发价格 =出厂价格 (1+进销差率 ) 含税批发价格 =批发价格 (1+增值税率 ) ,区别药品不同情况实行差别进销差率 .针剂最高为 20%,片剂 为 19%。 ,在不高于批发价内协商作价 . ,批发价在进价基础上适当加地区差价制定 . 三零售价格 零售价格计算公式为 : 价格 =含税批发价格 (1+批零差率 ) (一 )批零差率区别药品不同情况实行差别批零差率 ,最高为 15%. (二 )医药药房按实际进价加规定的批零差率作价 . 四 .进口药品价格 进口药品价格计算公式为 : 口地平衡价 =到岸价 (1+关税率 )(1+增值税率 )(1+各种手续费率 ) 含税批发价格 =口岸地平衡价 (1+进销差率 ) 零售价格 =含税发价 (1+批零差率 ) 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区别进口药品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差率 , 最高分别显。 针剂 20%,片剂 19%和15%. 经营企业内部的调业务 ,在批发价内协商作价 . 五 .具体进销差率 ,批零差率的差别差率 ,按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分别制定 .地区差价由省级价格管理部门制定 ,并报国家计委备案 . 六 .同一销区因进货渠道不同 ,同种药品出现不同价格时 ,由当地物价部门组织协调平衡 ,必要时由上级物价部门 进行平衡。 当省际间同种药品价格相差悬殊时 ,由国家计委组织衔接平衡 . 附 4 : 中成药作价办法 为规范药品定价者的作价行为 ,根据 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制定本办法 . 中成药的出厂价格原则上实行税价分离 ,但考虑到销售对象不同 ,亦可执行价税合一的出厂价格和批发价格 .零售价格实行价税合一 . 出厂价格计算公式 : 无税出厂价格 =(制造成本 +期间费用 )247。 (1销售利润率 ) 含税出厂价格 =无税出厂价格 (1+增值税率 ) 其中 : (一 )生产企业要严格按国家制定的成本开支范围核算药品成本 ,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投料 . 期间费用以 企业上年平均水平为基础进行核定 . (二 )异型包装的药品 , 其包装费不得计入价内 . (三 )销售利润率最高为 : ,凡达到 GMP 生产标准的 ,列入分类 管理范围的中成药 ,一类药不限 ,二类药品为 40%,三类药品为 25%,四类药品为 15%,五类药品为 12%. 未列入国家新药分类管理范围 ,或已不在新药保护期的中成药为 12%. 没有试生产期的新药 ,是否需要制定试销价格 ,由省级价格管理部门确定 ,试销价格一般为二年 . GMP标准的中成药 ,在上述利润率的基础上减少 3%. ,旅游产 品价格不受以上利润率限制 . 二 .批发价格 经营企业要按财务制度有关规定核算企业的经营费用 ,按规定的进销差顺加作价 . 批发价格不分产销区 ,计算公式一律为 : 批发价格 =出厂价格 (1+进销差率 ) 含税批发价格 =批发价格 (1+增值税率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一 )进销差 ,区别药品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差率 ,进销差率最高为 225. (二 )经营企业之间的调业务 ,在批发价内协商作价 . (三 )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 ,经两道以上批发环节调进的药品 ,批发价格在进价基础上适当加地区差价 .药洒糖浆类不加地区差价 ,加实际合理运杂费 . 三 .零售价格 零售价格 计算公式为 : 零售价格 =含税批发价格 (1+批零售率 ) (一 )批零差率区别药品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差率 .批零差率最高为 15%. (二 )医院药房按实际进价加批零差率作价 . 四 .进口中成药价格 为家价格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按进口化学药品作价原则进行平衡 .并制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 . 进口药品计算公式为 : 口岸地平衡价 =到岸价 (1+关税率 )(1+增值税率 )(1+各种手续费率 ) 含税批发价格 =口岸地平衡价 (1+进销差率 ) 零售价格 =含税批发价 (1+批零差率 )(1+增值税率 ) (一 )进销差率 ,批零差率最高分别为 20%,15%,并区别药品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差率 . (二 )经营企业之间的调拨业务 ,在批发价内协商作价 . 五 .具体进销差率 ,批零差率的差别差率按药品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分别制定 ,地区差价由省级价格管理部门制定 . 六 .同一销区因进货渠道不同 ,同种药品出现不同价格时 ,由当地物价部门组织协调平衡 .必要时由上级物价部门进行平衡 ,当省际间同种药品价格相差悬殊时 ,由国家计委组织平衡 . 附 5: 生物制品作价办法 生物制品属高新技术产品 ,涉及到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生化工程技术和生物环境 工程等高科技领域 ..是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基本药物 ,是国家计划免疫的重要药品 .根据 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和生物制品的特殊性 ,制定本作价办法 . 一 .出厂价格 出厂价计算公式为 : 出厂价格 =(制造成本 +期间费用 )247。 (1销售利润率 ) 含税出厂价格 =出厂价格 (1+增值税率 ) 其中 : (一 )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 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会计准则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等有关规定 ,核算药品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 (二 )期间费用以企业上一年平均水平为基础进行核定 . (三 )销售利润率最高为 : 据国家新药审批办法 ,凡达到 GMP 生产标准的 ,列入分类管理范围的生物制品一类不限 ,二类为 40%,三类为 30%,四类为 20%。 未列入国家新药分类管理范围 ,或已不在新药保护期的生物制品为 20%. GMP生产标准的产品 ,在上述利润率的基础上减少 3%. 二 .批发价格 批发价格在出厂价格基础上加规定的进销差率顺加作价 . (一 )批发价格不分产 ,销区作价公式一律为 : 批发价格 =出厂价格 (1+进销差率 ) 含税批发价格 =批发价格 (1+增值税率 ) 进销差率 ,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差别进销差率 ,最高为 22%. (二 )经营 企业间的调拨业务 ,在批发价内协商作价 .国家统一发放和接种免费供应的预防制品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防疫部门只能在出厂价基础上收取国家规定的注射费 ,其他预防制品 ,其省内供应价本着有利于基层开展工作和推广使用的原则 ,在国家规定的零售价内协商作价 . (三 )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经两道以上流通环节调进的药品 ,批发价格在进价基础上适当加地区差价制定 .地区差价具体由省级物价部门制定 ,报国家计委备案 . (四 )国家统一发放的计免制品执行国家规定的出厂价格 ,运费由需方负担 三 .零售价格 零售价格在批发价格基础上顺加批零差率作价 . (一 )零售价格计算 公式为 : 零售价格 =含税批发价格 (1+批零差率 ) 批零差率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差别批零差率 ,最高为 15% (二 )医院药房按实际进价加规定的批零差率作价 . 四 .进口生物制品价格 计算公式为 : 批发价格 =到岸价 (1+关税率 )(1+增值税率 )(1+各种手续费率 ) 零售价格 =含税批发价格 (1+批零差率 ) 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按进口药品价值的大小实行差别差率 ,最高分别为 22%和 15%. 经营企业内部的调拨业务 ,在批发价内协商作价。 各级防疫部门统一发放的进口药品结算价 ,在零售价内协商作价 . 五 .实行机采且符合国家质 量标准的原料血浆在中央指导下由省级物价管理部门制定具体价格 . 六 .生物制品的新产品 ,在中试期间用于临床或现场观察的制品 ,企业可与协作单位洽商 ,收取适当的制造成本费 ,医院不加价 . 七 .具体进销差率 ,批零差率的差别差率按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分别制定 . .八 .同 一销地因进货渠道不同 ,同种药品出现不同价格时 ,由当地物价部门组织价格平衡 .必要时由上级物价部门进行平衡。 当省妹间同种药品价格相差悬殊 ,影响市场平等竞争企业正常销售时 ,由国家。医药市场管理高级培训课程(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