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木炭项目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吨机制炭项目。 预计年处理植物秸秆 2300吨,产值 220万元,利润 33万元。 本项目 环评主要结论为: 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未包含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40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0年本)》 规定的 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中,因此,本项目建设 不违反 国家产业政策。 占地 本项目 占地为乡镇企业建设用地。 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市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区 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均为二类区。 TSP、SO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区 区域环境噪声:昼间 ~ ( A),夜间 ~ ( A) ,昼间低于《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20) 1 类区标准限值,夜间低于 2 类区标准限值。 该区域内生态环境以农村环境为主,土地植被主要是人工植被。 区域内无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 营运期环境影响 ( 1)大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粉碎机产生的 粉尘 及干燥机的燃烧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粉尘处理:环评要求建设单位 通过吸风系统 将 粉尘纳入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处理 后经 15m 高的排气筒 排放。 脉冲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 99%以上。 采取上述措施后 , 满足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排 放要求。 干燥废气: 干燥工序燃料采用的是炭化出来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一氧化碳、丁烷 、二氧化碳 等)。 因此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采取 活性炭吸附 法 处理 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然后通过 15米高排气筒排放。 活性炭定期更换。 生产车间应加强通风。 第 18 页 ( 2)噪声 粉碎机 、布袋除尘器引风机 等设备 噪声源强约为 85~ 96dB(A)。 经过隔声、消声、减振设施,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修建围墙,满足《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 噪声 排放 标准》( GB123482020) 1 类标准。 ( 3) 废水 本项目 生产 用 水 为冷却循环水 ,不外排。 ( 4)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 为炭化过程的副产品焦油和醋液以及干燥机废气治理产生的废活性炭, 产生量约为 7t/a,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用专用容器收集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采取上述措施后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并对主要的污染源采取了污染控制削减措施,只要落实本次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则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基本能维持现状。 综上所述,本项目所选生产工艺及规模 不违反 国家产业政策, 占地为乡镇企业建设用地 ,在严格采取 环评报告规定的环境保护对策后,各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仅 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建议 和要求 严格执行 “三同时 ”制度,要把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保证环保设施运行率和完好率达到 98%以上,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加强企业管理,清洁生产,文明营业,从生产全过程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保证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严格 按照消防要求设置消防设施。 要求建设单位设置绿化带。 车间加强通风。 第 19 页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第 20 页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第 21 页 注释 附图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厂区平面布置 及周边关系 示意图 附件 附件 1 企业名称核准 附件 2 市 环 境 保 护 局 区 分局关于 某市某区某某 机制炭加工厂 项目前期环境保护咨询意见 附件 3 委托书 附件 4 场地租赁合同 附件 5 证明 附件 6 委托开发协议 附件 7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 7. 环境风险分析 聚丙烯催化剂及石油炼制助剂属微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 另外,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江西西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现有生产线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大都属于微毒或 者易燃物质,例如:金属钠为易燃物质;四氢呋喃、环戊二烯、CO为有毒化学试剂,因此,本次环评主要针对以上物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 第 22 页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指标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详见 表 32: 第 23 页 环境风险原因分析 运输、装卸过程 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所使用的 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均由外地购买,因此,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 1)最为严重但几率很小的是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有毒物料 进入 环境,导致周围部分人员的 中毒,或者发生火灾; ( 2)运输过程中因管件老化、阀门密闭不严等原因而造成有毒物质逸散、泄漏,引起中毒现象; ( 3)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人员失误,或管道阀门等部件密封不严,造成物料泄漏,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现象。 贮存与生产过程 CO、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在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管理人员失误 或不 可抗拒因素等造成物料泄漏引发污染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阀门老化或操作未按规范,致使物料泄漏逸散,导致人员中毒。 第 24 页 环境事故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可 知,该厂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 CO、 四氢呋喃、环戊二烯、金属钠、氯甲烷、氢气、氮气、双环戊二烯、二甲苯、氯化锰、浓硫酸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及发生火灾等原因造成的。 事故污染程度则由物料的理化性质、毒性、消耗量、生产工艺发及事故发生地环境状况等一系列因素决定。 CO、四氢呋喃、 氯甲烷 属易燃易爆物料。 其中 CO 用量为 204Nm3/d,四氢呋喃用量为 , 氯甲烷 用量为 ,消耗量较大。 因此,在运输、生产及贮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进入空气引发污染事故,甚至发生火灾。 本次环评建议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 司应对 CO、四氢呋喃、氯甲烷 的贮存予以限制,尽量做到即用即运,降低贮存风险,并 能 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引发的污染纠纷事件。 CO、四氢呋喃、环戊二烯、 氯甲烷 属有毒物料,年需量较大,在生产、贮运过程中可能会因溢漏、包装破损等因素而引发对农产品、水、大气、土壤及生态系统的污染事故。 这些物料毒性较大,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危害较大。 建议厂家加强管理,预防为主。 金属钠属化学性质很活泼的物质,属极其危险物料,能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在空气中氧化迅速。 遇水时起剧烈作用,生成氢气和苛性钠。 本物料用量为 ,量非常大。 运输、贮存过程中及工人的操作不当均会造成意外事故,尤其对近距离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危害很大。 因此须引起厂方的高度重视,尽可能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第 25 页 CO 风险性评价 可能产生的 CO 对环境的风险 生产中使用的 CO,是利用浓硫酸和甲酸进行制备,制备好的 CO 存储在两个 100m3的低压储罐中,因此生产过程中 CO的泄漏是环境风险的主要环节。 CO 消耗的泄漏因素主要有:( 1) CO 加压机轴封不严等;( 2) CO 储罐的泄漏或发生爆炸等。 CO 危害性分析 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为 ,易燃烧,燃烧时成浅蓝色火焰,有毒,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 30mg/m3。 爆炸极限%,最易引燃浓度 30%;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燃烧热值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温瓶内压力增大,漏气遇火种有燃烧爆炸危险。 对人体的危害性:由于它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 O2 大200300 倍,故人体吸入 CO后,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输氧,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当浓度为 400ppm 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虚脱等症状;当空气中浓度达到 10000ppm 时,可导致人立即死亡;100ppm 以上时,长时间的暴露也有不良的影响。 CO 泄漏对环境的影响预测 泄漏量预测 根据 CO泄漏因素分析,本评价主要考虑 CO 储罐爆裂全部泄漏的情况,预测的泄漏量为。 预测模式选取 泄漏常发生在有限时间( T)内,以瞬时 单烟团正态扩散式,对 CO 在第 26 页 有限时间 T 内积分,经整理后可得泄漏时排放模式。 CO发生泄漏时作为面源考虑。 其计算方法:把面源的排放当作一个位于几何中心的点源的排放,对扩散参数适当修正后,采用点源模式直接计算,用以近似代表面源的扩散。 有风情况点源模式如下: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有效源高为 He,平均风向轴为 X 轴,源强为 Q( mg/s) ,开始非正常排放时的时间为 t1,非正常排放持续时间为 T,预测时刻的时间为 t0。 t 时刻任一点 ( x,y,z) 的浓度,以持续排放源模式为基础,乘上一个系数 G1,按下式计算: 12y2zyGF2 σye x pσ2 ππμ Qz)y,c ( x ,        k kn zeze zHnhzHnhF 2 22 2 2 )2(e x p2 )2(e x p     xxxxXUTUtxUtxxUtG11 式中 F— 混合层反射项; G1— 非正常排放项; h— 混合层高度; k— 反射次数。 扩散参数 2211 ,   XX zyx  ,各指数、系数的定值同前。 预测结果及评价 风险预测的结果见表 71。 表 71 风险预测结果表 (单位: mg/m3) 下风向距离 12 25 50 环境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 第 27 页 预测 稳定度 A 10 D 10 E 10 由表可以看出:当 CO 储罐( 200m3)全部泄漏时,影响范围在 50m 以内(标准为 10mg/m3),可能对厂区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在 45m范围内对人体将产生危害,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加强 CO的监督管理,杜绝 CO 泄漏。 第 28 页 环境风险防范、应急救护及处理措施 许多重大、恶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只要平时提高警惕,加强管理和防范,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即使发生了重大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只要我们懂得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和紧急救护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对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置,尽可能降低污染事故的危害程度。 因而,本次环评针对 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工程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环境风险原因分析,以及该厂对物料的运输、储存方式和生产工艺,充分考虑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区域和自然环境和社会概况,针对该厂在运输、贮存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