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二氧化氯风险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等事项。 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广播、电视等 7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价 由专业人员对环境 分析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均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8 应急防护措施 消除泄漏措施及需使用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 临近地区: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措施及相应的设备配备。 9 应急剂量控制 撤离组织计划 医疗救护与保护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的应急剂量、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 临近地区:制定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 、公众的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 10 应急状态中止 恢复措施 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秩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回复生产措施; 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回复措施。 11 人员培训 与演习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出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厂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12 公众教育 信息发布 对工厂临近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13 记录和报告 设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14 附件 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有关的附件材料。 1 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工业园区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在强化园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规定环境应急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作出有序响应,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工业园区,包括:分布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 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单位的工业园区。 本导则不适用于分布有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单位的工业园区。 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 环境应急救援必须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的方针,体现以人为本、求实求严的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