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装助力机械手招标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7 二、技术规格及要求 重要说明 : △ 投标书为中文书写。 △ 投标书必须提供一套电子版本。 △ 设备应满足汽车焊装用助力机械手进行各工位零件的搬送、装配和焊接的需求,且性能稳定可靠,使用维修方便。 △ 设备技术指标、参数和性能必须作详细说明。 设备特长、关键零部件要另行描述。 1. 一般数据 ★ 生产纲领: 10 万 辆 /年(工作时间: 251 天 /年,双班 16 小时工作制) 生产节拍: 分 /辆 △ 使用环境: 电源:单相电压 AC220177。 10%;三相电压 AC380177。 10%; 50Hz177。 5% 压缩空气压力: Mpa~ MPa 环境温度: 10℃~ 45℃ 湿度: 20%~ 90%RH ★ 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焊装工艺平面布置图(见附件 8)。 招标文件 附件 28 △ 设备参数和规格:见表 3 表 3 设 备 名 称 安装方 式 实物重量范围 (kg) 平衡方式 提升高度 范围 (m) 旋转半径 范围 (m) 纵轨 移动行程 (m) 横轨 移动行程 (m) 夹具方式 后地板组件翻转搬送机械手及翻转搬送装置 固定悬挂式 10~ 35 气缸式 ~ ≥ _____ _____ 气动夹持或吸附 后地板组件搬送机械手及装置 导轨悬挂式 10~ 35 气缸式 ~ ~ ______ ______ 气动夹持或吸附 170 工位 N01 后地板上件机械手 地面立柱 30~ 60 气缸式 ~ ~ _____ _____ 气动夹持或吸附 170 工位 NO2 主地板上件机械手 地面立柱 20~ 50 气缸式 ~ ~ ______ ______ 气动夹持或吸附 170 工位 NO3 前下车身上件机械手 地面立柱 40~ 70 气缸式 ~ ~ ______ ______ 气动夹持 左侧围内板组件上件机械手 导轨悬挂式 10~ 35 气缸式 ~ ~ 9m (斜向导轨 ) ______ 气动夹持 右侧围内板组件上件机械手 导轨悬挂式 10~ 35 气缸式 ~ ~ 9m (斜向导轨 ______ 气动夹持 左侧围外板上件机械手 (导轨 )悬挂式 10~ 35 气缸 式 ~ ~ 5 3~ +3 气动夹持或 吸附 右侧围外板上件机械手 (导轨 )悬挂式 10~ 35 气缸 式 ~ ~ 5 3~ +3 气动夹持或 吸附 顶棚零件 N01 上件机械手 固定悬挂式 5~ 20 气缸式 ~ ~ 3 — — 气动夹持或吸附 顶棚组件 N02 上件机械手 固定悬挂式 10~ 35 气缸式 ~ ~ 3 — — 气动夹持或吸附 注: 提升高度范围是指被夹持工件中心位置高度方向的移动范围。 △ 设备工艺动作描述和技术要求 后地板组件翻转搬送机械手及翻转搬送装置 后地板组件搬送机械手及搬送装置 按如下图一所示设置: 在 No42 工位和 No43 工位之间设置后地板组件的翻转搬送机械手;在 No43 工位和 No45 工位之间设置搬送机械手。 后地板组件的工件重量 :10~ 35kg。 招标文件 附件 29 机械手的安装形式均采用上悬吊式。 机械手在 No4 No4 No45 等工装夹具处的提升高度(以地面为基准)应满足 ~( m)的要求。 图一:后地板助力机械手工艺示意图: 工艺流程 后地板组件翻转搬送机械手: 招标文件 附件 30 1) No42 工 位作业结束,工件处于焊接夹具的顶升状态; 操作者移动机械手将机械手上的抓夹夹具对正 后地板工件 的 相应位置,按动相应按钮夹紧。 2) 通过升降、移动、旋转机械手或抓夹夹具,将后地板工件翻转 180176。 并将后地板工件送至 No42 工位焊接夹具的顶升机构上。 3) 按动相应按钮 松开机械手的抓夹夹具,机械手返回等待。 完成后即结束一个操作循环。 后地板组件搬送机械手: 当 43 工位焊接夹具的顶升机构将工件顶升到位, 操作者沿导轨移动 机械手到位, 将机械手上的抓夹夹具对正焊接夹具 工件 的 相应位置,按动相应按钮 分别 夹紧 后侧围内板组件。 通过升降、沿导轨移动、旋转机械手,将后地板组件送至 45 工位焊接夹具顶升机构上。 按动相应按钮 松开机械手的抓夹夹具,机械手返回等待。 完成后即结束一个操作循环。 在机械手的抓夹夹具上设置工件的抓夹导向装置,保证工件快速定位并夹紧。 后地板组件翻转搬送机械手的旋转半径大于 ,后地板组件搬送机械手的旋转半径应满足 ~ ( m)。 搬送节拍 后地板组件翻转搬送机械手从 No42 工位焊接夹具抓夹工件、翻转 直到将工件释放到 No43 夹具上、回位等待的整个过程的工作时间≤ 25S。 后地板组件搬送机械手从 No43 工位焊接夹具抓夹工件、移载直到将工件释放到No45 焊接夹具上、回位等待的整个过程的工作时间≤ 20S。 170 工位 NO No No3 机械手及搬送装置 按如下图二所示设置:在 170 工位周边设置 NO No No3 三台机械手分别后地板总成( R/F) 、主地板总成 (M/F)和前下车身总成 (F/U)工件的搬送。 后地板总成、主地板总成和前下车身总成工件重量 :  后地 板总成 (R/F): 30~ 60 kg  主地板总成 (M/F): 20~ 50 kg  前下车身总成 (F/U): 40~ 70 kg 机械手的安装形式均采用地面立柱形式。 机械手的提升高度(以地面为基准)应满足 ~ ( m)的要求。 招标文件 附件 31 图二: 170 工位机械手工艺布置图: 工艺流程 当 170 工位焊接夹具返回如上图的位置, 操作者 按工艺装配顺序 移动 NO NoNo3 三台机械手 , 将机械手上的抓夹夹具分别对正焊接夹具周边工位器具中 工件 的相应位置,按动相应按钮 分别 夹紧 后地板总成( R/F) 、主地板总成 (M/F)和前下车身总成 (F/U)工件。 通过升降、移动、旋转机械手,分别将后地板总成( R/F) 、主地板总成 (M/F)和前下车身总成 (F/U)工件送至焊接夹具上。 按动相应按钮 松开机械手的抓夹夹具,机械手返回工位器具处,对正并夹紧工件等待。 完成后即结束一个操作循环。 在机械手的抓夹夹具上设置工件的抓夹导向装置,保证工件快速定位并夹紧。 NO No No3 三台搬送机械手的旋转半径应满足 ~ ( m)。 NO No No3 三台机械手的搬送节拍≤ 30S。 左 /右侧围内板组件上件机械手 按如下图三所示设置:在左侧围内板总成工位(左 No70 工位)和右侧围总成工位(左 No73 工位之间)之间设置左侧围内板组件搬送机械手和悬挂滑移导轨(长约9m)。 相应在右侧围内板总成工位(右 No86 工位)和右侧围总成工位(右 No89 工位之间)之间设置右侧围内板组件搬送机械手和悬挂滑移导轨。 侧围内板组件(左 /右) 的工件重量 :10~ 35kg。 机械手的安装形式均采用上轨道悬吊式。 机械手在焊接夹具处的提升高度(以地面为基准)应满足 ~ ( m)的要求。 招标文件 附件 32 工艺流程 (以左侧围为例,右侧围相同 ): 当 70 工位焊接夹具的顶升机构将工件顶升到位, 操作者沿导轨移动 机械手到位,将机械手上的抓夹夹具对正焊接夹具 工件 的 相应位置,按动相应按钮 分别 夹紧 后侧围内板组件。 通过升降、沿导轨移动、旋转机械手,将侧围内板组件送至 73 工位焊接夹具顶升机构上。 按动相 应按钮 松开机械手的抓夹夹具,机械手返回等待。 完成后即结束一个操作循环。 在机械手的抓夹夹具上设置工件的抓夹导向装置,保证工件快速定位并夹紧。 机械手的旋转半径应满足 ~ ( m)。 机械手的搬送节拍≤ 30S。 图三:侧围机械手布置示意图(下图仅示左侧,右侧对称,具体参见平面布置图) 左 /右侧围外板零件上件机械手 按如上图三所示设置:在左侧围往复生产线的前端设置纵向( 1 根 长约 5m)、横向导轨(并列 2 根,长各约为 6m),并在纵向导轨上安装助力 机械手,纵向导轨安装在横向导轨下方;横向导轨安装在 16 工字钢的下表面。 相应在右侧围往复线的前端也同样设置纵向( 1 根)、横向导轨(并列 2 根),并在纵向导轨上安装助力机械手,纵向导轨安装在横向导轨下方。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 侧围外板零件(左 /右)的工件重量 :10~ 35kg。 招标文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