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果林杏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组《关于印 发贵州省蔬菜、油茶和干果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的通知》(黔扶领 [2020]6 号) 文件精神 、市级相关要求以及 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产业的安排部署, “以规划为重点、以产业为龙头”, 结合西秀区七眼桥镇作为屯堡文化发展古镇,全省 100个产业园区 — 农业蔬菜瓜果产业区实施地,区内交通发达 — 清镇高速公路、贵黄公路、沪昆高速铁路等交通枢纽横穿全境,交通便利,地方政府和群众积极要求发展的意愿、种植习俗和地方土质、气候条件,因时因地制宜,致力于将七眼桥镇打造成全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线鲜果生产基地。 因此,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4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七眼桥镇隶属安顺市西秀区,位于安顺市区以东 15 公里,地处全区最长河流 — 型江河源头,东与大西桥镇接壤,南与宁谷镇、老落坡林场相毗邻,西靠东关办事处,北与蔡官镇连接,是一个汉族、苗族、布依族杂居的多民族乡镇。 全镇国土总面积,辖 50个行政村, 87个自然村寨,一个居委会,总户数 ,总人口约 万人,共有 68个党支部;是一个人口大镇、文化大镇、交通重镇;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乡镇;全镇耕地面积 35000 亩,其中 :水田25566 亩,旱地 9434 亩;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本寨村,是我国研究屯堡文化的中心区。 七眼桥镇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和当前的发展趋势带领全镇人民乘着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省市“两会”有关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委 1号文件和市委相关文件的东风,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招商引资,走出了一条适合发展的新路子、好路子。 如在花园村、两所村引进了总投资 50 亿元占地 1200 亩的云南海烨公司黄果树苗岭屯堡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启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在高新水、郑家村引进了拟投资 25 亿元的悦道屯堡公园项目。 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屯堡特色资源优势,与黄果树、龙宫、格凸河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遥相呼应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大屯堡、大旅游。 七眼桥镇属全省 100个示范小镇之一,小城镇规划面积约 ,规划有大石板、齐家庄、鹞子岩连片蔬菜种植基地;元背、夏官的茶产业基地;仁岗、雷 5 屯等金刺梨种植基地;汤官、八角、牛硐等养殖基地以及乡镇企业及微型企业发展基地。 七眼桥镇具有良好的工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铁器、木器、石器的加工制作系朱元璋“调北征南”军队兵器制作和堡垒修建逐渐演变而来,并不断发展变化,形成 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该镇以猫硐、大坡脚、老塘关等村的铁器制作,郑家村的木材加工,猴场的石器加工为主的微型企业正蓬勃发展。 近年来,七眼桥镇立足区位、产业、环境、文化等优势,抢抓黔中经济区发展战略契机,依托贵安新区、贵安大道、安东新区、西秀产园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打造屯堡文化浓厚、镇容镇貌整洁、特色产业突出,集休闲、商贸、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宜居、宜游、宜生活的幸福镇。 在小城镇建设、项目建设、民生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产业发展条件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岩溶化山原地貌,地势平坦,区 内海拔高度在 1678米至 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 478米,受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影响,境内年平均气温 14℃左右。 全年日照数多年在 — ,无霜期平均为 27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300 毫米,总体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丰沛、多云寡照,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树木生长,因此, 规模化 发展 杏子树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项目建成后,由镇政府组建杏子树种植、销售协会,负责市场开拓,与外界达成长期的供销合作关系,把杏子树销往外地,逐渐形成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一体 化模式,让杏子树真正成为为七眼桥镇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支柱。 6 (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实施 交通、电力、水利、农业、林业、农房改造、教育文化、医疗卫生 及新农村建设项目,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完善,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水、路、电、广播电视已全部覆盖项目区,移动、联通等网络通讯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通程控电话户达 80%以上。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种植优质杏子树 400 亩(全部 落实在郑家屯村);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实施单位: 西秀区七眼桥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一) 编制依据: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16072020】、《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20】、《关于我省 2020年常用造林树种苗木最高限价的通知》(黔价监调〔 2020〕 177 号)、《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0001999】、《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深度要求》【 LY 514199】及《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 15572020】。 (二)编制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优地优用、适地适树适种源;二是相对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应、集约经营、定向培育;三是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科学造林、注重经济效益、并求生态社会效益、维护生态平衡。 7 (三)技术标准 栽植密度:按 4 4m,即每亩定值 42株。 整地及方式:林地清理后进行整地,整地规格为 100100 80cm;整地方式采取机械穴状整地,人工踢除石块、杂草等。 栽植: 栽植前施足底肥(腐熟的有机肥),将底肥与定植穴底土混匀后再盖一层泥土,用水把泥土拌匀,放入生根粉(土壤干燥地块施放保水剂 )然后栽植,栽植时将 苗木放入穴中, 理顺苗木根系,使其分布均匀,然后分层压入细泥,以刚好盖至根颈部为宜,嫁接口应露出地面,并使根颈部高于周围地面 20 厘米左右(将幼苗置于一小土堆上)。 埋土 1/3时将苗木向上提一下,让根系充分舒展,然后添土踏实。 栽后灌透水沉实树穴,每株浇水 20kg 左右,随即在 5060cm 高处定干,剪口下留 4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