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塔式起重机应急救援预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搬运时,如颈椎骨折,要用“颈托”围住颈部;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 或单肩背运。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一起。 七 、各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 比较多,经常在周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 为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 监控管理, 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操作 时,必须使用安全防 18 护的用具。 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 最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类: ( l)人员由 设备上 坠落。 ( 2)脚手架倒塌。 ( 3)人员由脚手架上坠落。 ( 4) 设备 倒塌。 ( 5)人员由梯子上坠落。 ( 6)人员由结构上坠落。 ( 7)人员由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 2. 可能产生高空坠落事故的违章行为 ( 1)高处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或安全带未扎在牢固的构架上;安全带拽拉长度超长。 ( 2)酒后登高作业;登高作业不走规定的通道。 ( 3) 使用未经验收合格的脚手架;在高处平台、孔洞边缘休息或倚坐栏杆。 ( 4)擅自拆除孔洞盖板、栏杆、隔离层或因工作需要拆除上 述 设施时不设明显标志并及时恢复。 ( 5)梯子档距过大;上人梯子底端不采取防滑措施;在梯子上作业时,下方不设监护人。 ( 6)梯子架设在不稳固的支持物上工作;梯子端部无防滑措施,人字梯无限制开度的拉绳、钩子等。 ( 7)临空面没有安装栏杆;栏杆高度不够、没有档脚板;施工平台马道板没有铺满、没有固定。 ( 8)夜间高处作业作业照明不足; ( 9)凭借栏杆、脚手架、瓷件等起吊物件;用安全带作溜绳或吊绳。 ( 10)搭设临时通道没有设置防护栏杆。 3. 高处作业时的安全防 护技术措施 ( 1) 凡是进行高处作业施工的,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 19 栏、挡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 ( 2) 凡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教育;特殊高处作业 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教育。 ( 3) 施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 4) 施工单位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 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 5) 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确有需要时,中间须设隔离设施。 ( 6) 高处作业应设置可靠扶梯,作业人员应沿着扶梯上下,不得沿着立杆与栏杆攀登。 ( 7) 在风雪天应采取防滑措施,当风速在 、暴雨、大雾等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 8) 应设置联系信号 和 通讯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 9) 高处作业时,工程项目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 全设施的,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 10) 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衣着符合高处作业要求,穿软底鞋,不穿带钉易滑鞋,并要认真做到“十不准”: 一 、 不准违章作业; 二 、 不准工作前和工作时间内喝酒; 三 、 不准在不安全的位置上休息; 四 、 不准随意往下面扔东西; 五 、 严重睡眠不足不准进行高处作业; 20 六 、 不准打赌斗气; 七 、 不准乱动机械、消防及危险用品用具; 八 、 不准违反规定要求使用安全用品、用具; 九 、 不准在高处作业区域追逐打闹; 十 、 不准随意拆卸 、损坏安全用品、用具及设施。 4. 高处作业应注意: ( 1)在带电体附近进行高处作业时,距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为 2m内。 ( 2)从事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高处作业的下方,应设置警戒线或隔离防护棚等安全措施,严禁其他人员通行或作业。 ( 3)高处作业时,应对下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清理和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电焊、气焊等动火作业,并配备消防器材和专人监视。 ( 4)高处作业人员上下使用电梯、吊栏、升降机等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配备齐全,灵敏可靠。 ( 5)霜雪季节高处作业,必须及时清除各走道、平台、脚手板、工作面等处霜、雪、冰并采取防滑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 6)高处作业使用的材料应随用随吊,用后及时清理,在脚手架或其它物架上,临时堆放物品严禁超过允许负荷。 ( 7)上下脚手架、攀登高层构筑物,应走斜马道或梯子,不得沿绳、立杆或栏杆攀爬。 ( 8)高处作业时,不得坐在平台、孔洞、井口边缘,不得骑坐在脚手架栏杆、躺在脚手板上或安全网内休息,不得站在栏杆外的探头板上工作和凭借栏杆起吊物件。 ( 9)特殊高处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并有与地面联系信号或可靠的通讯装置。 ( 10)进行三级、特级、悬空高处作业时,必须事先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前,应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现场 应急措施: ( 1) 事故和紧急事件发生后,现场 第一目击者应 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 21 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任一成员,或项目部办公室(或项目部任一管理部门),或现场负责人。 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 ( 2) 现场作业人员 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 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 3) 施救人员 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 性质, 按照救护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 4)立即拨打 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6. 注意事项 ( 1)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 120 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 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 4)重大事故应向相邻施工单位进行求助。 ( 5)在应 急响应领导小组成员未到事故现场之前,事故单位现场负责人即为现场救援最高负责人。 ( 二 ) 物体打击 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五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 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1. 常见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 ( 1) 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 ( 2) 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 ( 3) 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 料掉落伤人; ( 4) 设备带“病”运行,设备中物体飞出伤人; 22 ( 5) 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用铁棍捅卡料,铁棍飞弹出伤人; ( 6) 压力容器爆炸的飞出物伤人; 2.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 ( 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 在高处作业的人员,衣着要灵便,不准穿高跟鞋、拖鞋;不得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架吊篮上下。 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 2) 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 3) 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 才能起吊。 ( 4) 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 5) 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 工具 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维修平台 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 6) 无正式起重指挥人员,不得进行吊装作业。 3.现场 应急措施: ( 1)事故和紧急事件发生后,现场第一目击者应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任一成员,或项目部办公室(或项目部任一管理部门),或现场负责人。 报告内容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 ( 2)现场施救 人员迅速将 打击物进行清除,将 伤员 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 ( 3)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施救人员 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 按照救护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 4)立即拨打 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4. 注意事项 ( 1)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 120 急救电话和马 23 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 2) 要注意观察打击物对伤者的覆盖程度。 在清除打击物时一定要小心,防止对伤者的二次打 击;若打击物嵌入伤者的肌体,只要不影响现场救护,千万不要轻易清除,要与医疗部门进行沟通处置,否则会引起严重的伤害。 ( 3) 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运送重伤员,特别是打击物没有清除时,一定要有医护人员陪送。 ( 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 4)如与重大事故应向相邻施工单位进行求助。 (三) 施工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和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很普遍,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场所几乎都能遇到。 一旦发生 事故,轻则损伤皮肉,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机械伤害的形式主要有:咬入、挤压、碰撞或撞击、夹断、剪切、割伤或擦伤、 卡住或缠住。 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造成致使性伤害,及至身亡。 1.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 如人进入设备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 也有的因当时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 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 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 2) 缺乏安全装置。 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 3) 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 4) 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 5) 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 24 ( 6) 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 ( 7) 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 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 因为手在劳动中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