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doc15-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所谓相关信息的内涵和外延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投资者关注的将不再是单一的、关于财务资本的财务信息,而要求企业披露其所拥有的软资产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有利于保持企业长期战略性竞争优势的信息 [6].事实上,知识经济下,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获利能力以及有 利的现金流动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将不是其财务资本的如何殷实,而是取决于一个企业能否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良好的管理以及团队精神。 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管理能力正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优劣和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应该能够及时进行调整,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来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 3)会计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 在知识经济下,价值增值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人力资源对价值增值过程的贡献已经逐渐替代了财务资本而成为第一位的、决定性的。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会 计对象应该能够及时将人力资源这一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纳入会计范畴。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6 页 共 13 页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共同作用决定了会计应该设置那些要素、要素如何细分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7],三者在会计环境的变迁促进下融入了新的内涵,那么权益理论也理应将人力资源这一因素包容在内。 为此,建议权益理论应该拓展为“资产=财务负债十人力负债十财务资本权益十人力资本权益”。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初步探讨 人力资源会计确认的误区 人力资源会计确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人力资源作为何类要素加以 确认。 通常,人力资源会计 [8][9]的相关文献都采纳了这样一个思路:“企业吸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者职员)是企业进行的一项投资”,往往通过借记发展成本、招募成本等,贷记银行存款,以反映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发展所发生的成本,嗣后再通过,借记人力资产,贷万取得没展成本,来结转并确认人力资源这项资产;此外,这些文献往往“陶醉”于“按照取得成本或价 值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的争论中,而并未探讨人力资源的本质,并未正确揭示人力资源确认为一项资产后如何反映其“对立面” —— 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的同时到底应该同时确认为另外一项资产的减少、一项负债的增加还是一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 因此,我们认为现存文献中可能存在一种“方向”把握上的偏颇,也难以令人信服地推演出人力资源计量的必然属性,也不可能最终找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如此确认和计量不能够揭示人力资源这项资产的实质。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7 页 共 13 页 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成为企业的混合权益索取者 与本文第二部分的理论基础保持一致,我 们大胆建议企业在吸收人力资源时应该转换思路,不要将之理解为企业的投资,而将之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的(特殊)投资。 按照古典经济学观点,(财务)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劳动是一个企业存在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仅有债权人和所有者让渡的财务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人力资本参与到企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人力资本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人力资本拥有“自然”的控制权,而且人力资本所有者自身代表的先进生产力膺理能力和掌握的知识不可能“自然”地让渡给企业,企业要想合法地使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就必须象使用 债权人和所有者投入的物质资本的同时必须赋予他们(债权人、所有者)一定的权益一样,也必须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也成为某类权益持有者。 那么,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何类权益持有者呢。 我们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是混合权益索取者,因为:一方面人力资源所有者平时从企业中定期取得固定报酬,所以体现为固定权益索取者;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的占有特性,企业合法地占有了人力资源的超额效用即利润 [10],同时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结论,人力资本这种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应该拥有剩余索取权。 所以企业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类型是 介于固定权益求偿权和剩余权益之间的混合权益。 人力资源所有者应该在让渡其劳动的同时,获得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doc15-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