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0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号。 4. 3 文件的编写和审批 4. 3. 1 《质量手册》由质检部组织编写,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4. 3. 2 程序文件由相关部门编写,各归口管理部门部长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 4. 3. 3 其他文件分别由相关部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审批,重大项目由质量负责人或总经理批准。 4. 3. 4 确保文件的正确、清晰、协调、易于识别和检索。 4. 4 文件的发放 4. 4. 1 文件发放 时办理登记手续,签字领用, 文件的发放、回收要填写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4. 4. 2 公司范围内及向审核机构发放的文件为“受控”文件,在封面加盖“受控”印章。 向顾客提供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 4. 4. 3 受控文件发放要注明发放编号,按 DC01~ DC99 发放号进行发放,发放编号原则如下: DC ** 序号(从 01 开始) 文件发放代号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 第 5 页 共 9 页 4. 4. 4 当使用的文件严重破损并影响使用时,应到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由质检部收回。 4. 4. 5 若文 件丢失,应向发放部门说明丢失原因,申请补发。 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原文件分发号作废。 4. 4. 6 提供给认证机构和供方的文件,按内部受控文件处理。 4. 5 文件的评审 每年三季度由质检部会同办公室组织使用部门参加,对现有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协调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 4. 6 文件的更改与换版 4. 6. 1 体系文件的更改,由质检部组织实施。 填写“文件更改申请通知”,经总经理或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质检部 应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 4. 6. 2 其他文件的更改,由相应主管部门填写“文件更 改申请通知”,经原审核人员审批。 若指定其他人员审批时,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 6. 3 文件更改时,要按规定做好记录。 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应主管部门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 4. 6. 4 文件页数较多,更改页数较少,则仅更改修改之页,更换修改之页后,文件的版本号不变,页 /章版号须变更,页 /章版号用依次用“ A”、“ B”、“ C”、“ D”、“ E。qp0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记录内容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字迹工整、清晰,重要记录需经校对、审核和批准。 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 斜 杠 ( \) 划去。 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各相关、可填栏目不允许空白。 4. 3. 2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 ,应采用单 斜 杠 ( \) 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 加盖更改人的印章或签上更改人姓名及日期。 4. 3.
往来的重要物资的供应商,应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4. 3 对第一次供应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经各相关部门提供评价意见,质量负责人批准即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4. 4 供应商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生产经营部应向供应商发出书面通知, Q/DQ RHQP0520
分类,公司的采购物资分为如下三类。 —— 重要物资: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投诉的物资。 —— 一般物资:不影响使用性能或即使稍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的物资。 —— 辅助物资:包装配件及 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物资, 4. 3 验证的执行和记录要求 4. 3. 1 重要物资的验证由质检部进行,需要填写《进货验证记录》,采用试装或试用的方法时
时掌握认证产品相关标准信息使 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当认证产品标准发生变化时,适时的调整产品结构,使之符合认证规定要求。 4. 4 认证产品的生产设备,工艺参数发生变更可能影响到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时,由技术检验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生产设备、工艺参数进行认可。 4. 5 技术检验部对凡涉及认证产品的变更及时向认证机构申报,由质量负责
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检及月检 ( 1) 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日常抽检(每周不少于 2 次)中发现的问题,填写《管理工作检查》给对应部门的主管确认,限期整改,必要时填写《纠正 /措施措施处理单》,要求部门主管对反复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 程序文件 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 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LS / 版本状态: A/0 页 码: 3 / 2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如修订服务内容标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落实整改 ,见《供方管理 规定 》 、《采购与物资管理工作规程》。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其纠正措施在“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当出现“ 、 、 ”情况时,由品质保证部填写《纠正 /预防措施处理单》,由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 施并组织实施。 跟踪评审 当出现“ ”情况时,由相关检查人员予以跟踪评审;当出现“ 、 ”情况时,由品质保证部组织相关部门予以跟踪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