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ppt17)-公司治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出法人财产权。  2。 贝利和米恩斯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股东利益会受损,两权分离理论则认为这样可以下放企业自主权,实现政企分开。  3。 贝利和米恩斯不认为两权分离是效率的源泉,也不是股份公司的本质特征。 (二)对现代企业制度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 1。 公司所有权 (corporate ownership )  该权利是公司出资人的权利,它决定着公司剩余的分配,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  2。 公司控制权 (corporate control )  该权利本质上是决定公司董事会成员任免的权利,该权利属于所有者或股东。  3。 公司治理权( corporate governance)  该权利是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管理和经营行为进行监控的权利。  4。 公司经营权( corporate management)  该权利是公司经理人员所从事的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等。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  股东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公司的经营目标自然首先要体现股东意志和要求。 为了实现这也目标,公司的权利机构都要以股东的意志和利益为发挥作用的基础,股东大会是体现股东意志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受股东委托,在公司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  经理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制度是一个管理职能高度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承担管理工作,他们是公司内部真正有权利的阶层,而公司出资人已经失去了控制公司的能力。  利益相关者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内部和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他们是股东、董事、经理、雇员、债权人、供货者、社区、政府等。 股东关心股息、雇员关心工资、债权人关心本息的偿还、经理关心职位和薪水、社区关心环境和就业、政府关心税收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应该体现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三、公司治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