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京山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9页)-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湖北五大茶区之一的大洪山茶区,茶叶品质优良。 现有茶园面积 6万亩,在湖北省排在 20 位左右,面积和产量在荆门市居第 3 位。 尽管面积不大,规模较小,但我县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只要我们能把这个优势发挥好、利用好,扬长避短,大力开发中山区域有机茶,市场前景将十发广阔。 市场前景广阔 茶有“三增三抗”的功能 ,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 随着茶叶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播, 第三章 建设条件 13 我国茶叶消费市场还将扩大。 当前我国茶叶年消费人均仅 公斤,当内销年人均达到 公斤,外销增长 50%,我国茶叶的总需求量为 130 多万吨,相当于我国 2020 年产量的 1 倍。 因此我国茶叶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保障系数高 合 作社技术力量雄厚,有高、中级技术人员 12 人,省级制茶能手 10 人,初、中级评茶员 8 人,社员中获得初级职称的有 63 人,中级职称的有 18 人。 主要生产的产品有“常家洞牌京山毛尖”茶和“ 常家洞牌京山剑峰”茶两大系列。 同时聘请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以及省内茶叶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 项目 以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为技术依托单位,项目生产加工技术条件成熟,技术保障系数高。 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拟选场地的地理位置具有交通运输的优势 , 京山 东承武汉,西接荆门市,南望江汉,北通随州市,有高速公路随岳、武荆高速,省道皂当、汉宜、京安、应随公路和长荆铁路穿境而过 , 项目区属鄂北的交通咽喉, 243 省道贯穿全镇,长荆铁路、随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项目区江家畈村距县级火车站 30 公里、距 随岳高速公路进出口通道宋河站 5 公里。 距荆门市城区约 130 公里,客货车辆可直达荆门、武汉等地。 近年来,江家畈村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通村水泥路 10 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区域内交通环境十分优越。 优越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公用设施的社会依托 第三章 建设条件 14 供水:可利用原厂区管网。 供电:原区内供电配套。 通讯:通讯线路均至拟选场地。 拟建项目所在地区政府和法律支持条件 项目所在地对该项目非常重视,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1) 享受企业系列优惠政策。 (2) 对企业 税收优惠。 (3) 项目前期的手续简化,政府有关部门协助办理。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项目建设资金不足,满足不了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 针对这些因素,在立项投资开发的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规模,拓展投资渠道,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公司的产品品牌,扩大品牌效应,实行滚动开发,实现综合效益目标。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第 四 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状况 及 前景分析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品类众多。 茶有“三增三抗”的功能,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 衰老、抗辐射、抗癌症。 随着茶叶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播,我国茶叶消费市场还将扩大。 世界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是“南红北绿”,即:低纬度的地区(如印度、肯尼亚)只能生产优质红茶,高纬度的地区(北纬2530176。 )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 中国茶叶绿肥红瘦特优。 绿茶品质优势强,国际茶价历年绿茶高于红茶。 有关部门预测,中国茶叶消费量的潜力为现在的 10 倍,现有市场规模为 180 亿元。 出口市场消费量的潜力为现在市场的 5 倍,现有市场规模为 30 亿元。 一是南方以绿茶、乌龙茶为主,少量花茶。 北方以茶茶为主,绿茶为辅,乌龙茶、绿茶快速发展。 二是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茶叶消费将增长迅速。 三是从总体来看,消费结构由低、中、高赂中、高、低转变。 低档茶叶将逐渐被淘汰出市民消费市场。 四是花茶减少,绿茶增长,乌龙茶增长迅猛,保健茶总体平衡,茶饮料将加快分割饮料市场。 五是特色茶、礼品茶具也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正在扩大。 茶叶是我国传统产业和传统出口产品,出口量仅次于蚕桑和丝绸产品,同时国内茶叶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内销量扩大,目前我国茶叶产 量近 100 万吨,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 公斤,低于世界平均 ,当内销年人均达到 ,外销增长 50%,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6 我国茶叶的总需求量为 130 多万吨,可增加茶叶产量 30 多万吨。 因此我国茶叶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分析 京山县是荆门的重要产茶地之一,茶叶品质优良。 现有茶园面积 6 万亩,在湖北省排在 20 位左右,产量仅 1000 吨左右,尽管面积不大,但我县具有资源优势等众多优势,只要我们发挥好、利用好优势,扬长避短,开发中山区域有机茶,市场前景仍将十分广阔。 营销 策略、方 案 、 模式 根据茶叶市场前景分析,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是全国大中城市,企业已争取了自营出口权,可跻身国际红绿茶市场,向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地区扩展,产品生产方案以中高档名优茶和大宗茶并举,打造特色鲜明的名优品牌,坚持以销定产,适销对路,产销平衡。 企业生产及产品销售按“品种优质原种化、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工自动化、质量检测标准化、品牌销售集团化”的思路进行生产和经营销售,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以诚信服务开拓市场,以企业自主销售为主,兼顾代销及借助现代物流方式,如进军超市、“大额定单方式”、展销会等方式。 具体采取以 下销售措施: ( 1)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骨干力量,强化公司营销部工作力度,完善现有销售激励机制。 ( 2)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以县级城市为起点,分别建立省级、地市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7 县、县级营销网络,省级统领地市和县级,以销售量定奖励,价格全国统一制订(出厂价加运费),零销价格经销商和公司协商制定。 ( 3)通过专业或行业博览会、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及有关媒体,加强企业和商标品牌宣传,积累知名度。 同时计划建立企业网站,利用网络信息时代的传播优势来设立一个平台,开辟积极、主动的宣传模式。 ( 4)加入华中 粮食 网,随时掌握 粮食 市场动态, 科学应对决策。 市场风险分析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茶叶 价格波动频繁、范围较大,同时产品经营前景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因此存在相应的生产经营风险。 而周边地区 茶叶 加工行业正处于发展变革期,也存在一定市场竞争风险。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首先,本合作社确立了面赂国内大中城市最受欢迎的高档名优茶、国际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大宗绿茶的产品定位,彻底回避国内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其次在产品定价上,以绝对的成本优势为前提,确定“高端产品、中端价位”的营销策略,并且通过以较低价位让利于专业经 销商的方式借助社会成熟的营销网络进行销售,同时积极拓展网上销售,使公司产品在委托经销和终端市场上均具有了突出的性价比;第三,利用地域优势,抢早上市,抢占早茶市场;第四,利用各级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8 的支持,以争取到当地铁路、公路、航空等各运输部门对本公司大宗茶叶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的承诺,在运输成本上能确保做到最低价位;第五,已与多家大型专业经销单位达成合作意赂,并有条件在一段时间之后实现完全的“订单农业”。 因此,本项目的市场风险集中在前期生产的不确定性上,而这种不确定性到 2020 年项目完成后即可基本消除。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9 第 五 章 建设方案 产品方案和 建设 内容 产品方案 该项目为 扩建 工程,项目改造后产品方案 略 有改变。 产品方案 : 新增 500g 装精制 茶 : 10000 斤 \年; 100g 装精制 茶 : 20200斤 \年; 50g 装精制 茶 : 15000 斤 \年; 建设 内容 按照国家农业部有机茶园建设标准,改造老茶园 1500 亩,新建茶园 1500 亩,共计 3000 亩。 本项目实施需定植茶苗 1500亩,兴修灌溉水渠 2500 米,新建 100 立方地头水池 30 个,铺设引水管道 10000 米,建隔离林带 20200 米,购置新技术加工及采茶、修剪机械 设备 50 台套,开展技术培训 2020 人次,兴建一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冷库贮藏室和一条包装生产线。 建设规划及布局 按照国家农业部有机茶园建设标准,全面规划,强化措施,快速推进新茶园建设。 在老茶园改造上,因园、因树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积极采取引进茶叶新品种,推广茶园培育、茶叶采摘新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多项举措,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全面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0 建设标准 和产品标准 本项目执行《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 (1)有关工业“三废”方面的标准,如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GB1234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2) 有关卫生规范,如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14881 (3) 有关工业企业设计规范和标准,如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GB50033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79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4064 《生产设备卫生设计导则》 GB5083 生产 工艺 技 术 改造 方案 改造低产茶园 首先是对园地进行统一规划,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造方案。 其次全面深耕,施好施足有机肥,亩施用有机肥 2020 公斤;第三是实施改土、改树、改园、改变落后的管理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1 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四改”技术,提高茶园产量和品质。 重点是改园,通过引进新品种,淘汰低产劣质茶园。 高标准建设新茶园 在新茶园建设区配套建设路网、沟渠、防旱水池等,达到“山、水、园、林、路”相统一,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标准。 科技投入 (1) 茶叶基地高产优质高效 生产技术示范 1 项; (2) 引进、应用茶叶精制加工技术 1 项; (3) 生产基地农民技术培训 20 场次、 2020 人次; (4) 推广使用平剪机、修剪机、茶叶采摘机械; (5) 新建茶叶基地实施品种改良,引进福鼎大白等茶叶新品种。 建筑方案 建筑物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① 本项目 所有 建筑 建在 合作社 公司院内,所有建筑 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基础上 尽量 体现高效率并充分展示现代企业形象、人性化、田园化的新型园区。 使之不仅在 茶叶 加工技术、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产品整体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示范作用,在生产、生 活环境、厂区建筑格局也力争同时具备示范作用。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2 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考虑厂区的长远规则,通过设计使厂区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③ 厂区道路应通畅,便于机动车通行,有条件的应修环行路且便于消防车到达各车间。 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 厂区内各车间的裸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