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生存--企业生存讲议(doc11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修正的新观点、思想,都在出现伊始就种下了需要 重新思考、修正 的种子。 管理的环境是变化的,但管理的根本问题不会变。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行业赚钱、什么产品赚钱和什么行业不赚钱、什么产品不赚钱 ,关键要看是谁、哪个企业、怎样在做。 在这个时代,行业的最先进入者和行业暴利的获得 者大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成功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中,进入一个行 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 存却非常困难。 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这个时代,几 乎所有行业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 都有新的进入者;在这个时代,没 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企业、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办企业,在 游戏规则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这个时代,评判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那些靠运气、靠关系、靠“祖传秘方”生产销售的企业 已经很难生存;在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没有广告不行,但仅靠广告也不行;在这个时代,从 消费者角度看,改变我们生活的是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是汽车和日益丰富 的餐桌。 但从企业家和企业角度看,是把产品、金融、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组织起来的管理。 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绝不仅仅是“执行”那么 简单。 因为,作为经济组织,每个成员为什么要不打折扣,要创造性地为老板实现意图去“执行” 呢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曾讲道,“为什么要为企业卖命 ?”这是个没有最终答案 的问题,是不可能用“执行”解决的问题。 怎样实现“执行”,为什么要“执行”,能否创造性地“执行”,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命题。 为探究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原点:管理。 于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被大量引进,甚至成为巨大的市场。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工具。 从 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一 百 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管理在每个时 期是不一样的。 泰勒时代,是以责任制为主的所谓科学管理;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现代管理 学大师彼得 ?杜拉克提出“企业战略”概念,企业的战略成为管理的重要 内容;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这时,管理的重点则成为企业文化;而 到了 20 世纪末,管理再次回到起点:责任制。 但在表述上则是以六西格玛为中心的过程 —— 产 品与责任的“百万次机会不超过 3 4 个缺陷” —— 追求终端产品和生产过程介乎完 美的企业管理质量标准。 今天,管理 在大多数管理专家们口中已经成为 ROI(投资回报 )、 SVA(股东价值分析 )、 R OIC(投资资本回报 )、 EVA(经济附加价值 )以及“执行”等等。 在如此纷繁的管理理论市场上,人们需要在纷繁的问题中寻找到事关中国企业管理的当期和 长期重点问题。 要寻找到一种当期需要的真思想,是需要寻找出“我们自己需要的问题”, 需 要在一拨拨舶来的眼花 缭乱的“问题”中一个个剔除“伪问题”,从而找寻到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 什么是今天我们管理的真问题呢。 管理既然是一种思想,说穿 了就是企业实践的总结。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管理,上面那些东 西是中国企 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吗。 换句话说,管理对我们这样一个只有 20 年发展历程的企业群和企业家 群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又是什么管理内容对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最重要。 不错,从宏观上看,毫无疑问,中国会赢得这场世界性经济竞争,“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 家”。 但从微观上看 ,在这样一个大势之下,并不是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都能够成为胜者。 企业的最终胜出取 决于企业生存的长短。 在国家经济这部快速行进的列车上,肯定有一批企业会由于 种种原因被甩下车厢;肯 定有一批企业会由于种种原因上不了车。 中国经济起家时期 —— 上个世纪 80 年代“靠胆量”成长起来的企业,所剩无几;上世纪 90 年 代靠“点子”、“关系”、“运气”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面临着生死抉择。 与其说我们是 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不如说我们是个生存的时代,对企业来讲更如此。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冯仑先生是中国房地产业界的智者,他的万通甚至被业内誉为“黄埔军校”,原因在于从万 通走 出了几个中国地产界的大亨。 冯仑先生在 2020 年时曾自我解嘲道:“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 ,不惜牺牲自己的‘色相’,在各种媒体上露脸。 毕竟,失节事小,饿死事大。 对企业来说 ,生存下来才是第一位的。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但有太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并没有等到太阳重新升起就已经死去。 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企业家 大喜之后的大悲,看到太多的企业辉煌之后的毁灭。 为了等待新的太阳升起,企业和企业家 在市场中苦苦挣扎、拼搏,生存成为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第一 要务,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高 法则,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原则。 一切为了生存,一切围绕生存,生存成为达成所有企业目 标的前提和条件,生存成为超越一切的大 事。 这样一来,如何生存成为管理的真问题,也是当期管理思想的真谛。 我用五年时间研究中 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方式,力图找寻 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生存哲学: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 生存并且长寿是人类所有组织都在追求的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加洲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教授 曾做过统计: 1520 年前成立的组织,现在仍然用同样名字生存的,全世界只有 85个。 其中, 有 70 个是学校,有 15 个是宗教组织。 为研究中国企业的生存哲学,我参照克拉克教授的方式对中国近代 组织寿命也做了统计:以 2020 年为界,上溯 80年前成立、延续生存至今的组织大约有 28 个。 除北大、清华等学校外, 还有就是医院、政党和军队。 上述组织主体虽不是企业,但它们与企业有相似的地方:都需 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也都需要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 典型的是北大、清华这 样的学校。 可能没有人会怀疑再过百年,北大、清华会依然存在,但今天市场上红红火火 的企 业又有多少生存时间预期。 所以,我们在探究中国企业生存之道的时候,应该从这些非赢 利性组织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要研究、寻找中国企业的 生存基因,绝对离不开中国市场上的中国企业。 尽管我们 现在说谁是、谁可能成为中国百年企业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把目前公认成功的企业 拿出来 解剖。 当然,在几百万家中国企业中选择成功企业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成长的时间还是太 短。 可为了具有代表性和便于操作,研究之前,我先制定了这样一个标准: 1 20 年来中国经济转轨历程,其经验和理念曾对中国企 业发展产生过影响,并至今影响着中国以至世界同行业的企业; 2在打造“中国制造”世界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企业; 3 业; 4地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台湾地区企业;为使最终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作为比较和对照,我又选取了十几年来被中国企业和 企业家们认可为标杆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企业。 在最后的取舍上同样制定了一些标准: 1 500 强的企业; 2 3业,但在传统产业中用和中国入选企业相同的时间做成世界级水平的企 业, 如,沃尔玛。 按上述标准,下面这些企业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成为我们研究、解剖的案例企业。 入选的中国企业与国外样本 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国外企业 (01)联想集团 (01)通用电器 GE (02)海尔集团 (02)摩托罗拉 (03)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03)沃尔玛 (04)格兰仕公司 (04)麦当劳 (05)希望集团 (05)雀巢咖啡 (06)万通集团 (06)马士基海运 (07)万向集团 (07)索尼电器 (08)中国吉利集团 (08)松下电器 (09)华为 (09)诺基亚 (10)万科企业 (11)力帆集团 (12)蒙牛乳业 (13)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14)COSCO(中远公司 ) (15)中国海运集装箱公司 (16)台湾宏碁 (17)永和 大王 (台湾 ) (18)顶新国际 (台湾 ) (19)正泰企业集团 (20)浙江娃哈哈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上述名单中的中国企业在不断调整:不断有企业被市场证明失败而 淘汰 ,其速度之快,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特色;同时,也不断有新的企业冒出,成为社会公认的 成功者。 这也是我们这个新兴市场魅力之所在。 我相信,就是我们最后确定的这些企业也会有被市场淘汰的,但它们的管理实践,无论怎样 淘汰,都是构成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 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生存超越一切,生存是我们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主题。 这是本关于中国企业生存哲学的书。 我想,既然是从哲学角度研究和探讨中国企业生存问 题,那就不可能给出一种结论而只能是提出一种思考的方法。 事实上,“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 够发现一些规律,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存超越一切。 只有那些有美好目标,并为此不断实 践的企业才能在这 个市场中生存下去。 本书共十章,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企业生存的时代环境;第二,企业生存的 制度因素;第三,企业的生存实践。 活下去,并且活得美好,是所有企业 和企业家的期盼。 几乎所有企业家都在为自己所掌控企 业的 命运操心,企业的生存已不仅是企业和企业所有者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企业的生 存 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关系 到我们能否生活得更美好的问题。 这其实已经是国家利益之所在,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使命。 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 25 年,环境变化非常快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种变化,从短缺 经济 进入“过剩经济”也是一种变化,从单位人、城市人、农村人到组织人、公司人、企业人还 是 一种变化。 在 这种不确定、不连贯,急速变化的时代,管理担负了它注定要担负的使 命和责任。 企业管理早已走出企业界限,人们也早已接受了诸如“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福利 组织管理”的观念。 所以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益,对我们的国家也是有价值的。 第一章 繁荣时代:我们的机会 引言 连续 25 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繁荣时代 ,是了不起的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发展,呈现了这样的景观:一个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再走向 企业亏损;行业中的企业从群雄纷争最后到寡 头垄断 —— 有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几 乎没有一个行业成为例外。 繁荣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时代,企业赢利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 二十余年来,对中国 企 业成长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管理。 它使中国经济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百倍。 正是管理的 实践,使体制创新、机制造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利润。 管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从世界角度看,现代管理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管 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实践。 管理,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生存方式。 看到这个的同时,我们又不 能忽视的另一点事实是,二十余年来,一些企业的成功是雄心勃 勃的结果,而不是管理的结 果。 所谓“一不小心就发了财”。 但现在是一不小心就破了产。 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企业 已经步入了管理的时代 —— 企业持续成长和长久生存已成为企业、企业家、企业管理理论家 , 以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探讨和实践企业的生存之道成 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 从管理一百年实践看,每一个对现有管理 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修正的新观点、思想,都在出现伊始就种下了需要重新思考、修正 的种子。 管理的环境是变化的,但管 理的根本问题不会变。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行业赚钱、什么产品赚钱和什么行业不赚钱、什么产品不赚钱 ,关键要看是谁、哪个企业、怎样在做。 在这个时代,行业的最先进入者和行业暴利的获得 者大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成功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中,进入一个行 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 存却非常困难。 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这个时代,几 乎所有行业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 都有新的进入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企业、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办企业, 在 游戏规则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这个时代,评判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那些靠运气、靠关系、靠“祖传秘方”生产销售的企业 已经很难生存;在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没有广告不行,但仅靠广告也不行;在这个时代,从 消费者角度看,改变我们生活的是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是汽车和日益丰富 的餐桌。 但从企业家和企业角度看,是把产品、金融、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组织起来的管理。 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绝不仅仅是“执行”那么简单。 因为,作为经济组织,每个成员为什么要不 打折扣,要创造性地为老板实现意图去“执行” 呢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曾讲道,“为什么要为企业卖命 ?”这是个没有最终答案 的问题,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