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doc22-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产权重组,从而确定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的母子公司产权关系。 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即集团公司)就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如石化、冶金、航天航空等行业的企业集团,都是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机构。 这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产权明晰问题。 从地方看,上海和深圳的做法更具超前性,它们构建了一个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控股公司)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国有企业。 这种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通过成立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不到位”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 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主要是通过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的。 通过公司制改组,包括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这种改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国有企业 独资或国家股“一股独大”的格局。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抽样调查, 2020 年,已进行产权多元化改组的国有企业已达到 %。 考虑到破产、被非国有企业兼并或渗透而已经转变成为非国有企业的原国有企业,这一数字估计在 75%以上。 2020 年底,全国国有中小企业已有 %实施了改制。 在已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和合资形式的占 51%。 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改组,国有中小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好转。 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多元 化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 以国有企业集团为例, 2020 年,母公司登记注册为国有的企业集团有 1725 个,其中母公司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集团有 1265 个,占 %。 在这 1265 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改制为非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有 507 个,占 %。 2020 年,母公司登记注册为国有的企业集团有 1772 个,其中母公司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集团有 1269 个,占 %。 在这 1269 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改制为非国有独资公司的有 468 个,占 %。 相对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更加明显。 国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易主为非国有主体,甚至国有股完全退出的公司不断出现,这些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非国有企业。 同样,国有股份也不断入主非国有上市公司,其比重超过非国有股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992 年,上市公司仅有 53 家,全部是国有控股企业。 2020 年,上市公司总数有 1086 家。 其中没有国家股和国家一般参股的公司有 458 家,占%;国家股完全退出的公司有 50 家,占 %。 2020 年,上市公司总数有 1159 家(还有 1 家数据不完整),其中没有国家股和国家一 般参股的公司有 415 家,占 %;国家股完全退出的公司有 55 家,占 %。 国家股占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比重由 1992年的 %降到 2020 年的 %, 2020 年又回升至 %。 在上市公司中,非国家股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1992年为 %, 2020年提高到 %,但 2020年又减少到 %。 这反映了上市公司中国有主体和非国有主体的相互渗透趋势在增强。 (三)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 尽管国有企业还有一部分未改制,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还有一部分仍是国家独资,但在市场运 作方面,尤其是生产经营方面已呈现高度的市场化。 改制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则更加规范。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抽样调查,在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 %的企业认为其治理结构是合理和比较合理的,是根据市场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构建的。 ( 1)经营者市场选择率。 在经营者任命方式问题上,在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由非政府任命或市场选聘(包括董事会任命、职代会选举等)的企业比例达 %。 未改制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聘比例也达 %。 改制和未改制企业的经营者由市场选聘的比例合计为 %(参见表 6)。 而 1993 年,该比例仅为 %, 1993~ 2020 年年均提高 %。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表 6 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由市场选聘和有决策自主权的企业比例(%) 注:( 1)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选聘包括所有的非政府任免方式;( 2) 2020 年数据根据 1997~ 2020 年年均值估计。 资料来源: 1993~ 1997 年及 2020 年数据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测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抽样调查,以及高明华:《中国企业市场化:含义、测度及国际比较》(载《中国研究》 1997 年 10 月号和 12 月号)。 ( 2)决策自主程度。 在决策模式问题上,改制前, %的企业选择集体决策模式,%的企业选择集权模式, %的企业选择分权模式;改制后,选择集体决策模式的企业下降为 %,选择集权模式的企业下降为 %,选择分权模式的企业上升为%。 %的企业认为,与改制前相比,改制后决策的科学性有一定提高或大幅提高。 %的企业是独立选择自己的决策模式,或者说, %的企业是具有决策自主权的(见表 6)。 另有 %的企业是在政府干预或指导下选择决策模式。 而 1993 年,有决策自主权的企业比例为 %, 1993~ 2020 年年均提高 %。 ( 3)激励与业绩的吻合度。 在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上,在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 %的企业采用贡献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方式, %的企业采用年薪制。 ( 4)财会制度的健全程度。 在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全部样本国有企业(包括已改制和尚未改制)中有 %已经全面实施,这比非国有企业高出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更加规范的。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1992 年 6 月,国务院通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该条例中,国有企业被赋予 14 项重大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走上了市场化之路。 至 2020 年, 80%以上的国有企业基本落实了 14 项经营自主权。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财政补贴已非常低。 国家财政收入中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与 GDP 的比率是逐年下降的,从1985 年的 %下降到 2020 年的 %。 不仅如此,亏损补贴的绝对值也是不断下降的,从 1985 年的 507 亿元降至 2020 年的 亿元。 如 按 1990 年不变价计算,则国家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绝对值从 1985 年的 718 亿元下降至 2020 年的 164 亿元,年均下降%。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盈亏由自己负责,这使政府以低息银行贷款形式向国有企业提供的变相补贴也已基本消失。 ( 2)政府对国有企业资金的无偿划拨近于停止。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获得,政府的无偿划拨近于停止。 据统计,国有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是银企之间市场谈判的结果,政府已不再 安排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 从 1993 年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