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电力能源公司机电安装工程调试方案doc(32页)-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 风管漏风量试验装置示意图 试验风机:为变 风量离心风机,风机最大风量为 1600m3/h,最大风压 2400Pa。 连接管:Ф 100mm 孔板:当漏风量≥ 130 m3/h 时,孔板常数 C=,孔径 = 当漏风量< 130 m3/h 时,孔板常数 C=,孔径 = 倾斜式微压计:测孔板压差 0~2020Pa 测孔管压差 0~2020Pa 风管单位面积允许漏风量的检验标准如下: 低压系统: P≤ 500Pa Q≤ 中压系统: 500P≤ 1500 Q≤ 漏风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Q=3600AV V= 2△ P/ρ *C Q=3600AC =5091AC 式中: V— 风速,( m/s) Q— 漏风量,( m3/h) A— 孔板面积( m2) C— 孔板常数 △ P— 空气通过孔板的压差( Pa) ρ — 空气密度( Kg/m3) 防排烟系统按中压系统工程风管的规定进行 , 中压系统风管的漏风量检测必风机 调节阀 整流栅孔板 软管倾斜式微压计风管漏风测试装置 须在漏光检测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数量按风管系统工程的类别和材质分别抽查,不得少于 3件及 15m2。 风机 调试 ①核对风机、电机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参数一致;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拧紧;进出口帆布短管是否严密。 ②开风机之前,将风道和风口的调节阀放在全开位置,三通调节阀放在中间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总送风阀的开度必须保持在风机电机允许的运转电流范围内。 ③通风机和电动机的皮带轮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调整皮带的松紧度至合适程度。 检查风机和电动机底座减震固定件是否松开。 ④风机运转前在轴承处加上适度的润滑油,并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如金属网罩安装等。 ⑤用手盘动叶轮,观察有无卡阻及碰擦现象;手动盘动叶轮第二次,观察叶轮是否 停留在同一位置,出于叶轮的动平衡考虑,叶轮两次应停留在不同位置。 ⑥风机初次启动经一次启动立即停止运转,检查叶轮与机壳有无摩擦、有无异常振动及声响;检查运转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与机壳标注方向一致。 ⑦风机启动运转平稳后,用钳形电流表检测起动电流,运转电流、振动、转速及噪声,并在试运行 30 分钟后检测轴承温度,其值必须达到设备说明书的文件要求;用转速表测试风机主轴的转速,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检查其转速是否与铭牌标识相符。 ⑧风机在额定转速下试运转 2 小时以上,测量轴承温升是否正常,不超过 70℃为合格。 ⑨可能出 现的故障及原因:一般有振动剧烈,轴承温升过高,电机电流过大等。 振动剧烈的原因可能是机壳或进风口与叶轮相碰而产生摩擦,叶轮铆钉松动或轮盘变形,叶轮轴盘和轴松动,各连接部位连接螺栓松动,进出风管支撑不够牢固而产生振动,转子不平衡;轴承温升过高的原因可能是轴承振动剧烈,润滑油质量不良,或填充过多和含有灰尘、污垢等杂质,轴承连接螺栓过紧,轴承损坏;电机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启动时总风管的调节阀开度过大,风机的风量超过额定范围,电机的输入电压过低或出现单相断电。 风量测试与风量平衡 A 通风机出口的测 定截面积位置按系统风量测定要求选取,即选择在产生局部 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 4 倍的管径,以及局部阻力产生之前大于或等于 倍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直管段上,其测定截面积位置应尽量靠近风机。 B 分别测试风机吸入端的风量和其压出端的风量,计算其平均值,即得出该风机的出风量,核对是否与设计要求的风量相符;计算风机吸入端与压出端的风量差,其差值以不大于 5%为合格。 C 通风机的风压值为风机进出口处的全压差值,用压力计分别测出风机吸入端和压出端的风压值,计算得出得二者之差值即为通风机的风压,将该值与风机铭牌上的风压值进 行核对以确认是否相符,并核对该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 系统风量的测试与平衡 ( 1)系统风量的测试 ① 按工程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并标明风管尺寸、测点位置以及截面积大小、送 (回 )风口位置,同时标明设计风量、风速等参数,对测点进行编号。 ② 开启风机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先测总风量是否满足设计风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如达不到要求则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办法。 系统总风量以风机的出风量或总风管的风量为准,系统总风压以测量风机前后的全压差为准。 ③ 系统风量的测试可用两种方法进行:方法一是用皮托管和微压 计测量风管内的风量,方法二是用叶轮风速仪测量送回、风口或新风进风风量。 方法一: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干、支管风量。 测量截面积的位置选择在气流均匀处。 按气流方向,应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 4倍的管径及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 寸的直管段上。 如难以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截面,可将测定截面的位置进行灵活变动:一是所选截面保证是平直管段,二是该截面距前面局部阻力的距离比距后面局部阻力的距离适当长一些。 当测量截面上的气流不均匀时,应增加测量截面上的测点数量。 为了检验测定截面选择的正确性,可在 开始测量时,同时测出所在截面的全压、静压和动压,并用全压 =静压 +动压的关系来检验测定结果是否基本吻合,如发现三者关系不符,如操作无误,则说明该截面的气流极不稳定,需要重新选择。 在风管内测定平均风速时,将风管测定截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使之尽量接近正方形(圆形风管则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同心圆,每个 圆环测量四个点),以测得较匀风速,其面积不大于 m2(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 200~ 250 mm,小于 220 mm 则所测得数据更为精确)。 测点位于各小截面的中心处,测孔位置根据现场情况以方便操作 为原则确定开在大边或小边。 测出风管内的送风速度之后,将该值乘以风管该处的截面积再乘以 3600 即可得出该风管的出风量,如下式所示。 Q= Q—— 出风量, m3 /h V—— 平均风速, m/s S—— 风管截面积, m2 C 平均风速的计算 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管内的风量时,直接测得的是风管截面上的平均动压值,需要通过计算方可求出平均风速。 当各测点的动压值相差不大时,其平均动压值可按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Po=( P1+P2+…… +Pn) /n 当各测点的动压值相差较大时,其平均动压值按测定值的均 方根计算: Po=(√ P1+√ P2+…… +√ Pn) /n 已知测定截面的平均动压后,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得出: V =√ 2Po/ρ Po—— 平均动压, Pa V—— 平均风速, m/s ρ —— 空气密度 D 风管内的风压值可直接从压力计上读出。 方法二:风口的风量测定 贴近风口格栅,采用定点测量法,分取 5 个测点用热电风速仪测出风口处的风速,计算出其平均值,再乘以风口净面积即得到风口风量值;也可将风速仪在风口处匀速移动 3次以上,测出各次风速,取其平均值即为该风口的平均风速,再乘以风口净面积即得到风口风量值。 将各个测试点上测试的风速作好记录,根据各风口不同的截面积计算出各风口的出风量。 各风口风量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大于15%。 当空气从带有格栅或网格及散流器等形式的送风口送出时,将出现网格的有效面积与外框面积相差很大或气流出现帖附等现象,很难测出准确的风量,可在风口的外框套上与风口截面相同的套管,使其风口出口风速均匀,即常说的辅助风管法。 辅助风管的长度一般为 500~ 700 ㎜较宜,如过长则增加出风阻力致使风量偏低。 辅助风管可采用薄钢板或硬纸板制作。 (2)系统总风量的计算 系统总风量以风机的出风量或测得 的总风管的送风量为准,系统总风量近似于各末端送风量之和。 将各送风量相加,其总和应近似于总的送风量;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近似于总的送风量;系统送风量、新风量、回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的风量偏差值以不大于 10%为合格;风管系统的漏风率不大于 10%为合格;如不符合此项要求,则应进行系统的风量调整与平衡。 (3)系统风量调整 系统风量调整采用“流量等比分配法”或“基准风口法”,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末端开始,逐步调向总风管和风机。 调节各风管上的调节阀的开启度以调节风量(没有调节阀的风道可在风管法兰处加临时插板进行调节, 风量调整平衡后,插板留在其中将之密封不漏),最后进行总风量调整,最终将系统风量调整平衡。 第一步,按设计要求调整送风和回风各干支管,各送风口的风量; 第二布,按设计要求调整空调器内的风量; 第三步,在系统风量经调整达到平衡之后,进一步调整通风机的风量,使之满足空调系统的要求; 第四步,经调整后在各部分调节阀不变动的情况下,重新测定各处的风量作为最后的实测风量。 流量等比分配法: 按系统单线图选定最不利点,确定最不利管路,从该处支管开始调整。 为了提高调整速度,使用两套仪器分别测量最不利支管和与支相邻的支管的风 量,用调节阀进行调节,至两条支管的实测风量比值与设计风量比值近似相等,即: Q1/Q2=Q 设 1/Q 设 2 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各支管、干管的风量。 显然,实测风量不是设计风量。 根据风量平衡原理,只要将风机出口总干管的总风量调整到设计风量,其他各支干管、支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接近设计值。 基准风口调整法: 调整前先用风速仪将全部风口送风量初测一遍,并将计算出来的各风口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的百分数列表,从表中找出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风口。 然后选用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风口为各自的基准风口,以次来对各 支管风口进行调整,使各比值近似相等。 同调节阀调节相邻支管的基准风口,使其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近似相等,只要相邻两支管的基准风口调整后达到平衡,则说明两支管风量也已达到平衡。 最后调整总风管的总风量达到设计值,在测定一遍风口风量,即为风口的实测风量。 空调系统 调试 空调主机 ①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现场密切配合厂家保证外部设备可靠有效工作。 ②制冷机起动时外部设备起动顺序如下:冷却泵 次冷冻泵开启电动阀 冷却水塔 制冷机 ③制冷机关闭顺序:关闭制冷机 冷却塔 次冷冻泵 冷却水泵 冷冻机出 水电动阀 冷却塔出入水电动阀 ④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按制冷机厂商的要求配合整定。 ⑤在主机运行过程中,按起停顺序认真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并应填表记录。 空调水泵 空调管道 1) 空调 供回水 管道试压 : 安装试压临时管线、试压仪表及设备。 在系统最高点设置放空装置,最低点设置排污装置,对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与阀件,加以隔离。 当压力达到强度试验压力时(工作压力的 ),稳压 10分钟,作全面检查。 以管线不变形,降压不大于 为合格。 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作严密性试验,稳压 30 分钟,以无压 降、无渗漏为合格。 2) 空调凝结水管道试验: 系统满水 15min 后,再灌满延续 5min,以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3) 空调供回水管道系统的冲洗: ①先将空调水系统中各设备进出口阀门关闭,开启旁通阀,采用干净自来水对管网进行灌水直至系统灌满水为止,开启系统最低处的阀门,进行排污。 反复多次,直至系统无脏物。 ②管道系统无脏物排出后,再次注入自来水,将管网灌满水,然后开启循环水泵,使水在管网中循环多次后关闭水泵,将系统内水排净,对系统内的水过滤器进行清洗。 ③确认管网清洁后,重新灌水,并对管网加药,保持管网满水,以防管 网内管道重新锈蚀。 如果在冬季,必须根据天气条件决定管网中水是否进行排放,如气温较低,应将管网内水排放干净或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以防管道冻裂。 ④冲洗合格后,及时填写《管道系统冲洗记录》。 蒸汽管道 在此处添加具体 的试验内容 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