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供水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0m、 280~ 290m、 400~ 430m。 潜水层和第一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差,水量小,无供水意义。 第二、四承压含水层的水以矿化度小于 1g/L 的淡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NaHCO NaHCO3Cl为主,水 质较佳,富水性较好。 单井涌水量差异较大,第二承压含水层多在 500~ 1000m3/d 之间,第四承压含水层多在 1500~2500m3/d 之间。 第三承压含水层的水普遍为矿化度介于 1~ 2g/L 的微咸水,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差,水化学类型以 NaHCO3Cl为主,单井涌水量为 1000~1500m3/d 左右。 地下水情况 盐城亭湖区系滨海平原水文地质区,属松散沉积层,孔隙多,导水性良好,有利于地下水贮存;气候湿润,雨量大,容易形成淡水层。 每次海侵时,对形成地下咸水层起了主导作用,而淡水层以上被很厚的陆相杂色粘 土覆盖,免除海侵时咸水体的混入。 地下水经历了淡水形成、海水侵咸化、淡化等不同阶段,又受地质地貌条件的影响,所以它的形成是复杂的。 含水层分:⑴潜水层,即全新统含水层系一一咸水,不能饮用和灌溉,无开采价值;⑵承压水层,又分两个水系层:①中、上更新含水层系统,第一含水层一一上淡下咸,顶板埋深80~ 120m;第二含水层一一淡水,顶板埋深为 150~ 200m,单井出水量日 600~900 吨,水质良好,矿化度每升 1~ 2 克,适宜人、畜饮用。 ②下更新统含水层系统。 第三层水层一一咸水;第四含水层一一淡水。 地下水埋深随地形变化而变 化,由于地面坡度小,地下水经流缓慢。 潜水动态主要受降雨、蒸发以及河沟水补给影响,为入渗补给渗流蒸发型。 地下水埋深年平均为 ~ ,海河地区年平均值 左右,年变化幅度为 ~ ;新洋、黄尖地区,年平均值为 ~ ,年变化幅度为 ~。 土壤与植被 该地区大多数为壤质土壤,占 %,其余砂质土占 %,粘土质占 %。 土壤类型为盐土类、潮土类、水稻土类和沼泽土类。 市区境内主要土壤类型为 发育长江冲积母岩的小粉浆土和夜潮土,局部有少量砂浆土和淤泥土。 境内植被属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人工植被主要有农田作物、经济林、防护林等;次生植被常见于农田隙地和抛荒地,以白茅、海浮草等为主;其次是画眉草、狗尾草、苜蓿、蒲公英等。 以外还有分布在水域环境中的水生植被,包括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水生植被和凤尾莲、浮萍等漂浮植物。 生物资源 盐城市气候温和,河湖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鱼米之乡。 现有植物资源中,林木资源主要是人工植造的农田林网和四旁种植的树木。 主要有杨树、槐树、榆树、柳树、泡桐、水杉、柏树以及苹果、桃、桑等一些果树品种;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豆类、薯类以及油料和蔬菜等品种;野生植物品种较少,主要有白茅、海浮草、黑三棱等。 现有动物资源中,人工养殖的动物品种主要有鲫鱼、鲤鱼等鱼类,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猪、牛、鸡、鸭等家禽,野生动物品种有狗獾、刺猬、蛇、黄鼠狼等动物,麻雀、白头翁等鸟类,虾、蟹、甲鱼等甲壳类动物,蚯蚓、水蛭等环节类昆虫,蚂蚁、蝗虫、蜜蜂等节肢类动物。 区域地震烈度 盐城主城区大部分建筑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河流堤岸附近属抗震危险地段。 主城区的地震动力加速度为 (相当于七度)。 社 会环境 概况 盐城市地处苏北黄海之滨,东濒黄海,南接南通市,西靠泰州市,北邻淮安市。 下辖东台市、大丰市、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亭湖区和盐都区等九个县(市区),总面积 14983km2,总人口 万人。 盐城市的城市定位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海洋经济服务基地”。 盐城历史悠久,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即建立盐渎县,东晋改盐渎为盐城。 明清之初,盐城逐步兴旺发达,一度成为里下河地区中心和粮、棉、盐的集散地。 盐城位居战略要地,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前的十多年间,这里敌我拉锯对峙,多 次发生过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盐城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1988 年国务院公布盐城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使盐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盐城市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 582km,造就了辽阔壮观、一望无垠的滩涂风光,分布有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同时又位于里下河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拥有大纵湖风景区、九龙口风景区等水乡特色景观。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战略步伐的加快,沿海滩涂利用开发也列入重点研究领域,盐城市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也在加速完善。 盐城市经济发展目标: 2020 年城乡居民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东台、大丰、城区要努力超过苏中平均发展水平,尽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盐都、建湖、射阳、阜宁要达到苏中平均水平;滨海、响水要从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速度向前发展,提升在苏北的位次。 2020 年,全市争取总体上全面达小康。 2020 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全市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盐城市城市性质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和海洋经济服务基地。 盐城是江苏省省辖市,现辖东台市、大丰市等九个县(市、区),盐城地处长江三角洲 与淮海经济区的结合部,迫切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心城市,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盐城供水规划的 相关要点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第 35 条“供水系统”:⑴用水量。 近期:市域总用水量为 226 万 m3/d,其中城镇用水量为 148 万 m3/d,乡村用水量 78 万 m3/d。 远期:市域总用水量为 338 万 m3/d,其中城镇用水量为 266 万 m3/d,乡村用水量 72 万 m3/d。 ⑵ 区域供水。 实施盐城主城区水厂、县(市)城区水厂、重点中心镇水厂三级供水管理模式,一般乡镇不再设水厂。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 划》第 154 条“水源”:蟒蛇河、通榆运河作为盐城主城区主要供水水源。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第 155 条“水源地防护措施”:通榆运河取水口位于徐淮盐高速公路桥以北 870m 处,蟒蛇河取水口位于宁靖盐高速公路桥以西330m 处。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第 156 条“水厂”:保留城西水厂,供水能力 11 万m3/d,占地 公顷;扩建城东水厂,供水能力 30 万 m3/d,占地 20 公顷;新建河东水厂,供水能力 30 万 m3/d,占地 18 公顷;取消越河水厂。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第 157 条“供水压力”:城西水厂 ;城东水厂 ;河东水厂 ;管网末梢压力。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第 158 条“给水管网”:河西地区实施建军路 DN500东延工程、开发大道 DN500 西延工程、人民路 DN500 北延工程、建军西路DN500 西延工程;河东地区形成以经九路、经十二路、纬十五路、纬十二路为主干的环状供水系统,实现与河西地区供水系统的联网。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 246 条“市政公 用设施”: 给水工程:总用水量 35 万 m3/d,保留城西水厂 11 万 m3/d 的供 水能力,扩大城东水厂规模至 30 万 m3/d。 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 《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第 3 章 区域供水规划”第“ 水源规划” 中的“ 地表水” —— 盐城市域地表水取水口近、远期规划均为 20 座。 市属城西水厂、越河水厂近期从新洋港取水,城东水厂从通榆运河取水,盐都区秦南水厂从朱沥沟取水,远期新建河东水厂从通榆河取水;东台市 2 座水厂均从泰东河取水 ;大丰市第一、第二、第三水厂均从通榆运河取水。 盐城市区域供水规划 《 盐城市 区域供水规划》 ( 20202020) “第 4 章 规划 任 务 ” “ 第 三节 供水水源规划”中“一、水源选择” —— 通榆河水源。 通榆河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其上口宽约 100m,下口宽约 50m,河底标高一般在黄海高程 左右。 规划设计流量 100m3/s,待江都引水工程全面启动后,通榆河将引长江水,水量将更充沛,自净能力将更强,根据有关单位近年的水质检测,除个别水质 指标超标,各项指标基本稳定,且逐年好转,基本符合生活用水集中供水水质标准,只要加强水源保护措施,限制上游水体的污染物的排放,建立水源保护区,通榆河水源将是比较理想的水源,规划将通榆河作为盐城市区域供水 近期及远期的主要供水水源。 《盐城市区域供水规划》( 20202020)“第 4 章 规划任务”“第四节 水厂建设”中“一、 水 厂建设规模”中 明确 2020 年新建 30 万 m3/d 城东水源厂,取水水源地为通榆河。 2020 年扩建城东水厂二期、三期工程 20 万 m3/d,水源为通榆河。 3. 供水现状、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供水现状 主城区 盐城市供水工程始建于 1964 年,设计供水能力 万 m3/d,以越河为水源,1980 年因越河水质恶化而改从城西水厂取水泵房自新洋港取水,并将规模扩大到 2 万 m3/d。 1983 年盐城市在新洋港上游南侧建城西水厂, 1983 年至 1993年经三期工程逐步达到 m3/d的供水规模,出厂水压力为 ~。 为了适应盐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对盐城市的需水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城东水厂于 1997 年设计,总规模为 30 万 m3/d,厂址位于大新河、世纪大道与文港路之间的市经济开发区内,一期工程 10 万 m3/d 已经设施并于 2020 年投入运营,供水能力为 10 万 m3/d,净水工艺为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 V 型滤池工艺。 2020年,按规划水源要求,改为通榆河为水源,现 出水水质良好。 通 榆河取水工程设计总取水规模 30 万 m3/d,目前土建已按 30 万 m3/d 规模一次设计并实施,设备已按 10 万 m3/d 规模安装。 盐城市自来水公司拥有水厂三座,即越河水厂、城西水厂及城东水厂,总供水能力 万 m3/d。 目前市区管网总长度为 ,管网密度达到,其中 DN300及以上主要输配水管网为 , DN100~ DN300配水支管长 , DN100 以下配水支管长 ,管材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管、钢管及球墨铸铁管。 配水管网平均测试压力为 ,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乡镇 盐城市亭湖区和盐都区各乡镇水源均采用地下水,供水现状见表 和表。 表 亭湖区建制镇水厂供水情况一览表 建制镇名称 现状人口 (万人) 供水人口 (万人) 集镇水厂个数 (座) 供水量 (万 m3/年) 南洋镇 4 1 240 青墩震 5 53 新兴镇 4 55 永丰镇 6 伍佑镇 3 步凤镇 1 48 便仓镇 4 张庄镇 2 35 表 盐都区建制镇水厂供水情况一览表 建制镇名称 现状人口 (万人) 供水人口 (万人) 集镇水厂个数 (座) 供水量 (万 m3/年) 大冈镇(含冈中) 1 105 龙冈镇(含鞍湖) 2 48 郭猛镇 1 100 北蒋镇 1 60 葛武镇 4 52 义丰镇 8 28 大纵湖镇 6 55 尚庄镇 7 120 北龙港镇 13 潘黄镇(含马沟) 2 60 秦南镇 10 105 学富镇 楼王镇 2 52 各乡镇水厂输水管道基本都以当地地下水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发散,乡镇管网严重老化,管材质量差,管径偏小,漏损率高,供水安全性差。 项目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背景 盐城市地处苏北黄海之滨,下辖东台市、大丰市、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亭湖区和盐都区等九个县(市区),总面积 14983km2,总人口 万人。 盐城历史悠久,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即建立盐渎县,东晋改盐渎为盐城。 明清之初,盐城逐步兴旺发达,一度成为里下河地区中心和粮、棉、盐的集散地。 新中国成立后,盐城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1988年,国务院公布盐城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使盐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盐城市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 582km,造就了辽阔壮观 、一望无垠的滩涂风光,分布有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同时又位于里下河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拥有大纵湖风景区、九龙口风景区等水乡特色景观。 盐城市经济发展目标: 2020 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东台、大丰、城区要努力超过苏中平均发展水平,尽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盐都、建湖、射阳、阜宁要达到苏中平均水平;滨海、响水要从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速度向前发展,提升在苏北的位次。 2020 年,全市争取总体上全面达小康。 2020 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全市建成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盐城市城市性质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和海洋经济服务基地。 盐城是江苏省省辖市,现辖东台市、大丰市等九个县(市、区),盐城地处长江 三角洲与淮海经济区的结合部,迫切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心城市,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加速盐城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全市城乡居民对生活环境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