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止水夹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图 19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6 成了如下 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过碳酸钠样品( 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 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 O2↑ +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O2的 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 于 ▲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的 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 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 ,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 、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 g。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Na 与 CO2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向盛有 Na的装置 A中通入纯净、干燥的 CO2,当观察到装置 B 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 CO2, N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 A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 1) K、 Ca、 N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 的碱; (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 1:白色固体含有 ▲ ; 假设 2:白色固体含有 Na2O; 7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 产生大量气泡 假设 1 成立 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 ▲ 假设 2 成立 【反思提高】 Na在 CO2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 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 CO、 CH4等 )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 CO 和 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 CO和 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 (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 CO 和 H2的质量比为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 D、 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 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 D、 E 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 E后还应 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中点燃 (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 [进行实验 ]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 D 的质量 装置 E 的质量 反应前 反应后 ①装置 C 中出现 ▲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 C 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 CO 和 H2还原了 CuO。 还原 CuO的装置 合成气 → 浓 NaOH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浓 NaOH溶液 A B C D E 8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 CO和 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 CH4,且 CH4也还原了 CuO。 试 通过计算 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 E 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 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 ▲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拓展探究 ]该小组同学对于 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 CO2和 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 :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 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F G I ①上图装置 F 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 [实验反思 ]除了可能是 CH4也还原了 CuO 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 ▲ ,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 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 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 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 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 Na2CO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 NaOH, H2O 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 , CO2和 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 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 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大于 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 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20xx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 下列属于共同加害行为的是()。 A. 甲、乙两人与丙有积怨,甲怂恿乙去打丙,乙没有听从,后来,乙在路上遇见丙并与之发生争执,将丙打伤 B. 甲、乙两家居住在同一栋楼房中,两家都有在阳台上养花的习惯,一日大风突起,甲、乙两家花盆均被吹落,一个花盆砸伤行人丙,但不能确定是谁家的花盆将丙砸伤 ,甲车因刹车失灵撞向乙车
2x B. 12x C. 1x≤ D. 1 12 x≤ 1( 2020 湖北武汉)如图 4,在数轴上表示某不等式组中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B A、 x< 4 B、 x< 2 C、 2< x< 4 D、 x> 2 1( 2020浙江宁波) 把不等式组 1020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C 1( 2020 山东临沂)直线 l1:
拉克等高档婚车在大街上也能看见;对婚宴气氛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2)结婚消费范围不断扩大 ,新娘婚纱从以往租用型,变成了挑新款买回家,婚礼现场的灯光、音乐、司仪等标准也节节攀升。 (3)现代人的婚礼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新郎新娘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层面,更加追求时尚、健康、文明,个性化、时尚化越来越强化。 (4)结婚年龄愈来愈大,结婚人数将逐渐下降,在2013年迎来一个新高峰
销,计 700份,此期间提供 10个奶粉惊喜特价。 第四周: 12月 21日 — 12 月 27日 □□惊喜第四重:狂欢圣诞节,加一元多一件。 活动时间: 12月 23日 — 25日 活动内容:凡于此期间,当日在我商场一次性购物满 58元及以上者均凭小票加一元得一件超值礼品。 (每日限量,先到先得) 购物满 58元加 1元得 ***圣诞帽一顶(限量 300顶日用) 购物满 118元加 1元得
1931年秋正式向泛美航空公司交付第一架 S 42四发水上飞机的时候,西科斯基动情地说道:“现在大家看到的正是我 30年前童年梦 中的那个座舱……”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第 21 页 共 51 页 ,更富有创造性 ,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本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业都应该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
P 向右移动时 ,电流表 A1 的示数将 ,电压表 V与电流表 A示数的乘积将 ____(均迭填 ”变大 ”、 “不变 ”或 “变小 ”) 16.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 A、 B、 C、 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 已知弹簧 A、 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 B、 D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 A、 B 原来的长度均为 LO. C、 D原来的长度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