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前提下 , 贬值效果便取决于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数量的变动程度。 如果数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大于 1, 反之 , 数量变动小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小于 1,只有当贬值国进口需求弹性大于 0( 进口减少 ) 与出口需求弹 性大于 1( 出口增加 ) 时 , 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如果用 n 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nm 表示进口需求弹性﹐则当 1nmn 时 , 即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 1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产生的外因 分析 中国实行汇 率改革 之后,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单边升值的趋势,但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认为人民币被低估,而且其升值幅度太小,步伐太慢。 于是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 达国家所持续施压成其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根据马歇尔 — 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 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 因此他们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目的是维护其本国的利益。 他们企图通过阻碍中国商品过大规模地进入其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下面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例 ,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因。 ( 一 ) 美国 自 2020 年至今,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并积极通过各种外交途径,力求中国人民币汇率进行改变。 经济因素 实施“弱势美元” 政策,力图扭转其国际收支逆差局面。 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如医疗支出问题、双赤字问题等问题,为了转移经济危机,把矛头指向中国人民币,认为是由于人民币被低估,才会造成中美贸易失衡。 政治因素 美国国内由于 政治组织为了得到背后财团的支持,得以竞选成功,于是寻找转嫁矛盾,认为中美问题是由于中国的原因,于是坚持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同时,美国国内国会与政府的争斗和制衡,成为影响中国 人民币汇率的一大因素。 ( 二 ) 日本 经济因素 ( 1) 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 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外资涌入中国, 2020 年中国 取代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日本感受到对其经济以及国际地位的威胁,通过挑起人民币升值论,以达到减少外资进入中国。 ( 2) 阻止中国基础产业的发展。 如果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影响的汽车、石化、钢铁等战略性产业 发展有阻碍作用。 由于人民币升值后,使得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如钢铁产业结构、技术的提高。 而日本拥有的汽车、钢铁等行业就可以进入中国,成为最主要的受惠国之一。 政治因素 日本企图确定日元的主导地位。 自亚洲金融危机后,部分国家开始从对美元“一边倒”转向以日元为主导的“货币篮子”。 但 2020 年后,由于欧元地位的提高,国际货币开始出现欧美共主的货币体系,一些国家开始重新盯着美元,而日元开始失去主导亚洲货币秩序。 日本的“日元亚洲化”的目标即将破灭。 日本认为,只要改变中国的外汇制度,才可以彻底改变东亚各国汇率制度,于是极力反对中国货币盯着美元的政策,要求人民币进行汇率改革。 ( 三 ) 欧洲 欧盟要求人民币升值,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 因为中国是欧盟的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对人民币出现巨大的逆差,欧盟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民币被低估。 同时,为了打击中国经济的过快增长,欧盟也努力的迫使人民币升值。 第 三 章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模型阐述及分析 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模型( Computational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简单而有效的政策实验载体 [1]。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在世界上广泛的应用。 首先,CGE 模型 是从 利昂 瓦尔拉斯 (L. Walras)的一般均衡理论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瓦尔拉斯 于 1874 年 提出了一般均衡的理论模型,用 抽象的数学语言 阐述 了一般均衡的思想。 1936年,列昂节夫首次引入投入 产出模型,并假定成本是线性的、技术系数是固定的。 不过,这些理论一般均衡模型的解的存在性至此还一直没有解决 , 直到 50 年代才由肯尼斯 约瑟夫 阿罗 (Arrow)和罗拉尔 德布鲁( Gerard Debreu)给予证明。 才解决了 一般均衡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优化性和稳定性 的问题。 1960 年, 约翰森 (Johansen)构建了一个包括一个效用最大化的家庭部门 和 20 个成本最小化的产业部门 的实际一般均衡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均衡价格的具体算法。 根据 约翰森模型的可计算性质,人们 认为 约翰森模型 是 第一个 CGE 模型 ,自此 解决相应模型解的算法问题。 1967 年,斯卡夫 ( Scarf) 研制了一种开创性的算法,用于对数字设定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求解 , 使得一般均衡模型从纯理论结构转化为可计算的实际应用模型,促进了大型实际CGE 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一、模型的组成 CGE 模型 所分析的基本经济单元是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和外国经济。 1.生产行为 在 CGE 中,生产者力求在生产条件和资源约束之下实现其利润优化。 这是一种次优解( Suboptimal)。 与生产者相关的有两类方程:一类是描述性方程,例如生产者的生产过程、中间生产过程等;另一类是优化条件方程。 在许多 CGE 模型中,假设生产者行为可以用柯布 — 道格拉斯函数或常替代弹性( CES)方程来描述。 2.消费行为 也包括了描述性方程和优化方程。 消费者优化问题 的实质是在预算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包括服务、投资以及休闲)的 最佳 组合以实现尽可能高的效益。 3.政府行为 一般来说,政府的作用首先是制定有关政策 , 在 CGE 中通常将这作为政府变量。 同时,政府也是消费者 , 政府的收入来自税和费。 政府开支包括各项公共事业、转移支付与政策性补贴。 4.外贸 在 CGE 中,通常按照常弹性转换方程( CET)来描述为了优化出口产品利润,把国内 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出口之间进行优化分配的过程。 或用阿明顿( Armington)方程来描述为了实现最低成本把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 5.市场均衡 CGE 的市场均衡及预算均衡包括如下几方面: ( 1)产品市场均衡。 产品均衡不仅要求在数量上,而且要求在价值上。 ( 2)要素市场均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假定劳动力无条件迁移,不存在迁移的制度障碍。 ( 3)资本市场均衡,投资 =储蓄 ( 4)政府预算均衡。 政府收入-政府开支 =预算赤字。 ( 5)居民收支平衡。 居民收入的来源是工资及存款利息。 居民收支平衡意味着:居民收入-支出 =节余 6)国际市场均衡。 外贸出超 CGE 中表现为外国资本流入,外贸入超表现为本国资本流出。 为了使 CGE 模型有解, CGE 模型必须封闭。 二、模型介绍 对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可通过 社会核算矩阵(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 来分析,它是一般 均衡分析 常用的分析 工具 之一。 SAM 采用行列交错的矩阵形式,分为 行与列 , 两者都 分为 8个部门, 分别是商品、活动、要素、企业、家庭、政府、资本和国外、合计 [30]。 在矩阵中,要求来自每一个账户的购买、支出、或者货币流在其他一个或几个账户中 一定 要有 相对应 的销售、收入或 货币 流。 矩阵中的每一个非零元素 都具有双层的含义 ,行表示 一个账户的 收入,列表示 一个账户的 支出。 根据任何收 入或者收益都应有相应的支出和费用的经济核算基本原则,矩阵中的行 所表示的收入等于对应的 列所 表示的支出。 用式子来表示 SAM,为:  ijx ( 1) 式 ( 1) 表示账户 i 从账户 j 中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就为 j 的支出 商品和服务的 资金则从列流向行,交易是从行流到列。 行和列必定相等。 即:   i ikj kj xx ( 2) 在 ( 2)式 中,除了一个账户外的所有账户都是平衡的,则最后的一个账户必定也是平衡的,证明 SAM 满足 Walras 定律:。 第二节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数据的选取 我国于 2020 年 7 月 21日进行一篮子的货币改革,我们应选取适当的数据对其 进行研究。 社会核算矩阵是以 2020 年的投入产出表 ( IO) 为基础来编制 , 以期更好地 反应国家的经济状况 的变化。 本文的社会 核算 矩阵 表 包括以下部门 , 生产、商品、要素(资本和劳动)、企业、居民、政府、资本账户和国外。 其中企业只有资本收入、政府有资本 收入,而居民只有劳动收入。 表 31 中国宏观经济的社会核算矩阵 平衡表 ( 2020) 单位:亿元 生产 商品 要素 企业 居民 政府 资本账户 国外 总计 资本 劳动 生产 545056 545056 商品 362905 71218 26605 75172 6843 604642 要素 资本 60787 60787 劳动 92675 125 92800 企业 59506 1706 747 61959 居民 92800 19308 5477 2094 119679 政府 28689 1066 1281 5344 9069 14 45434 资本账户 37307 39392 11646 13174 75172 国外 58520 58520 总计 545056 604642 60787 92800 61959 119679 45434 75172 585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