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思想之“兼爱非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间战乱不断,土地荒废,生灵涂炭,强欺弱、众欺寡,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④ 在各种兼并战争中,平民百姓遭受了巨大的伤害,战死和饿死的不计其数,一片狼籍。 看到此情此景,墨子周游列国,积极制止不义战争,向各国君主宣传战争的弊端,著名的有止楚攻宋。 墨子提出非攻思想,反对大国侵略小国,众欺寡。 有时自己率领自己的弟子和小国共同抵抗大国的侵略。 兼爱便 要求 必须非攻,反对 以强欺弱 ,即 “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 贫也,壮不夺老也。 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 ⑤ ① 任继俞:《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62 页。 ② 任继俞:《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65 页。 ③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xx 年版,第 176 页。 ④ 任继俞:《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76 页。 ⑤ 任继俞:《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7 页。 7 (三) 与时俱进 在春秋末期,平民和贵族在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中基本取得胜利,孔子的爱人和举贤思想基本实现。 作为新的时代的平民思想家,墨子必然要提出比孔子更为激进的平民革命思想。 于是,孔子的爱人和举贤便被兼爱与尚贤所取代。 在墨子的思想里,兼爱是为平民服务,通过尚贤,平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这和孔子的仁爱、举贤相比较是一种进步 当然, 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 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 等于不反侵略。 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曰:“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慧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 ① 也只有非攻,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农不弃田,商不弃业,民有所食,人有所用,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以此为保证,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才能相互友爱,做到兼相爱。 非攻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战国时期,兼并战 争频繁,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墨子竭力用“非攻”思想劝说各国君王止战息争,就是为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困苦中。 非攻的提出,对于诸侯国而言,可以休养生息,提高社会的稳定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于诸侯国百姓来说,小幸是免与战乱,大幸乃是实现小家的幸福,享受精耕细做所带来的满足感。 然而非攻对于处于四分五裂的中华民族来 ① 任继俞:《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09 页。 8 说,也有着不利的影响,非攻强调非正义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尽管得到了一些小诸侯国的大力支持,但墨子的非攻显然不符合当时强大的诸侯国的意思,而主宰全局的显然 不是诸墨子侯小国,大一统是一种时代趋势,大势所趋,也是时代所赋予强大诸侯国的使命。 二、“ 兼爱 ” 和“仁爱 ” 墨子的兼爱思想和孔子的仁爱思想都是墨家和儒家的核心思想,在二者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 “ 兼爱 ” 和“仁爱 ”的相同点 孔子的“仁爱”的思想和墨子的“兼爱”的思想虽然在阶级基础上, 具体内容以及实施要求等方面都有不同,但是两位圣贤的思想却在很多方面相通。 两种思想都主张“仁”,提倡公利,反对私利,并且两种思想都注重践行。 两种思想都主张“仁” 孔子有云“推己及人、仁者爱人”。 又比如:“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仁之方矣。 ” ① (出自《论语 .雍也》 )。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仁爱”的思想 蕴含着丰富的“仁”的思想,提倡和注重“仁”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核心。 墨子的“兼爱”也有许多“仁”的成分。 《兼爱下》中有这样的语句:“仁人之事者 , 必务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 ② 就是说仁者 ,就应该做对苍生有利的一些事,同时,阻住那些对苍生不利的事情。 从这些语句 ,可以看出墨子的“兼爱”思想 ① 麦晓颖译:《论语》,广州出版社, 20xx 年版,第 54 页。 ② 任继俞:《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243 页。 9 之中蕴含着“仁”的思想。 所以 ,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孔子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都非常注重 “仁” ,这是两种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处。 倡导公利,反对私利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利”即是 “小利,私利”的意思。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私利孔子的态度是否定的。 对于臣子如何帮助君王的 ,孔子的思想是陈子必须以忠心辅助君王 ,这里的忠心是有基础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