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自检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学座谈会等形式,研究毕业设计工作,解 决实际问题。 尤其在 4 月底北京发生“非典”疫情之后,学院根据形势发展随时召开毕业设计工作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努力将“非典”对毕业设计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七,处理教学质量意见箱(电子信箱)中的学生意见。 为及时收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教工与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教务处设立了教学质量意见箱(电子信箱),并安排专人收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将需其他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转发,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回复学生。 5 第八,不断加强考试管理。 教务处及各系部在考前积极做好考试动员工作,重申考试要求,严格 考试纪律。 同时,校、系领导、教务处及教学督导组加强考试巡视工作。 第九,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定期进行了抽查,严肃课堂纪律。 进一步修订学籍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完善教务管理系统。 学分制的实施,是对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检验。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一些规定进行修改,保证了学生学籍管理的顺利进行。 同时,不断与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单位进行沟通,解决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并顺利完成了 20xx 年的学生网上选课工作。 三、着眼未来,保持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进一 步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20xx 年,我院注重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首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 后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发挥信息特色,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首先,对于原有专业,加强专业建设、充实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为了使我院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各专业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近专业的课程设置、实习和实践内容的基础上,汲取适合我们教学的长处,对 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删减及调整部分课程及内容,改变了一些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制订了 20xx 级培养计划。 第二,积极投入力量,建好新专业。 通过国内外资料收集、访谈、参加全国性质的专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了解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未来专业的发展状况、就业趋势的预测等内容,利用我院的信息优势确定新专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撰写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第三、积极发掘校内资源,开拓新专业。 学院及时确定申报新专业,即面向社会,服务经济。 各系积极组织力量进行调研,参加各种专业建设学术会议,走访各 有关院校,通过各种关系获取相关专业信息,最终拿出了完善的新专业申报材料(含专业论证报告、教师基本情况表、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等内容),申报软件工程(工学)、信息安全(理学)、审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审计方向)、金 6 融学(经济学)等四个与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新专业。 继续推进学分制。 由于 20xx 年是我院第一次实行学分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学籍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利于操作的现象,从 20xx 级学生入校后,开始着手修订工作。 20xx 年 11 月发到各系部征求意见,并在教学例会上反复讨论, 12 月份发 文公布了修改意见。 同时,教务管理系统是由北京大学研发的,其需求并不是完全面对我院的教学实际,因此,不能按照我院的学籍管理制度完成学籍处理工作。 为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教务处与计算中心联合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多次调试,发现问题,汇总问题,讨论修改方案。 注重重点建设课程的持续发展,并酝酿启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为促进重点建设课程持续发展,学院及时提出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有计划的引导重点建设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促进教学设施的改善 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根据教育部教高 [20xx]1 号、教高厅 [20xx]3 号,以及北京市教委京教高[20xx]92 号文件精神, 学院计划于明年启动院级 精品课程建设 工作。 继续推动引进外文原版教材,试行外语授课的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