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械 机械的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有机械设计规定。 机械设计规定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基本设计条件:如合同要求,工艺要求,现场的公用物料和能量条件,现场自然条件等; b)设计范围:如配套需求等; c)设计原则:如防爆要求、环保要求、消防要求,主要机械生产能力的裕量、材料要求、精度要求 等; d)设计规范:提出机械设计遵循的设计、制造、验收规范。 5 总图运输 总图运输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有:总图运输设计说明,总图运输设计规定,装置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运输、装卸设备表和材料表。 必要时,可出竖向布置图和场地初平图。 总图运输设计说明一般包括:概述、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装置运输、绿化、消防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a)概述 1)装置的位置(所在厂区或区域),邻近的装置(或设施),现有交通运输情况; 2)装置所在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文、 地震等自然条件; 3)占用土地的类别及拆迁工程情况,装置占地面积和征用土地情况; 4)总图运输设计包括的范围。 b)总平面布置 1)说明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2)说明装置组成部分(区、单元或主项)的名称; 3)叙述各区、单元或主项的位置和相互关系,装置内预留用地的安排意见、依据,执行标准规范的情况。 c)竖向布置 1)说明竖向布置原则、布置方式和控制标高的选定; 2)说明排除雨水的方式(明沟或暗管),排水沟(管)截面的尺寸、采用的结构材料、纵坡最小值; 3)土(石)方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余土、缺土情况和处理意见 ,土(石)方平衡应考虑装置内主要设施的基础或基槽的挖方量。 d)装置运输 1)说明运输方式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比例分配,货物取、送制度; 2)说明装置总运输量,包括运入、运出和装置的倒运量,并列出运输量表,内容包括:流向、货物名称、运输量、运输方式、运输起止点、形态、包装方式;按运入、运出分裂出小计,并列出总量; 3)铁路运输 由铁路承担的运输量、交接方式,铁路专用线接轨点和装置区内装卸线的配置情况,取送车方式,自备机车、车辆配置的原则及数量,装卸设施的选择; 4)公路运输 由公路承担的运输量、叉车、汽车配置的 原则和数量,装卸设施的选择,装置区道路的型式、路宽、路面结构; 5)水路运输 由水路承担的运输量、码头位置和与装置的关系。 e)绿化 绿化布置的原则、指标。 f)消防 1)总平面布置 说明装置与相邻设施、装置内部(区、单元或主项)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设置,装置区距消防站的距离,满足消防服务半径的情况;装置与厂外公区设施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2)消防道路 说明装置四周和装置内部消防道路宽度、转弯半径,道路与架空管道交叉的净空高度。 g)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栏中应有:装 置占地面积、道路长度(按宽度分列)、铁路长度、场地平整土(石)方量(填方量、挖方量,余、缺方量)、排水沟长度、挡土墙砌体、绿化面积等。 总图运输设计规定应对下列各项提出要求或规定设计原则: a)总则 说明适用范围。 b)设计原则 说明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情况,明确所执行的防火、消防法规。 c)一般规定 1)坐标系统 采用的坐标系统及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换算公式; 2)高程系统 采用的高程系统及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之间的关系,装置区 EL177。 的定义; 3)铁路技术条件 专用线等级、牵引类型、限制 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路基宽度、路基横坡和排雨水方式,轨道类型、标准、最小高度,道岔型号,通信、信号类型,车挡类型,照明类型,装卸车站台宽度和高度的规定; 4)道路技术条件 路型、道路宽度、道路纵坡和横坡的规定,道路转弯半径,结构层材料和作法(应与装置所在地的习惯作法一致),路缘石尺寸及材质; 5)挡土墙 挡土墙的材料和做法; 6)铺砌场地和车间引道、人行道 结构层材料和做法; 7)排水明沟 排水明沟材料和做法。 d)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列出选用标准、规范的名称和编号。 装置位置图用于明确装置和周围设施的 关系。 图中应表示出:现有的地形、地貌,装置位置,邻近的设施,相关的公用设施的位置,绘制风玫瑰图及必要的图例。 总平面布置图应绘制建筑坐标和测量坐标网、风玫瑰图、装置边界线(或供货线),建筑物、结构物、框架、储罐、管廊、道路中心、道岔、车挡等及坐标或相对尺寸;标注单元或主项及建、构筑物的编号或名称,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标注与周边重要设施的防火、安全防护间距,现有的地形、地貌。 图中应有建、构筑物名称表(列出编号和名称)或主项(单元)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图例和说明。 竖向布置图应绘制建筑坐标和测 量坐标网,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标注单元或主项,建、构筑物的编号或名称,建筑物室内、室外地坪标高,道路、铁路的控制点标高、坡度、坡长,挡土墙及其他必要的控制点标高;标注排水坡向或绘制等高线;并有图例和说明。 当设计采用等高线法时,应标注主要控制点标高。 场地初平图,应依据采用的土方计算方法绘制相应的图表。 若采用方格网计算,应绘制方络网,图中标出控制点坐标、四角点的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度和方格网内的土方量和汇总数量,并有图例和必要的说明;若采用断面法计算,应绘制断面平面位置图,断面图和土方数量计算表。 运输、装卸设备表应列出铁路机车、铁路车辆、汽车、叉车、轨道衡、地中衡等的名称、型号和数量。 材料表列出主要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 6 装置布置 装置布置的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有:装置布置设计说明、装置布置设计规定、装置区域划分图和装置设备布置图告示。 较小装置可不绘制装置区域划分图。 装置布置设计说明应阐述装置布置的特点,主要考虑因素和占地面积等。 如设备布置是否按生产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布置;是否在厂房、框架或利用管廊(带、桥)的上部和下部空间布置设备;操作通道、维修通道、消防 通道、疏散通道的设置;装置大气排放和操作辅助设施、围堰、铺砌的设置等。 装置布置设计规定应对装置布置的原则,遵守的标准规范,装置布置的一般要求(如操作维修场地、通道、净空、净距和安全间距等要求),确定标高(包括室外铺砌区、非铺砌区,室内地面,设备基础面等的标高)的原则作出规定。 装置区域划分图应表示下列内容: a)各分区范围的定位坐标或尺寸,并在各区界限内注明区号或名称,图中应表示出本区建、构筑物,道路和主要设备简单轮廓线; b)本装置界区分界线( .)和图面分界线( .); c)标注相 对标高,并用文字说明其与绝对标高的关系; d)辅助设施的范围和名称; e)图的右上方应绘制建北方位标。 装置设备布置图一般以单元(主项)为单位绘制,画出设备布置的平面图,必要时画出立面图。 若几个单元联合布置时,可绘在一张图上。 图中应表示下列内容: a)设备的定位尺寸、支承方式和标高,并标注设备位号; b)卧式容器和换热器的固定支座端,换热器的抽芯方向及空间; c)主要设备的操作、维修平台和梯子; d)重型或超限型设备吊装空间和方位; e)设备检修空间、检修通道和道路; f)装置或分区内建、构筑物轮廓线 ,各层框架(楼层)标高,柱间距尺寸; g)管廊(带、桥)的走向、宽度、柱距和各层管廊(带、桥)标高,并标注尺寸; h)界区范围内如有控制室、配电室、生活间和辅助间时,应表示各自的位置和尺寸; i)列出相关设备清单; j)装置界区或分区的范围和尺寸,界区或分区的坐标参考点; k)装置地面相对标高177。 相当于绝对标高的数值; l)尺寸和坐标单位的说明,以及相关的图纸编号; m)装置的建北方位标 n)当分区绘制设备布置图时,应在图的右方绘制装置设备布置图的索引图,表示出本区在装置设备布置图中的位置。 7 配管 配管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有:配管设计规定,管道材料等级规定,管道应力设计规定,设备和管道绝热设计规定,设备和管道绝热设计规定,阀门规格书,起重设备一览表,综合材料表,配管研究图,界区管道接点图。 配管设计规定应对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管道间距,管道跨距,管道坡度,放空、放净、取样管道布置要求,公用物料管道的布置,安全阀、调节阀、止回阀、疏水阀和其它阀门的安装要求,管件和管道附件的布置要求,管理上仪表的布置,管道支吊架的布置等设计原则作出规定。 管道材料等级规定应 包括管道材料的一般规定,标准规范,缩写词、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管道材料等级表、支管表和变径表等。 管道材料等级中应包括管子、管件、法兰、垫片、螺栓、螺母、阀门等的名称、公称直径、压力等级、材料、端面类型、壁厚、编码或型号、标准等。 阀门除以上内容外还应增加阀门的内件材料和结构型式。 管道应力设计规定应包括装置内非埋地管道的柔性分析原则、柔性设计方法、柔性设计计算条件(管道计算压力和管道计算温度)、柔性设计的一般要求(管道端点的附加位移、冷紧、固定点位置和补偿器的选用)和评定标准(许用应力及许用应力范围、 位移、作用在设备上的许用载荷和管道对设备的允许推力和力矩)等。 设备和管道绝热设计规定应对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伴热、保冷和防烫伤的设计原则,各种绝热材料和制品的性能,各种辅助材料的规格要求,绝热材料厚度计算,绝热结构设计安装要求等作出规定。 设备和管道涂漆设计规定应对设备和管道的表面处理、涂覆要求、涂漆范围,底漆、面漆的类别和涂覆层数等作出规定。 阀门(包括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针形阀、蝶阀等)规格书除以表格形式表示阀门编号或型号、管道材料等级、公称尺寸、压力等级、允许最高温度、阀门型 式、端面连接、阀门结构、材料、阀门标准等以外,还应包括阀门设计、结构、检验和试验、装运阀门型式的特殊要求、阀门规格中所用缩写词、加长阀杆尺寸表等内容。 起重设备一览表应包括设备名称、位号、用途、规格等。 综合材料应列出整个装置所用的主要管子、管道附件、阀门、绝热材料、涂料等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等,并作必要的说明。 装置内有特殊要求的管道(曲率半径 6D 及以上的 DN100 及以上管道,有休止角要求的粉料、粒料管道,浆液管道等)、贵重金属管道(钛、哈氏合金、低温钢、 DN250 及以上不锈钢管道) 和影响设备布置的关键性管道(大型压缩机、汽轮机、高温反应器进出口管道,介质温度超过 400 的管道等),应进行配管研究,并绘制配管研究图。 配管研究图应表示如下内容: a)管道的走向,管道的主要定位尺寸、标高和物料流向; b)建、构筑物柱间距尺寸、梯子、平台等; c)特殊管架型式、位置; d)设备的外形、简单的支承形式,基础,设备的定位尺寸、设备位号; e)当分区绘制配管研究图时,图中应表示图面分界线( .)及连接图号,并在图的右方绘制索引图,表示出本区在装置平面图中的位置。 界区管道接点图应表示本 装置与外部联系的所有工艺物料管道和公用物料(如蒸汽、压缩空气、氮气等)管道,并标注物料流向。 所有管道需按顺序编号并在图中列表填写各管道的介质名称、管道号、去向等;并应绘制建北方位标。 8 仪表 仪表的基础工程设计文件应有:仪表设计说明,仪表设计规定,仪表索引表,仪表规格书,仪表盘(柜)规格书,仪表及主要材料汇总表,控制室平面布置图,气体检测器平面布置图,仪表电缆主槽板敷设图或走向图,安全仪表系统逻辑框图、顺序控制系统逻辑框图、复杂控制回路图或其说明。 当采用分散控制系统( DCS)、安全仪表系统( SI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 PLC)、过程计算机系统( PCS)时,应有相应的系统规格书。 仪表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生产装置对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要求,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主要仪表选型原则,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计量仪表的设置和精度要求; b)检测和控制方案,包括特殊测量仪表、复杂控制、顺序控制、先进过程控制、安全仪表系统等的简要说明; c)控制室(包括操作室、工程师站室、机柜室、 UPS 电源室、空调机室、过程计算机室、交接班室、更衣室、洗手间等)设计要求,操作站、打印机、辅助操作台、仪表盘、各种机 柜的规格、数量等; d)为保证操作人员和生产装置的安全,根据装置情况设置安全仪表系统;在爆炸危险区内安装的电气仪表应符合的防爆要求;在可燃或有毒气体泄漏的地方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e)仪表的防、保温、保冷、隔热、防堵、防腐蚀、接地、防电磁干扰、防雷、防辐射等的措施; f)仪表电源要求:电源种类、电压、频率、各种电源容量、 UPS 电源要求、备用容量等; g)仪表气源要求:进装置压力、气源质量、露点温度、耗气量、备用容量等; h)仪表伴热要求:伴热介质的种类、温度、压力; i)随设备成套供应的仪表及 控制系统范围。 仪表设计规定应对规定的适用范围,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环境和动力要求,选用的标准规范和中央控制室、现场仪表的安装及安装材料等设计原则作出规定。 a)设计选用的标准规范,信号传输标准,测量单位。 b)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应包括: 1)控制系统包括分散控制系统( D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 PLC)等; 2)安全仪表系统( SIS); 3)现场仪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