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 8 建立专门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20 引导中小企业竞争性联合 20 建立统一灵活的企 业税收激励机制 20 (二)、中小企业自强 20 提高企业财务能力 20 提高品牌意识和团结意识 20 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我国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长期面临融资难问题的阻碍。 中小企业多数都靠内源融资来补充自身的资金需求,但伴随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善、人才不足和财务不规范等因素,其自我积累所获得的 资金非常有限。 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 9 了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加大信贷,但根据银监会有关负责人的披露,中小企业自 20xx 年 10 月以来,其贷款增速远低于大企业。 大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 同时,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仍在继续,加上 A 型流感的全球蔓延,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定单减少和拖欠货款的风险。 虽然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国内的中小企业总体上比国外的中小企业安全得多,但在融资体系建设上,国外的确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一、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许多国家都普遍存 在的现象,而考虑到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许多国家也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自然成为了学术界经常研究的课题。 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有理论角度、制度角度和企业角度 三个方面,理论角度的第一个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产生于20 世纪 60、 70 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阿克尔洛夫和斯彭斯提出,后来被应用于包括金融市场方面的很多领域。 信息不对称理论 是指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会导致信息量少的一方利益受损。 而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就存在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 在。 风险偏好型的中小企业往往会接受金融机构的高利率水平,而风险规避型的中小企业会选择不去金融机构贷款,这样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整体风险就会提高,进而使金融机构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融 10 资服务。 而在融资市场交易发生之后,也存在一些已经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违背合同约定,随意改变贷款用途,使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下降甚至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收回贷款。 这也使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融资服务供给减少。 理论角度的第二个解释是 信贷配给理论 ,我国学者张维迎( 1996)就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银行作为理性的个体,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拒绝一部分 贷款人的申请,而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 “信贷配给指的是如下两种情况: 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 一个给定申请人的贷款需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