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家政策和制度保障是会展业发展的关键。 从宏观角度来看,自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起,中部地区的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不仅在政策上倾斜,也为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新创业,提供一些支持。 从中观层面,中部省份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中部六省各自制定了 “ 十二五”会展业发展,确定了会展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 同时,也积极鼓励各地区会展业从模仿学习优秀的地区开始发展, 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各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各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安徽合肥市在 20xx 年初,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成立会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保证会展业的有序发展,颁布了《合肥市会展管理暂行办法》;其次,加强行业自律,成立了合肥市展览协会。 江西省在 20xx 年就成立了会展业发展协会, 20xx 年正式颁布了《江西省会展行业自律公约》来规范会展业发展的行业自律,以避免重办展和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20xx年,长沙市政府出台了涵盖会展业管理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长沙市会展管理办法》,其次是湖南国际商会的成立,统一和协调发展湖南省会展业。 20xx 年,湖北省成立了武汉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在 20xx 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功能会展产业的建设发展。 河南省为了拉动本省会展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河南省会展行业法规》、《河南省会展业商会会员管理办法》等行业规定。 20xx 年,山西省成立了太原市会展工作办公室,使得山西省会展业发展有一定的规范; 20xx 年,太原会展行业协会成立; 20xx 年太原市颁布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太原会展业进 行人力、物质资源的支持,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区位因素和交通条件方面 中部城市处于我国的中心位置,承接东南西北,可谓自古就是兵家要地;在中部城市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和我国较发达的会展产业带相近。 比如说西部长沙、武汉、郑州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7 与重庆、陕西等省接壤,可以说是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北边的太原、郑州挨着环渤海会展产业群。 同时,中部城市在我国的内陆腹地,和北上广等城市都比较靠近,三纵三横干线的交通网刚好套着中部城市。 所以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能力,不仅加强了主要城市之间的接触区域 ,同时也加强了区际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交通方面的有利条件,为会展业快进快出联系沟通提供平台。 中部城市有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营里程 15100 公里,占全国的 21%。 公路蛛网密布,里程 353000 公里,占全国的 22%。 国内水路通航里程 32100 公里,占全国的 %。 区内的民航可以直接到国家和香港,主要城市澳门、台湾地区,部分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 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城市区位因素和交通条件都比较良好。 例如,中部城市武汉它的区位优势就很明显。 武汉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 纽,交通距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均不超过 1200 公里,它连接着北部和南部,在全国经济建设中起着沟通连接东西南北的作用,故有“九省通衢”之美称。 武汉还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 武汉强大的商业和工业基础,先进的物流和产业优势,对武汉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服务及配套设施方面 展会的成功举办之一的条件就是举办地方的展览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如果这些做不到位,会影响展示效果。 近年来,中部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也为改善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工作,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服务设施、公共交通和政府一体化建设体系,这也是中部城市是一个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中部城市长沙,长沙市作为中部城市中发展水平中等的城市,它的展馆室内展览面积数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是在中国中部的湖南省,是最大的、集高科技智能化现代化为一体的专业展览厅,拥有超大型室内公共活动中心的现代建筑艺术,展览面积 50000 平方米,拥有 20xx 个国际标准展位。 该展览场馆的硬件设施都很发达,它为会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长沙目前 有 23 个五星级宾馆,四星级宾馆 41个,三星级的酒店近 100 个,这也为长沙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媒体的优势。 长沙电视媒体在我们国家的受欢迎程度高,影响范围广。 由湖南电视台各频道打造的湖南影视集团,在全国有较高的声誉,可以提供各种展会的民意支持、促销活动。 另一方面,媒体优势扩大给长沙会展经济增加了影响力,也有利于吸引投资商参展商来到长沙,辐射网络更有助于会展产业发展。 在长沙市的展览设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的交通状况比较好。 长沙已形成了水陆空运输网络。 黄花机场是国家一级 机场,有 50 多条的国内和国际航线,京广铁路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8 横贯东西,长沙车站运输能力可以与北京、郑州相媲美。 自然岸线长 95 公里, 800 吨级船舶常年通航并且可以直接通江入海。 在该市更是 107 国道和 319 国道的交汇处。 长沙市郊区铁路已经开通,公交路线达 50 多条。 第二,就是配套服务设施方面。 长沙市的酒店超过830 余家,荣获星级有 54 家,其中五星级有 5 家,四星级有 4 家,三星级有 28 家。 餐饮业发达, 20xx 市餐饮业零售额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9 3 我国中部城市会 展业发展问题 中部城市虽然具备一部分的经济基础,可是在发展中还是没有沿海地区好。 所以本章节主要从与沿海城市各方面的对比分析 ,从而得出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问题。 会展场馆落后 这主要是和发展的时间相关,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相应的会展业的发展也比较靠前,所以使得会展场馆更新换代也比较快,会展场馆也更加的先进。 沿海的会展业发展比较早并且经济实力也是十分雄厚的,上规模和高水平的展览场馆,远高于中部地区。 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大城市的会展中心一般都在 20xx00 平方米以上。 北京,上海最大的两个城市展厅目前的数 量都不少于 6 座。 特别是在上海,三大德国展览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拥有 3 个 10000 平方米的展厅。 广州贸易博览会占地面积 90000 平方米,展览面积 160000 平方米。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 700000 平方米,展览面积 250000 平方米。 会展经济的飞跃离不开会展场馆的建设和发展。 对比沿海城市,发现中部城市现在的场馆不仅要能满足展览举办的相关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展会规模的反应。 在二十世纪80 年代,中部省份拥有的都不是很专业的展览场地;现在,场馆的建设有一个量的突破,每个省都至少有 2 个以上的大 型展览场馆,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览面积 180000 平方米,可提供 6880 个国际标准展位,可承接大型展览、会议和活动,是中西部最大的展览馆。 根据中国会展网上所整理出来的资料显示 :截止到目前,中部省份所拥有的场馆个数如下 :山西省有 4 个、安徽省 5 个、江西省 3 个、河南省 4 个、湖北省 7 个、湖南省 5 个。 而与之对应的是,北京有 15 个、上海 11 个、广东 46 个。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部会展城市的会展场所与沿海城市相比较,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承担起国际会议。 这限制了会展业在我国中部城市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步伐。 表 :31 会展场馆 统计 中部地区和北上广 山西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北京 上海 广东 会展场馆数目(个) 4 5 3 4 7 5 15 11 46 数据来源:中国会展网 会展场馆专栏(截止到 20xx 年 5 月 ) 优势品牌缺失 20xx 年,我国出国展览项目数为 1250 个,国内展览项目数为 5320 个。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产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20xx 年底,由国际展览业协会( UFI)认证的我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0 国国际会展品牌已达 66 个,居世界第四位。 会展业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作 为对外开放口岸城市中的第一批,经济发展快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会展业快速发展。 上海、广东、浙江强的会展省市都在沿海;被称为“三大会展经济区 ”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也集中在沿海地区。 所有这些表明,中国沿海地区领导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沿海城市的展览规模不断扩大,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外国参展商数量也稳步增长,我国展览业逐渐融入国际会展业。 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成为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的窗口,推动和促进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 [24]。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展览出口额近 400 亿美元,国内贸易额近 200 亿元人民币,而这绝大部分交易量都出自沿海地区。 广交会、大连国际服装节、昆明世博会、海南博鳌亚洲论坛、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大型展览,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参展商和参观者,有效拉动了会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沿海城市国际化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沿海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展览,许多城市形成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品牌。 北京的展会以经济技术类为主,科博会是较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 上海展会国际特征非常明显,如上海的市长咨询会议、环太平洋经济论坛、 APEC 等。 广州在行业内享有“中国第一展”的声誉,是目前 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产品品种最齐全、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深圳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近年来,会展明确以高新技术为中心,使高交会在国内外著名。 大连则是靠服装节独领风骚。 明确恰当的定位和鲜明突出的特色是影响一个城市会展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对比沿海城市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中部城市都是全国流动展的集聚地,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展会不突出。 虽然拥有着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但中部城市却不依靠这些有效的周边城市群的产业集聚优势举办与之配套的展会,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会展业吸引力的展会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 中部城市的水平不高,自主品牌展会不足,展示品牌力量薄弱。 例如,虽然郑州市早在 20xx 年初,郑州市会展城市排名第六,但高收益的背后,是垃圾展、重复办展现象的时有发生,郑州大多数展览只停留在简单的设计水平,技术含量不足。 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利益,并极大地影响了郑州市展会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树立 [25]。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郑州市培育出了国际少林武术节等知名品牌,但在影响力和行业作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而言,郑州会展业仍然是以数量扩张作为主要的方式,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会展业的产业 结构不合理,以及品牌展会数量有限,产业创新能力弱,会展产业链的合理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仍有待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会展企业更是屈指可数的 [26]。 郑州会展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1 专业人才欠缺 展会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活动,可是中部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有一点欠缺,所以人才一般都是到沿海,所以使得展会方面的人才也少。 既无法吸引相关人员到来也留不住相关人才。 沿海城市因为会展业起步较早,所以积累的人才多,而且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都是向着沿海城市汇聚,并且从事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不断聚集到沿海城市中。 这些人 都经过专业培训,有着丰富的展会经验,另外就是各种配套的广告、策划、公关、宣传等十分充足,真正懂会展各方面运作的高级人才也不稀缺。 这些都为沿海城市会展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对比沿海会展城市,中部城市高端专业人员匿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