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35i模块的短信报警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系统由五路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采集五路(门、窗、阳台等报警监测点)报警信号,将报警信号送入 89C52 控制芯片,控制触发 GSM 短信模块向用户发送防盗 报警信息,从而实现家庭用防盗报警系统的功能。 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利用被动式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当检测到红外信号变化时,将其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比较、输出高电平作为告警信息送给 MCU, MCU 判断是否报警,如果满足报警条件,就会发出控制信号,通过串行通信接口 RS232, 控制 GSM 短信模块给用户发短信息,实现防盗报警。 5 系统方案设计 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模块划分为 数据采集、单片机控制、 GSM短信模块 报警等子模块。 电路结构可划分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单片机控制电路、 GSM 短信模块 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 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短信报警等功能。 就此设计的核心模块来说,单片机就是设计的中心单元,所以此系统也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种应用。 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有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包括单片机、输入 /输出设备、以及外围应用电路等组成的系统,软件是各种工作程序的总称。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过程包括总体设计、 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几个阶段。 从设计的要求来分析该设计须包含如下结构: 热释电红外传感探头电路 、报警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 GSM 短信模块 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它们之间的构成框图如图 : 图 总体设计框图 处理器采用 51 系列单片机 89C52。 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 制下工作的。 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门送出 TTL 电平至 51 单片机。 在单片机内,经软件查询、识别判决等环节实时发出入侵报警状态控制信号。 驱动电路将控制信号放大并推动 GSM 模块向事先设定好的用户发送报警信息,从而实现 相应报警功传感器 1 . . . . . . 传感器 5 信 号 处 理 电 路 89C52 单片机 复位 电路 时钟 电路 GSM 短信 模块 用户终端 (移动电话) GSM网络 串口通信 6 能。 当报警延迟 10s 一段时间后自动解除,也可人工手动解除报警信号, 当警情消除后复位电路使系统复位。 51 系列单片机简介 STC89C52单片机共有 共 40 条引脚,分为端口、控制、电源三类: (1) 端 口线: 4 个 8 位端口共 32 条引脚,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控制、状态等信息。 P0 口( ~):多功能端口,用于传输数据、地址。 P0 口在传输数据信息时,输入带缓冲、输出带锁存,使用非常方便。 P1 口( ~):单功能端口,用于数据输入 /输出传输。 P2 口( ~):多功能端口,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或作为普通 I/O 端口。 P3 口( ~):多功能端口,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或作为普通 I/O 端口。 传输控制信息时: : RXD,串口输入 : TXD,串口数出 : INT0,外部中断 0输入 : INT1,外部中断 1输入 : T0,计数器 0输入 : T1,计数器 1输入 : WR, “ 写 ” 控制信号线 : RD, “ 读 ” 控制信号线 (2) 电源线:共 2条, VCC、 VSS(GND)。 (3) 控制线:共 6条,传送控制信号。 ALE:地址锁存,用于区分在多功能端口传送的数据 /地址信息, ALE=0/1:数据 /地址。 EA:允许访问外程序存储器。 EA=0/1:片外 /片内存储器有效。 PSEN:片外 ROM 选通。 RST:芯片 复位线。 XTAL XTAL2:外接石英晶体输入线。 图 STC89C52 单片机的引脚图: 7 图 单片机引脚结构 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的功能介绍:此电路在整个设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器械运转的原动力。 此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包括降压、整流、滤波、稳压三部分,最终将电网中 220V 的交流电压转换为 5V的直流电压提供给后面的工作电路。 在整个电路中电源部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电源部分不能实现整个电路都不能运行。 ( 1)电源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它将电网 220V 交流电压变换成较低的交流电压,并送给整流电路,变压器的变比由变压器的副边电压确定。 变压器副边与原边的功率比为 P2/ P1=η ,式中 η 是变压器的效率。 在本电源电路中取 η 的数值为 22,故降压后副边电压值为 10V。 ( 2)整流电路:利用 D1~ D4 4 个二极管组成的一个桥式整流电路,将 50Hz 的正弦交流电转化成脉动的直流电。 整流后的电压约为 9V。 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