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残缺美——论挪威的森林中的自杀意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代社会,表面看来人的个性得以张扬,物欲得到了 满足, 然而实质上却是丧失了自我,得到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失望。 木月 假装能力无限、追求十全十美、试图躲避生活,最终却通通败给了现实。 于是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他 巧妙地设计了自杀的细节,他开着收音机, 在汽车里慢慢窒息而死,仿佛在享受死亡带给他的全部欢乐。 那一刻,死并没有站在生的对岸, 而成为了 解脱之举的最好印证。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死进行了深刻分析,他认为,“我将要死” [7]并不是 对世界公开的一个 事实,而是我自己存在的一种内在可能性。 因此,木月的死即使不存在为外在所知晓的死亡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自我存在的 表现方式。 因为 死亡令其永远停留在了最美好的生命里,并且青春永不腐朽。 村上春树以极其冷静的笔调描写木月之死,看似理解般成全了他选择逃避的心态,实则是在宣扬一种以 静默的 解脱方式追求生命形式的自由。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死又是我存在的极端性”, [7]木月以解脱的姿态存在于另一个极端世界上。 初美 —— 因爱之死 《挪威的森林》中活着似乎不需要什么理由,但对于生活在叩问自我存在价值中的人来说,一旦失去了寄托对象或爱的坚持,就像风筝的线一样终将会因承受不了风的压力而突然断裂,最后在彷徨与孤寂中结束生命旅途。 初美就 如同这根断了线的风筝,用爱支撑着自己一点点渺茫的东西,企图 融入这冷漠而残酷的世界,最终却以失败宣告企图破灭,唯有因爱而死。 淮海工学院二 〇 一四 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6 页 共 17 页 初美, 一位集柔美、高贵、善良、包容、自尊、独立于一身的女子,在小说中深得“我”的喜爱,并称她能给“我”带来少年时代的憧憬。 然而正是这样理想而完美的人物,却 因其恋人永泽的自私自利而步入了无法回头的境地。 小说对初美落墨不多,涉及之处也大多围绕着她对永泽的爱情和宽容 之心。 面对永泽不断与陌生女子发生性行为,初美心知肚明却不加责备; 面对 永泽的自私和放纵,初美坚持对爱情的渴望和认同;面对不被所爱之 人理解和尊重,初美 独自承受痛苦却不放弃对爱的憧憬。 作为一位拥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初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需要有人在她无助和悲哀的时候拉她一把的。 然而没有人可以救得了这条年轻而珍贵的生命, 她终究还是在永泽为了前程抛下自己之后走上了死亡的阶梯。 永泽去德国两年后她 选择了 结婚,又两 年后她 选择了割腕自杀。 在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精神挣扎与折磨后,死亡的力量终于将其吞噬。 初美的死震撼的不止“我”,连永泽也在信中说到,初美的死着实令他感到曾经拥有的东西在她死去的那一刻瞬间消失了,留下他一个人独自尝尽伤心与悲痛。 也只是在死的这一 刻,初美的付出才被他所看到。 村上春树笔下的这位完美女性形象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 力量, 这力量足以引起读者和“我”的共鸣。 正如每个男性心中都有关于完美女性的理想标准,而初美的存在正是这种标准的体 现。 然而她却倾其所有地爱着永泽这样一个随心所欲、没有丝毫安全感的男人,并且无条件地相信他,等他。 与那些故意接近永泽的女子不同,初美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慰藉,是无私的爱情。 她渴望通过努力和坚持得到永泽以心的回报,这点也成为了最终无法走出误区的迷雾。 初美和“我”一样深深明白永 泽“考虑事物的方式和生活态度不够地道”,“就是人生观 本身不同”。 [4]“我”劝初美离开永泽, 和任何一个人在一起都会比和他在一起幸福。 然而初美却这样回答:“我并不是脑袋好使的女人,总的说来,有些迂腐和古板。 什么人生观啦责任啦,什么都无所谓。 结了婚,每晚给心上人抱在怀里,生儿育女,就足够了,别无他求。 我所追求 的只是这个”。 [4]可见初美已将自己的全部信念寄托在了永泽身上,一旦这座她信赖的大山倒坍,她也将随之倒下。 于是在永泽选择前往国外继续他的事业的时候,初美的人生价值就已经宣告瓦解,与永泽一起离她远去了。 所以说,永泽是初美生命的全部意义, 由于无法获得心爱之人的真 心,初美才走上了无法挽回的道路。 爱情与自杀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村上春树塑造初美和永泽这样一对恋人,一方极端放纵,一方坚定执着,当守候的心灵抵挡不住自私的伤害后,终于 一方选择了死。 为爱情而自杀,爱情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拥有爱情的人。 永泽是个性泛滥者,他从陌生女子那里获得的只是肉体上的快感,在得不到任何道德和责任的回报后剩下的只有永无止境的空虚和无奈。 初美在爱情幻想破灭之后无从振作,也无处求助,因此只能在绝望的边沿步入自杀的路口。 无爱而活不如因爱而死,初美是以死亡来寻求另一个世界中的爱情。 在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加 重要的淮海工学院二 〇 一四 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7 页 共 17 页 信条下,村上春树默认了初美的死亡是一种寻求生命自由的生命形式, 因为在存在主义视角下,真正的自由是有自由和勇气决定自己的生死权利,初美在爱情面前放弃了生命,却更显得无拘无束,死是极为自然而自由的存在方式。 直子 —— 救赎之死 世界上很多事情无法讲究公平 , 而死亡却以人人平等的方式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任何人无法逃离 与死神 的不期而遇。 现实中有些人徘徊在生死边缘,他们努力生存在生的世界里,又时刻被死的阴影笼罩,直子便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死亡情节的压迫下, “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 悲哀”。 [4]于是 直子只有向着死才能走向生,这便是救赎之死。 直子是小说中与死亡接触最多 的人,直子的叔叔是卧轨自杀的,直子的姐姐在她很小的时候上吊自杀,长大后直子的恋人木月也是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的。 当生命中一个人物接着一个人物死去的时候,死亡早已经在直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于是她只能依靠“我”来暂时缓解心中的不安与恐惧,甚至在20 岁生日的那个晚上与“我”发生了性关系,尽管她并不爱“我”。 在无法面对死去的恋人 ,也无法完全信任和爱此刻的“我”的夹缝中,直子人格开始分裂,无法与正常世界发生联系,于是进入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她渴望“我”能够帮助她走出内心的深渊,可事 实却是“我”又移情于 另一个更为健全的女性。 于是直子完全失去了与 外界对话的能力,在对世界产生了绝望的情绪之后,永远地关闭了通往外界 的大门,在孤独和抑郁中走向了死亡的森林。 显然 ,直子的自杀在很大层面上都与救赎有关。 一方面 ,木月的死令直子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使其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无法 自拔。 直子需要“我”带领她 重获生的希望,重见未来的美好。 另一方面,直子与“我”的关 系使她既愧对死去的木月,又无力全心全意爱“我”, 在灵与肉相分离的状态下 她需要一个理由生存在远离死的世界。 于是如玲子信中所写“直子的幻听已十分严重,她拒绝接受一切,把自己完全封闭起 来”。 [4]直子拒绝生的世界,她在生与死的边界徘徊,死神一遍遍呼唤她,直至将其吞噬。 村上春树为直子勾勒出一幅只有死亡才是唯一出路的地图,希望死能带给她摆脱精神束缚的勇气。 于是死亡成了直子生命的底色,当她努力忘记木月带给她的阴影,挣扎着想要恢复正常,并且坚强地生存下去时, 脑海中的弦终究无法承担那么重的压力,她还是失败了。 与其说死亡带给直子的是无休无止的伤痕和心灵的重创,不如将最后的死看作是直子最好的归宿。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论生死》中所言:“在个人生命消亡的同时,个人的无论何种幸福都会随着生命而消亡。 人会看到,他、他的个体 ,即他从中感到了生命的东西,一直在进行着不可能进行的斗争,即和全世界进行着斗争;他寻找到的欢娱,不过是生命的类似物 ,而且它总以痛苦而告终;他总在守护着不可能守护的东西 —— 生命”。 [8]直子正是在生命即将消亡的时候,与命运做着不可淮海工学院二 〇 一四 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8 页 共 17 页 能的斗争, 守护着不可能守护的东西。 正如最后直子情绪极度不稳的时候,曾尝试转院,企图通过接受 更权威的治疗达到康复的效果, 而事实证明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直子本不属于这个世界,死亡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 救赎 方式。 生命固然美好,然而当生的上层涌动着更为纠缠难耐的精神世界的时候,生就变成了羁绊,此刻生命的终结就成了更加释然的选择。 村上春树对直子最终归于死亡带有淡淡的赞美之意,不是说村上厌弃生,向往死,而是直子 已经无法在生的领域获得 灵魂上的自由和救赎 了。 当城市无法令她获得自由,她便躲到阿美寮接受治疗,当阿美寮也无法使她生存下去的时候,只有死亡能成为她最后的收容所。 于是在死亡这里,直子收获了永远的自由和美好, 包括 享受孤独的自由和生命的美好。 4 生死链意象 生命的终结,终结的不只是生命个体,连同周遭的一切音符、住所都将沦为死亡的祭礼。 直子在目睹了那么多死亡之后 , 身上也笼罩了一层死亡的阴霾。 因而小说中她所涉及的场 景、她所热衷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超越生命的色彩,即死亡力量。 直子带给小说阴冷的氛围,直子寻觅的井暗藏着无法预料的沦陷,直子躲避世界的“阿美寮”充满 了无以实现的乌托邦理想,就连直子喜欢的音乐也传递出无可言喻的淡淡忧伤。 村上春树的文字即使离开了人物的消亡,也四处蕴含着通往阴界的力量。 在生与死的链锁上,在阴与阳 的对峙中,小说早已为终将到来的死亡布下了幻灭的天罗地网。 笔者将从象征生死链的场景出发,寻觅遗忘在生命个体之外的自杀意象。 井 —— 沦陷意象 谈及井,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深不可测,随后便是害怕,即使看不到内心也感到毛骨悚然。 因此当小说描写草地上的这口枯井的时候,或多或少都让人生畏,再加上由直子口中说出来,就更加叫人联想到深渊,想到无尽的恐惧和无助。 其实井本身并不存在这些附加的意义,只是人们习惯从心理层面去发现其特殊的含义,并赋予它独特的象征内涵 和本质。 “我”和直子行走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 “我”欣赏草的芬 芳,山的曲线,然。生命的残缺美——论挪威的森林中的自杀意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50亿元,毛利将达 4048亿元。 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必将生物化学制剂鹅去氧胆酸血肽素鹅血冻干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成为 21世纪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从综上关于 生物化学制剂 在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及本地区,本项目建设的产业性优势和地方性优势来看,本项目的建设可行且市场前景可观。 本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及展望 鹅去氧胆酸。 用于 治疗 胆固醇性胆结石症, 同时
)(c 图 ()a 是行 波 1u : 1 0 1 1 , 2 , 2 , 0. 01 , 1 1 ,a b b k m t x 0 10。 y 图 ()b 是孤立 波 (1)3u : 2 , 1, 0 .0 1k m t , 1 1, 1 1。 xy 图 ()c 是三角函数周期解 (2)1u : 128, 1, 2k
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厂址选择 第一节 厂址所在位置现状 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在本企业现有厂区内。 向东 200 米为 **市东外环路,位于 **市黄河七路路北 ,平原地形、地面平坦。 空中无高压线之类障碍物,周围为平整土地, 200米范围内无构筑物。 **市位于 **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
图 白条禽冷链物流模式 现有家禽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物流“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 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相比,当前我国物流“城乡二元化结构”十分明显,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物流比较发达,农村物流相对比较落后,城市和农村的物流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而家禽生产基地几乎都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物流的落后导致我国家禽行业的物流始终跟不上家禽行业的发展步伐。 物流“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
=*22*11*22/*11ln)()(YYYYYYYY = Ky = KG P = 103 = ( m2 *s) V =2(1 2 .5 6 4 0 .1 2 7 3 7 .9 4 7 )3 6 0 0 0 .3= (m2 *s) 则 Z= HOG NOG =my YKYYV )( 21 = 考 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填料高度 Z=。 填料段结构设计
牛羊及其产品市场销售上提供方便,工商、税务少收或不收管理费、摊位费和税金;四是在牛羊产品流通上提供方便,实行绿色通行证制度,不扣车,不扣证;五是在技术上提供服务,推广牛羊饲养新技术。 20xx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各镇党委、政府下发的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的文件就达 10 多个,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近千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近百万份。 全县共提供奖励现金 10 万元,发 放小额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