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区商业步行街级休闲中心项目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势磅礴,古木参天,逶迤回环,状如莲花,山上有始建于西晋时的青莲古刹,蔚为壮观。 此外,有湛田和石上的温泉、大型人工湖团结水库等休闲度假场所,有以“植物宝库”闻名的凌华山自然保护区,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水口塔、始建于诏末的孙中山先生客家始祖孙誗墓,邱氏家庙、田埠东龙村等一批古建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义旧址等。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位的 19 休闲旅游。 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 一个融现代科技、自然风光和商业观光为一体的靓丽的现代商业休闲旅游区,必将赢得广大旅游者的钟爱,成为城镇居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新需求。 项目建成后,通过创新发展机制,整合旅游资源,注重民俗风情、客家文化的内涵发掘,实现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文化旅游的新突破,全力打造 南地区新的生态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20 第五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规模 选址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空地的基础上,完善原规划设计未完成 部分。 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有利于长远发展,合理布置。 应结合现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地理环境。 符合 翠微峰公园景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当前景区旅游的经济效益一般,年接待游客不足等问题。 场址现状 本项目选址在 梅 江 镇 迳 口 村 , 项 目 位 于县城,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距 县 公里,沿登峰路向东南方向接 S217 国道。 翠微峰国家公园必经之路。 建设用地面积 100329 ㎡ ,总建筑面积 150500 ㎡。 建设场地具有如下优点: 交通方便; 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地形规整;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21 建设条件 工程地质 地势比较平坦、起伏小,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杂填土、粘土层、卵石层、强风化泥质页岩、中风化泥质页岩。 水文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揭露的地层内为上层滞水和空隙潜水,上层滞水分布在 填土层中,受天气降雨及周围池塘水的影响,水量较大,结构周围环境判别水、土对砼结构呈弱腐蚀性,对钢筋砼无腐 蚀性。 地震影响 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分区的划分, 县地震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气候和环境条件 县属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 根据州市环境监测结果,建设场地的大气分别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96)的二类标准, NO、 SO2 指标在标准中处于一级标准范围内,噪声基本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6)中二类区标准。 不存在其他拆迁住房,可避免 复杂的拆迁问题,有利于本工程的建设,建设场地环境条件理想。 区域规划情况 本项目建设区 离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较近, 该项目建成 时应注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因此本项目的 建设时应注意对环境的影 22 响。 交通条件 本项目 位于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距 县 公里,沿登峰路向东南方向接 S217 国道 公共设施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供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之间接入县市政基础设施,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建设和使用要求。 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区交通便利,地质条件适宜,建筑、水 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均已具备。 建材供应方面,项目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水泥、砂、石供应都很充足,而且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地势条件也很好。 县有着多年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建设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并在施工和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施工设备配套,机械设备齐全,能够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 23 第六章 建筑设计 方案 设计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xx) 《江西 翠微峰旅 游总体规划》 《 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20xx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xx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xx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0320xx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5001520xx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xx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5018920xx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JGJ13420xx 1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05794 1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 规范 》 JGJ/T1692 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xx 24 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xx) 1《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xx)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GB5035220xx 设计 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客家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注重和谐,塑造充满乡野气息的田园风光氛围,合理利用环境和客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精品商业与观光旅游餐饮业,建立集商业开发、休闲度假、游憩娱乐、参与体验为一体,具有观赏性、普及性、休闲性、参与性的高效特 色商业、旅游餐饮及手工艺品观光区。 设计 原则 因地制宜 ——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通过形式丰富的驳岸处理手法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推进,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商业街区的建筑形式与原有的河塘与村落绿化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景观画面。 总体布局上侧重特色,融入浓厚的乡土文化与客家内涵,创造格调古朴、情趣独特、四季花果飘香、处处空气清新的商业旅游休闲区。 建筑与景观均采用以景为单元的造园手法,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方式,突出景观效果,增强观赏性 、趣味性。 各项设施吻合地方风格和体现时代精神,映射自然景色,丰富景观,并适合组织景观序列和安排浏览路线,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丰富植物多样性采用群落式种植手法,有规划地增加 25 林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种类和数量,创造出景观层次丰富的特色空间,如坡地景观、疏林草地景观、密林景观等。 同时,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日尽染、冬季常绿的丰富山林景观。 利用生态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共同促进园区环境的良性循环。 利用多种手法,增加体验,寓教于乐。 建成的商业旅游休闲区将使整 体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成为翠峰峰景观带的新亮点,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娱乐的好去处。 通过商业旅游休闲区的建设和开发,将使旅游经济链条向其他的产业扩张延伸,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并通过观光旅游发展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带动城市周边自然村落经济的快速发展。 概念设计 本案建筑与绿化景观系统围绕景观与建筑、景观与文化相融合,把商业与居住的 和 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首位,结合贯穿东西向的景观带,设置组团内部绿化景观利用地势之差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有自然归属感、有文化品味、有商业气氛的人居住环境,以 体现文化、自然、氛围、和谐、共生、美满。 建筑历史文化、商业、居住与社区,在本 方案 设计中,即要体现文脉历史传统文化、又要表现建筑的精神性与实用性。 围绕这个主题概念,运用具像的雕塑、生动的浮雕等景观元素来体现了 地主文化色彩,为整个商业街区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 在设计中体现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追求现代建筑之精髓、亮丽、挺拔。 用商业建 26 筑与居住建筑相结合,强化建筑细部和商业步行街景;建筑小品处理富有个性和地方特色,中心景观轴处理更增添了审美乐趣和环境的生机、公建、商业之间的风格统一而 富有变化,形成了自然 和 谐的格局。 本次规划以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相互交融从而全新诠释了现代生活居住社区的建筑理论并用简洁、典雅、清新、丰实的建筑立面创造了现代都市的建筑文化。 理念目标设计 该 建筑方案 立足于“自然的 和 谐,美化环境的设计理念” ,本案在实现以经典、生态、和谐、秀丽、绿色、环保为主题,充分考虑自然、人文、历史文化,创新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实现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之成为 县商业旅游休闲之所,成为 县翠微峰的一道高丽风景线。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依据 (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 (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xx); (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 8)《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 DBJ10190); 27 ( 9)《冷扎带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595)。 结构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类别为 3( 70 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除个别特殊构件外) r0=. 荷载取值:(可变荷载标准值) 办公、管理 : ㎡ 电梯机房: ㎡ 过道、门厅、楼梯: ㎡ 酒店、商业、餐饮 : ㎡ 外挑阳台: ㎡ 上人层面: ㎡ 不上人层面: ㎡ 设备用房按实取用,恒载取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 GB500920xx)取用。 结构设计 基础设计:根据周边地质概况,本工程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堂基础或条形基础。 地下室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 上部结构设计: 沿街商铺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 为 古建筑商业街 、 古文化商业街 结构层数根据整体设计分别为 2F、 3F、 4F。 宾馆为 多层住宅拟采用砖混结构 ,结构层数为 6F、 3F。 办公楼层为砖混结构, 结构层数为 5F、 3F。 餐饮及休闲娱乐结构为 高层住宅拟采用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28 剪刀墙结构形式 ,结构层数为 2F、 3F、 4F。 管理结构为砖混结构,层数为 2F、 3F。 结构材料: 混凝土: C4025。 地下室 C30 加防水剂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 钢材: HPB235 和 HRB335 钢 墙体材料:框架填充采用粉煤灰砖:砖混砌体结构采用MU10KP1 型多孔粘土砖, M10 混合沙浆:其余隔墙采用轻滑料混凝土多孔砖。 地下室混凝土采用 ZY 抗震防水剂。 结构计算软件 主体结构采用 SATWE 和 TAT 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软件,平面计算采用 PMCAD 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钢筋构件计算程序为 PKPM,地基基础结构分析采用 JCCAD 软件。 29 第七章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电气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9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xx 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xx 年版; 《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根据大楼的规模和标准,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体现建筑电气现代化的水平。 设计范围 包括变配电,应急发电机组(不包括房间的消声处理),各种动力用电,照明、防雷接地、消防报警系统、电话(网络)、 30 有线电视等弱电系统,以及线路敷设等。 供电系统 为满足项目建设消防栓泵、喷淋泵、消防电梯、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消防加压,以及消防中心、电话机房、监控机房等用电负荷需要,设置一台 200KW( 250KVA)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当两回路电 源同时停电时 15 秒内能自动启动,对上述负荷供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