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
( 3)作用 :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 1991年 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 4%,而失业率却从 6%降到了 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 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
——美国总统肯尼迪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二、 建立 “ 福利国家 ” 1. “福利国家 ” 的产生 2. 福利制度的发展 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 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 他一家 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
兴开发银行协定 》 时间地点: 1944年 7月布雷顿森林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宗 旨 稳定国际汇兑; 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 短期贷款 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International Moary Foundation (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WB)成立 现有成员国 180个
国冷战政策 • 冷战 • 除战争之外的手段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 内容 • ( 1)杜鲁门主义 • ( 2)马歇尔计划 • ( 3)北大西洋计划 • 实质 • 霸权政策 两极格局形成 • 起因 •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 过程 • (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 • ( 2)苏联反击成立华约 • 标志 •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 直接后果 • 美苏两分天下 • 德国分裂 • 朝鲜战争 • 影响 •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世界银行总部 世界银行总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大楼 二 、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三大支柱”的影响 问题:如何理解“三大支柱”和 美国在其中的地位。 一级体系名称 二级体系名称 组织名称 时间 宗旨或目的 作用 评价
存在哪些问题。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1 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成就 2 迅速恢复的原因 3 存在问题: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苏联在战后势力范围的扩大 苏共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努力 ( 1)高度集中体制的弊端显著 ( 2)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 3)文化领域过火的批判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 建立 和巩固 1 建立的历史条件 2
部效益而轻内部效益管理的国家铁路很快成为政府不堪重 负的财政包袱。 1993—1997年,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对国有铁路实行私有化改组。 英国原来由交通部管辖的国家铁路行业被依据“ 铁路法令 ” 成立的 120多 家私营行业公司,按照铁路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和营运权分离的原则瓜分,形成了政府指导、监察,私营公司拥有产权、依法经营管理的格局。 据英国 《 独立报 》 报道, 2020年 10月 23日晚上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解体 石油危机的冲击 “滞 胀” 经 济 停 滞 投 资 通 货 膨 胀 加大 缩小 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 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特殊表现。 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积极性 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从而更大程度的容纳生产力; 一定程度上克服私人资本主义有限性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由 英法 控制 1920年 1月,国联正式成立。 除美国外的44国参加。 英法 掌握了国联的领导权,把它作为确保既得利益的工具。 国联是世界上 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 ( 1921年 11月 1922年 2月) 背景 ,与大战期间在远 东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的日本发生 矛盾; 美日矛盾 和英日矛盾逐渐加剧。 海军军备竞赛 发起者 :美国 与会国 :美英日法意 中比荷葡九国 性质
年,欧盟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措施: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上不再提出或联署针对中国的提案;修改反倾销规则,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通过 《 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 的对华政策新文件,主张提升中欧关系水平,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阅读材料: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 他说25年前 “ 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