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
2、“三证一照”就是指种子部门发的“生产许可证”、“种子合格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及工商行政部门发的“营业执照”,当你具体看“三证一照”时,还得注意发证时间、法人代表是否一致等。 三、怎样识别种子的好坏1、纯度:种子的大小、色泽、粒型、粒形等差距较小,且很近似,这种种子多数纯度较高。 任意取 100 粒种子,其大小、色泽、粒型、粒形相差达八、二开,说明这个种子的混杂率达 20%以上,这一种子
2、结现蕾的小气候,此时菇棚应采用喷雾的方式增加空气湿度,每天喷水 2,并根据情况通风 1,每次 30 分钟左右,保持空气湿度在 80%机把握在原基已形成或出现小菇蕾时,开口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大开口,适用干湿度保持好的菇棚,方法是把塑料袋口翻转靠近培养料表面或把料袋料面端多余的塑料全部割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原基形成的数量多;或者是小开口,方法是紧贴料面,剪去袋口塑料,形成核桃大的小口;也可不开口
2、比红心品种可多出淀粉 10%左右,而且粉块白,粉质好。 4、清洗:剔除霉烂变质红薯,洗净粘在薯块上的沙泥等杂物,用清水多次冲洗干净后备用。 5、磨浆:先将红薯用稀碱水或苏打溶液浸泡,使其纤维膨胀、色素和胶体物质容易渗出,以利于研磨时纤维和淀粉分离。 然后将浸泡过的红薯用打浆机粉碎后倒入磨缸。 磨浆时一手扶缸,一手不断旋转,使浆渣慢慢沉淀。 6、沉淀:磨浆后不要急于用清水洗浆,应把浆乳放置
2、成药膜,高温干旱同时也阻碍药剂在杂草体内输送和传导,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 用药偏晚:目前推广的大豆田除草剂大多在杂草 3 叶期以前使用防效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防治适期,杂草长大后对除草剂耐药能力增强,造成防除效果差。 麦田遗留大草:部分麦田杂草防治不彻底,致使杂草长大留至大豆田中,一般大豆专用除草剂对大草防除效果差。 药液用量少:许多农户为省工省力,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水量太少
2、水稻全部利用,肥料利用率的大小与肥料种类、施用方法、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关。 氮肥、钾肥利用率为 3050,过磷酸钙为 2040,粪便为 1020,绿肥耕翻利用率为 4050。 施用方法与施肥时期不同,肥料利用率也不同。 深层施肥比撒施,集中施用比撒施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氮素化肥作基肥比作追肥利用率低。 追肥在幼穗发育期施用利用率高。 (3)产量与施肥量在实际生产上,根据水稻的需肥量
2、条件适合时,就可萌发成菌丝进而形成子座,在子座中形成子囊壳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在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的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飞散,吹落在颖壳内腔和颖壳合缝处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入幼嫩子粒形成病粒(即菌核)。 在灌溉时稻粒也可受到侵害,萌发后的菌丝可穿透幼嫩表皮而达到胚乳,后逐步发育膨大成为绿色厚垣孢子球。 稻曲病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湿度、降雨以及肥水管理均有很大关系:凡偏施氮肥多、插秧晚的
2、钙 30 公斤,氯化钾 10 公斤,再耕地作厢,厢面宽 ,行距 4050 厘米,株距 525 厘米。 点播每穴种 56 粒,每亩用种 1012 公斤,当苗高 810 厘米,有 24 片真叶时移栽。 加强管理。 管理上做好四件事: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采收前施 2 次,每次采收后追肥 1 次。 浇水:豌豆苗忌水涝,应注意清沟排水,以防烂根。 但干旱会降低产量和品质,久旱应进行浇水
2、右(气温低于 12时,则要 56 天),会从干枯的菌柄上长出大量的小白点(子实体原基)。 当菌柄长高 23 厘米时,高度平整,菌盖大小一致。 直径 23 毫米时,要拉直塑料袋口。 如果相对湿度大,或有的菌柄较粗不易干枯,压倒后不会再分生出小菌蕾,第二天仍从菌柄上长出菌盖,在这种情况下,菇也会比原来长得多而密,菌柄的高度也较整齐一致,当菌柄长至 10 厘米左右时,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85
2、色白,无油渍,质量好。 遇短期阴雨天气,可在迎风处用多层竹架上铺棉布单后再晾制,注意通风以防霉烂,一遇晴天立即搬出如前法暴晒。 也可烘晒相结合,晒至半干时再用电热烘干。 干品竹荪含水量以 1213为宜,含水量过低易被挤压破碎,过高则易受虫蛀和发生霉变。 烘干:竹荪极易吸收空气中的烟雾和异味,故最好不用煤、炭直接烘烤。 在用烟道式烘房烘制时,可将烘房预热至 40,待空气湿度变低时
2、,逐渐变成中间灰白,边缘褐色椭圆或不规则形,病斑连接成云纹状,空气潮湿时产生白色菌丝体,并形成白色小球状菌核,后变成褐色菌核,易落入土中。 病菌属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类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有性阶段为担子菌门亡革菌属瓜亡革菌。 田间少见,在侵染上多不起作用。 菌丝生长温度为 79,适温为 2630;萌发温度为 1040,适温为 2630;菌核在 30以下,相对湿度 98,5 小时可长出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