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
2、序发病,后为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 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放风。 天中午高温短期放风阴天早晨放风半小时排雾。 西红柿蘸花时加 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预防灰霉效果好。 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 40%悬浮剂 10001500 倍液,或扑海因 1500 倍。 3、西红柿早疫病发病特点
2、拔节较长,茎秆有粗有细。 这可能是由于气温过高或营养不协调而造成的西红柿生长过旺。 从而出现西红柿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不足的情况,因此调整西红柿的植株对西红柿的管理过程很关键,其中以植株过旺对西红柿的影响最大,因为如果植株生长过旺,可能会影响植株进行开花坐果,进而影响西红柿的产量。 其形成原因如下:(1)温度过高。 大棚内的温度高尤其是夜温较高时,西红柿会生长迅速,茎秆拔节快,拔节长
2、500 千克。 深翻整平土地后,按大、小行起垄,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60 厘米,垄高 15 厘米,起垄时可将腐熟的饼肥施于垄底。 当苗高 15 厘米、植株有 5真叶时定植。 定植株距 40米,每 667 平方米栽 2000。 三、加强管理 1、肥水管理:浇足底水,土略松散后即划锄松土促发根,第 1 穗果坐住前要中耕 2,进行蹲苗。 第 1 穗果坐住后及时追肥、浇水,每次每 667
2、不利于病害发生。 在日常栽培管理中,人为地调控温度,可趋利避害,具体措施如下:幼苗定植到坐果中期,应保持棚内地表湿润,地表含水量应不小于 75%80%,棚内空气湿度不小于 70%。 取夜间把棚膜揭开(夜间无雨的条件下),中午遮阴避风的管理方法,特别是中午光照强度大时,更应提早遮阴避风。 主要目的是保证棚内空气有较高的含水量,并减少水分蒸发,保证植物嫩叶及生长点不因水分蒸腾作用而萎蔫
2、并设防虫网,尽量把棚温降到最低。 另外,在施底肥时配合施用生物菌肥如肥田生、重茬 抗菌等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缓苗。 还可于定植时穴施向农 4号(每亩地 1 千克),预防死棵效果很好。 病毒病高温、干旱是发病的首要条件。 病毒病适宜的发病温度在 3843之间,低于 35或高于 45都不利于病害发生。 在日常栽培管理中,人为地调控温度,可趋利避害,具体措施如下:幼苗定植到坐果中期
2、度过高,以及植株根部受病虫害或水分过多等,均能影响植株从土壤中吸取钙素,氮肥施用过多,刺激植株生长,从而消耗了对果实供应的钙,有助于此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一是科学均衡施肥。 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外,还要施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 二是深耕土壤,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少土壤钙的流失。 三是适时浇水,尤其是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防忽干忽湿
2、尘每 667 平方米 1公斤喷粉。 也可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液,力克水剂800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液在发病前或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施,5喷一次,连喷 2。 疫病症状: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后转为褐色。 茎部病斑呈黑褐色;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
2、右时可停止放苫。 2、光照:坚持早揭、晚放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早晨 8 点前揭苫完毕,晚上六点以后开始放苫,白天避免放花苫。 3、水肥:西红柿较辣椒喜水,浇足定植水,缓苗期不旱,不淌水(标准为中午植株不打蔫,头不皱缩,叶色不发黑。 ),当植株生长缓慢,土壤缺水时,开始淌水同时每亩需复合肥 15 公斤随水冲施,当第一穗果 85%直径为 3 厘米左右(也就是有核桃大小)时开始肥水齐攻
2、种,播后用预先准备好的土杂肥盖种,然后再取土培垄,垄高 1820 厘米、宽 50 厘米。 马铃薯对氮肥吸收早,对钾肥吸收迟,要求基肥占总施肥址的 70,一般每亩施土杂肥或土灰 20002500 公斤、猪牛栏粪 10001500 公斤、碳铵 3540 公斤、过磷酸钙 4050 公斤。 幼苗出土后追施钾肥。 加强对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地老虎的防治。 注意中耕除草。 一般于 4 月上中旬收获上市
2528℃ ,地温 2425℃ ,要注意适宜的放风时间(待地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时再放); B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2025%, 1015 天浇水一次; C 充 足的光照:经常揩擦塑料薄膜,对草帘要早拉晚盖; D 经常增施二氧化碳可至 5 月份结束; E 喷施磷酸二氢钾 300倍 710 天一次,可用 K100有机液体肥 300500 倍或施尔得液体肥 400 倍液 710 天一次,喷78 次。 F